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不仅仅是美国与苏联的事情;美苏冷战的结束不代表美国冷战任务的完成;美国冷战任务完成的标志应该是使得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在全球消失,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起符合美国标准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在东欧、独联体原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以及当前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冷战任务的完成情况具有不同特点.总体是:美国还在推进冷战任务完成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高志虎  李祥 《国际论坛》2009,11(5):64-67
冷战结束后,美国长期实行的以遏制苏联为核心的大战略不再适用,为此,它需要制定新的大战略以适应后冷战时代的世界形势。但时至今日,美国国内在涉及大战略的诸多问题上仍未能达成共识。本文将从设定战略目标、界定核心威胁以及确定最佳手段等方面,分析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大战略制定问题上面临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黄忠 《国际论坛》2022,24(2):76-99
国内外有关中美“新冷战”的争论忽略了对“冷战”本身的回顾,观点难以经受住历史检验。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当前的中美关系特征不符合冷战的基本特征,内容不满足冷战的含义,发展更不具备冷战产生所必需的条件。二战结束之初,国际体系权力真空与混乱为两极结构下的冲突与对抗提供了足够空间,地缘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冲突不可调和令美苏走向对抗,意识形态对立、文化心理认知差异强化了苏美决策层的恶性互动,这三者共同导致了美苏冷战的产生。当前,两极结构远未形成,国际权力真空极小,中美经济、政治与安全层面利益冲突并非不可调和,意识形态与文化差异上的认识问题也不是无解,决定了中美之间的新冷战将很难发生。确切而言,中美正处于“类冷战”的战略竞合期,它受到了美国冷战思维的影响,负面色彩比较突出。拜登政府继续对华施压,第三方问题引爆两国危机可能性的提升,尤其是美国政治的极化与分裂,决定了未来中美关系有可能更差。对此,中国应继续以发展自己为首务,对美坚持以斗争求合作的方针,争取早日实现国家崛起。  相似文献   

4.
历史地看待前苏联在冷战中的作用和伟大功绩,分析了两大阵营内部矛盾和前苏联解体的内在原因,以冷战思维和冷战策略理论对以美国为主流的冷战结束论提出质疑,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客观事实和现状论述,冷战的存在和继续。  相似文献   

5.
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先后处于世界"冷战"、"后冷战"时代。中国审时度势,锐意改革进取,既为世界冷战的终结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同时也发展壮大国力,摒弃了旧有的"中国模式"理论话语。中国式改革使自己摆脱了苏东剧变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由此也兴起了有关"中国模式"的初步探讨。尽管在"后冷战"时代,西方国家"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中国模式"论的兴起仍凸显世界融解的信息。其与中国威胁论的交错杂糅,又凸显了国际背景的复杂艰辛。有鉴于此,中国学者有关"中国模式"的探讨更应注重与海外的学术博弈。  相似文献   

6.
冷战期间,美国政府为了遏制苏联和所谓共产主义扩张,削弱并击溃苏联东欧集团,赢得冷战的胜利,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冷战战略。这些战略在苏东剧变、冷战结束中的作用,就某一具体战略来说,作用有大有小,有些甚至是失败的。但就以遏制大战略为代表的美国整体冷战战略而言,则加剧了苏联东欧国家的困难,激化了苏联东欧国内的矛盾,在苏联东欧培植了破坏的种子,对促使苏东裂变、美国赢得冷战起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成为苏东剧变、冷战结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的美国特使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使外交”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现实。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上 ,美国对“特使外交”的娴熟运用是独树一帜的。特别是在冷战后的国际政治中 ,美国特使外交淋漓尽致的表现更让人瞩目。美国特使外交不仅在形式、内容和功能上有自己的独特性和代表性 ,而且它的广泛应用正影响着当代国际外交的发展方向。所以 ,对美国特使外交的研究 ,不仅有助于人们对美国外交思维的深层把握 ,同时有助于对未来外交的预测。“特使外交”是分析当代美国外交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在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动下,美国把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作为其在东南亚的外交重点.随着东南亚区域重要性的提升和区域主义进程的深化,美国开始酝酿并着手制定对东南亚的长期外交战略:一定程度的军事存在以保障其区域利益安全;在巩固和加强现有区域同盟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新的伙伴关系和双边关系;积极参与东南亚的区域主义进程并通过各种机制和合作方式影响这一进程;警惕和防止其他力量对美国在这一区域的利益构成威胁.通过这些战略,美国试图在东南亚地区取得主导地位,建构符合美国意愿的秩序,维护并实现其利益.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对美国外交政策有重大影响,美国的意识形态与共产主义思想存在激烈冲突。追溯美国战前与战后初期的对苏政策,意识形态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意识形态冲突是美国对苏发动冷战的主要原因,这段历史对当今中国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性别角色的形成是个体与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家庭因素出发,影响个体性别角色形成的因素有父母子系统和家庭环境子系统两部分。在父母子系统中,主要有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性别特质和父母的期待三方面;在家庭环境子系统中,主要包括家庭结构、家庭经济地位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三方面。因此,应从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重视父母的共同教养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入手,促进个体性别角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威慑战略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至上世纪80年代末期达到成熟,一直在美国国家安全决策领域发挥基石的作用。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及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使美国的威慑战略发生转变。后冷战时代的美国威慑战略表现出了拒止性威慑、防御型发展、有条件使用等诸多特征。转变后的美国威慑战略在世界国际关系体系与国际政治局势中引发了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在世界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及美国“重返亚太”的大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美国威慑战略的转变动因、基本特征与具体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确认识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局势 ,分清世界基本矛盾是关键。本文认为冷战结束后 ,世界基本矛盾可以用东西南北关系加以表述 ,即表现为东西矛盾、南北矛盾、西西矛盾和南南矛盾。这些矛盾的内容既有先前的成份 ,但整体上已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与美国对华意识形态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共主义意识形态一直是影响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政策的重要因素 ,并且在冷战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冷战结束虽然使美国认为共产主义已经不再对美国及资本主义世界的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 ,但美国并未放弃反共政策。冷战结束使中国成了惟一的社会主义大国 ,中国自然是美国最主要的意识形态对手。这一变化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在美国寻找新的战略对手时 ,更易于将目光聚集到中国 ;二是当中国实力增长之时 ,美国更倾向于将中国看成是个“威胁”。“中国威胁论”的主要含义之一就是 :中国仍然是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强大后必然对资本主义世界构成威胁。中美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导致冷战后中美两国在很多事情上持对立的立场。  相似文献   

14.
评析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大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环境的改变 ,美国战略研究界围绕美国国际角色、全球战略定位和对外政策方针等问题 ,进行了一场持续十多年之久的、空前激烈的大辩论。在这场辩论中 ,各种理论和模式此起彼伏 ,层出不穷 ,所涉议题之广 ,讨论问题之深 ,都是前所未有的。本文综合大量原始文献材料 ,深入研究了十多年来美国战略大辩论的主要议题、几种代表性战略思想、辩论久拖未决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认为美国国内不同战略思想的争论尽管在立论依据和具体政策上分歧很大 ,但核心思想是都是如何以较小的成本、更有效地维护美国国家利益和“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价值观输出"始终存在于美国的对外政策之中,冷战后,美国更加重视以"美国式的自由民主价值观"来整合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冷战后美国的价值观的输出主要围绕着"建立美国价值观主导下的世界新秩序"的战略目标,在实现手法上表现出由温和到强硬的发展态势,美国价值观输出的实质是美国当局追求国家利益的工具,美国政府对价值观输出的高度重视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经济动因和政治动因.  相似文献   

16.
“世界使命意识”是美国外交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根深蒂固于美国的历史和文化之中 ,成为美国对外扩张谋取霸权的招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客观条件的具备使美国领导人脑海中的“世界使命意识”随之增强 ,它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企图相结合 ,加速了冷战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美国意识形态中的朝鲜:后冷战时代的知觉与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核争执,美国对朝鲜的意识形态认知历经了三次转换,即"无赖国家说"、"邪恶轴心说"和"失败国家说"。难以协调的价值认同是美朝关系正常化的结构性障碍。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人权问题和政权问题被进一步"放大",是困扰和迟滞美朝关系发展的症结。相对固化和稳定的意识形态信仰,使美朝之间相互敌视和冲突的认知变量难以发生质变。只有设立共同目标,探讨共同规范,遵守共同规则,最终克服心理错觉,才能实现美朝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18.
关于冷战的起因,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论述,但往往集中在美苏两国各自或者互动的原因。笔者试图从罗斯福和杜鲁门的性格差异导致的对外决策的不同来分析冷战的起因,尽管知道这可能有一些片面,但是考虑到一个国家元首特别是在像美国这样的总统制国家里,他们出于个人性格所制定的不同对外政策足以影响到美国乃至全世界。所以还是决定写了这篇论文。  相似文献   

19.
围绕当今世界的两大趋势和发展走向 ,透析了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基本特点 ,以及影响和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限制因素和支持因素。指出这两种因素的互动结果造成了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不稳定性和矛盾性 ,从而揭示了冷战后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冯立冰 《国际论坛》2015,(1):43-49,80
1951—1971年间,福特基金会作为一个外国私人慈善机构充分地介入到印度的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农村发展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一直到1971年美印关系恶化、印度各界批评甚至攻击福特基金会,才告一段落。虽然此后福特基金会以新的形式"重返"印度,但已无法达到1951—1971年的影响力。福特基金会能够在这20年充分介入印度的发展进程,这是冷战期间美国期望参与印度发展进程,以及印度对外国援助持怀疑和警惕态度的共同作用下的时代的产物。福特基金会发挥了私人慈善机构的特殊优势,为印度争取来自美国的经济和技术援助,同时为美国实现在南亚的外交政策提供了契机。本文将分析冷战期间美国在印度的外交政策,以及福特基金会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实现做出的贡献,侧重考察福特基金会作为私人慈善基金会开展援助活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