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公元前11世纪算起,起源于古代伊朗东部大夏(巴克特里亚)的琐罗亚斯德教迄今有三千年的历史。该教的圣书《阿维斯塔》,也称之为《波斯古经》。文章以宗教学、文化学、民族民俗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以“阿维斯塔”和其它历史记载为基础,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琐罗亚斯德教七大节日之一的诺鲁孜节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进行了研究,提出诺鲁孜节来自于古老的琐罗亚斯德教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伊朗古典文学与宗教的关系密切 ,受宗教的影响深刻。在前期 ,主要是与琐罗亚斯德教有关系 ,受琐罗亚斯德教的影响 ;在后期 ,主要是与伊斯兰教有关系 ,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宗教对伊朗古典文学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 ,也有消极的方面。这是伊朗古典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也是研究伊朗古典文学以至外国古典文学必须涉及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试论摩尼教在回鹘中的传播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鹘(初为回纥)是我国维吾尔族古代的一种族称。维吾尔族最早信仰萨满教,其后信仰摩尼教,后来又曾信仰佛教、袄(xiān)教(即琐罗亚斯德教,亦称拜火教)和景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派),只是在公元十世纪中叶以后,喀喇汗朝(亦称黑汗王朝)境内的维吾尔族始改宗伊斯兰教,至十七世纪初叶,新疆的维吾尔族才全部信奉了伊斯兰教。以上这些宗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促进维吾尔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本文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国小说、文人笔记、正史杂记中,帝王降诞时的"红光满室"叙事可追根溯源至游牧民族的光孕、白光崇拜以及对日神的崇奉,从而,人们潜意识里认为帝王实乃太阳神在人世间的化身这一观念就成为"君权神授"合法性的政治伦理依据。汉语言文学叙事中的"红光满室",历经游牧民族的光孕政治文化,而可源流考镜至琐罗亚斯德教崇尚火与光明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5.
史书记载,王世充在登基称帝前曾"罗取杂鸟,书帛系其颈,自言符命而散放之".其中的帛系杂鸟即琐罗亚斯德教中的吉祥鸟,亦即印绶鸟在中国的本土化,从而依据宗教知识可推知他信奉祆教.据《隋书》《旧唐书》,在其政治生命中,王世充还利用过巫术、周公,欣喜于道士为其鼎代预言的图谶,尊奉法家的政治伦理机制,如此种种皆表明他的宗教信仰颇杂糅而实用,其宗教上的实用主义是为其政治生命服务的,因此王世充庞杂的宗教伦理体系实质上是政治伦理.王世充的生命政治记忆证明了民族身份专以文化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诺音乌拉31号匈奴贵族墓年代属公元1世纪前期,墓内出土了带人物绣像的羊毛织物(壁毯),绣像主题为“走向圣坛的队伍”。通过分析可知,绣像人物不是匈奴,与印度-斯基泰或印度-帕提亚无关,也不属月氏,而是属于早期贵霜,绣像上首领是一位贵霜翖侯,不排除是丘就却的可能。绣像反映了早期贵霜的琐罗亚斯德教信仰,由此可将贵霜王族的渊源上溯至阿契美尼德波斯时期的巴克特里亚人。绣像壁毯出现在匈奴贵族墓中,可能反映了早期贵霜与匈奴的结盟。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六世纪末 ,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佛教也叫“像教” ,即注重形象艺术教育的宗教。佛教信仰者认为 ,雕塑和绘画佛像能得福。因此 ,在各种各样的宗教美术中 ,佛教美术取得的成就最大。公元前 2 71年阿育王即位后兴起的印度早期佛教美术 ,受到希腊艺术和印度民间艺术的影响 ,其内容主要是佛本生和佛传故事 ,虽多带有象征性 ,但已奠定了“像教”艺术的基础。一世纪晚期以后发展起来的健陀罗佛像艺术 ,把佛陀作为主要的崇拜偶像。当时印度南部的摩菟罗地区受到健陀罗艺术的影响 ,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摩菟罗佛像艺术。公元四世纪初健陀罗佛像艺术与芨多佛像艺术融合 ,形成了印度式佛像———芨多佛像艺术 ,印度佛教的“像教”艺术进入了灿烂辉煌时期。西汉晚期佛教传入中国内地 ,中国的佛像艺术产生于东汉中晚期。经过三国两晋的发展 ,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曾两度出现高峰。下迄明清仍雕塑绘画许许多多的佛像艺术。长达一千七、八百年时间轰轰烈烈的佛教“像教”艺术运动 ,不但有力地推动了佛教的深入传播和发展 ,而且许多时期都代表了中国美术的主流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关于犍陀罗艺术的起源问题,学者们围绕"希腊起源说""罗马起源说""本土起源说""伊朗起源说"和"塞人起源说"等观点争执不下。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即贵霜帝国时期的多元文化并存与融合才是犍陀罗艺术起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文化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贵霜人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成果并加以融合,虽然其目的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但客观上却为佛教艺术吸收希腊化文化以及琐罗亚斯德教和贵霜本族传统等因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也是上述各种关于犍陀罗艺术起源的观点得以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