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亮伟 《浙江学刊》2003,(6):194-197
王维庙在浙江黄岩存在了一千一百多年 ,鲜为学界所知。考辨王维庙出现的情况 ,并探讨其长期存在的原因 ,乃知有始出迷信、继入传统“神道设教”轨范和地方政府“因势利导”以“辅治成化”之因 ,以及还有王维本人的“济人”之心、“重情”、文学才华得到人们推重等因素。王维庙对此邦兴文起到过积极作用。王维是否到过浙江 ,学界本存异议。浙江黄岩有王维庙 ,与王维生平行踪无关。  相似文献   

2.
明代宦官专权给明代社会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加速了明王朝的经济崩溃。本文仅试就宦官与浙江经济的情况作些述论,以从一个地区进一步对明代宦官与经济进行考察。1 宦官打着皇旗进行的范围广阔、数量巨大的岁办、采办,是浙江百姓的灾难,而其间宦官肆虐的为害远远超过了备办上贡物品的本身。一、织造织造是指织绣各种龙衣章服以备宫中服着及赏赐四夷、宦官、大臣之用的丝织品。在浙江,织造上贡的为害首先表现为在宦官的摆弄下,织造所需数额日大,费用日增。  相似文献   

3.
国家礼制的地方回应:明代乡射礼的嬗变与兴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克生 《求是学刊》2007,34(6):144-149
乡射礼在明代经历了"重射艺"到"重教化"的功能嬗变,这种变化大约在成化以后,首先自江南开始,然后扩展到各地。乡射礼虽然被制度化,但因与科举之间缺乏联系,从而不受士人和地方官重视,兴废无常的现象十分严重。明代乡射礼的嬗变与兴废,实际上反映了国家意志、地方态度与士人追求之间的冲突与妥协。  相似文献   

4.
章深 《浙江学刊》2002,(6):151-158
市舶司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海外贸易和经营机构。本文认为,宋代市舶司不但不具有积极推进海外贸易的作用,反而直接地或间接地阻碍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市舶司是对盐铁官营机构的模仿,也是专制王朝实行工商业控制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明代浙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旅游业的繁荣,呈现出以下鲜明特色: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已渐成自觉;宗教圣地统领旅游吸引物的地域分布;旅游著述大行其道,纪物、纪事双线并行。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成熟的造园理论为景区开发提供的技术支持;二是朝廷扶植佛道的政策对景区开发与游客兴味起到明显的导向作用;三是阳明心学纵欲理论重塑了明代人的享乐价值观,并以非常隐蔽的方式共同促成了明代浙江旅游的繁兴。  相似文献   

6.
兴例废例,向来为人们所重视。因为“例”是可以作依据或示范的事物,大则安邦兴国,小则和家睦邻。所以例之兴废,不可随便。然而,胶瑟待之,于事就不宜了。无例不兴,有例不废。有些领导就任伊始这么想、这么做。这反映了吾族继承既成,尊重前人的美德。前任苦心经营多年,形成的惯例渗透了多少心血,费了若干精神.人家刚抬屁股,陈例即废,未免大不敬与太猛浪。况且,前任制职的谦虚也不无自豪地介绍:这些矛虽然后焉不赖,我个人勉力而为,连妾旁都谈不上,倒是大家伙儿一起苗发图强,形成了~整套方Z有效的—…·B匠,退出自是一点…  相似文献   

7.
燕都兴废、迁徙谈陈平一、初都“燕亳”的兴废与迁徙当今中国史学界一般认为,姬姓燕国的初都是位于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董家林村的那座古城。但这一认识来之不易,是历史考古工作者经过了三十多年的辛勤发掘和潜心研究才获得的真知硕果。三十多年前,在房山琉璃河古燕...  相似文献   

8.
宋烜 《浙江学刊》2012,(2):50-58
明代海防是中国古代海防的主要成熟阶段,除了沿海卫所的设立,备倭军船在明代海防体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历来研究明代海防、御倭备倭的著述较多,而对海防军船缺乏专门论述。本文拟对明代海防军船做一些初步分析,尤其对明代海防重点区域的浙江海防军船做一些归纳与考证。  相似文献   

9.
《求是学刊》2015,(6):144-149
进士家族即指五代直系亲属内有两名以上进士的家族,明代270多年间共产生这样的家族2088个,其地理分布十分广泛又很不平衡,尤以浙江、南直最为集中。一、二、三、四、五、六、七代进士家族分别为311个、1500个、209个、51个、12个、4个和1个,属于这些家族的进士共达4970名,占明代进士总数的20.21%;而真正出自进士家族的进士仅占明代进士总数的11.55%,反映了明代科举制度造成并维持了很高的社会流动率。一、二、三代进士家族分别占进士家族总数的14.89%、71.84%和10%;说明接近87%的进士家族不能传至三代,96%的进士家族不能超过三代,这也验证了古语所云"富贵不过三代"大致符合实际情况。明代进士家族发挥政治和社会影响大致在三四十年至二百年之间。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是史学界长期以来争论比较热烈的问题。一些同志认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叶,也有人否定这种说法,特别否定明末清初农业中存在的资本主义新的因素。本文根据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些材料,认为在评论中国何时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不能一刀切。由于中国是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商品经济在各个地区发展程度也不一样,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有早有晚。就拿浙江来说,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远在元末明初就稀疏地出现了。明末清初浙江嘉湖地区与清代中期的许多地区相比,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要高得多。单从地租形态来讲,清代中期全国比较普遍地还实行实物地租,而明末清初嘉湖地区已出现了货币地租。在这种情况下,明末清初,浙江嘉湖地区在农业中较早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很自然的。浙江手工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早于全国其他地区,也完全是商品经济较高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12.
明代中叶在城市中已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我国史学界对此基本上是肯定的。至于在农业中是否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意见就比较分歧了。我们对明代中叶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浙江杭嘉湖地区的农业作些研究,这对探讨农业中是否有资本主义萌芽这样一个问题,是有意义的。列宁曾指出:“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和指标是雇佣劳动。”①所以探讨雇佣劳动是研究农业中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张天社 《唐都学刊》2012,28(4):84-89
有人误读历史文献,得出陈胜"出身是相当高贵的","当上900民工的屯长","不是一般的庄稼人","是地方上的豪强"等新结论。但通过对"为人佣耕"、"闾左適戍"、"失期当斩"、"屯长职爵"、"陈胜字涉"的考辨和对历史文献的解析,揭破了这些"新结论"的虚妄和与历史事实的背离。  相似文献   

14.
按照经典作家的研究结论,资本主义之渗入农业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比手工业领域要缓慢得多;二、资本主义诊人农业中的形式是极端多样化的。关于究竟缓慢到什么程度和以什么形式发生,经典作家也曾明确指出:“在各个不同的国家里,这个类型采取着各种不同的形式”。这就是说,在每一个国家和它的不同经济的发展中,有具体的历史环境、社会条件和经济状况,以及资本主义发生的不同形式。因此,探讨这种关系时,似不应该作一般的类比和拘泥格式.当然,农业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之纯粹理论分析是必要的,但根据一…  相似文献   

15.
敬夫考辨     
汪日桢《南浔镇志》有一处保存了《水浒后传》作者陈忱的三首诗,前书“明陈忱敬夫”。顾颉刚先生遂据此下按语道:“据此,可知其字为敬夫。”(见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水浒续集两种序》)迄今学术界多种著作采用了这一看法。如近年来再版的游国恩等著《中国文学史》、社会科学院编《中国文学史》、上海古籍八一年版《水浒后传》以及江苏人民出版社二九八三年出的《中国古代通俗小说阅读提示》,都写作:陈忱,字遐心,一字敬夫。其实,这是不可靠的。首先,汪《志》本身,涉及陈忱的即有数处。如卷十二陈忱小传引范颖通《研志居琐录》谓:“陈忱,字遐心,号雁宕山樵”;卷三十五“著述”中有:“陈忱《雁宕杂著》,《雁宕诗集》二卷。”而写作“陈忱敬夫”的只有一处。  相似文献   

16.
凌阴考辨     
朱利民  张抒 《唐都学刊》2006,22(6):116-120
凌阴,冰窖也。夏、商、周、秦、汉、魏晋谓之“凌阴”、“凌室”,唐宋呼之“冰井”,明清称之“冰窖”。“凌阴”始见于《诗经》,殷墟大司空凌阴遗址应是目前考古所知较早的凌阴遗址。  相似文献   

17.
明代的江南经济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它的发展具有导向性意义。对它的研究,业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有的学者从农村租佃关系或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来研究,有的学者从事于农村手工业的研究,也有的学者在研究江南蓬勃发展的市镇经济。虽然角度不同,方向却是一致的,都是想从这个典型地区的研究入手,来剖析明清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崇德县是江南五府之一嘉兴府中的一个县份,它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这个县份进行系统的研究,探讨其社会经济结构,也许可以有助于认识明代江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轨迹。  相似文献   

18.
19.
从20世纪初开始,北京古城墙在时代变迁下经历了种种曲折的命运。时代大环境的变换导致社会话语的不断变迁,北京古城墙的兴废历史裹挟在这种社会话语的变迁过程中,记录了话语变迁的轨迹,同时也成为话语变迁的一个巨大牺牲品。结合社会话语变迁来考察北京古城墙的惨痛命运,使我们能够从更大的社会语境下进行反思,最终穿越种种社会历史话语,回归到更为纯粹的文化话语,守护残存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在浙江若干问题新探冯琛,王和平在鸦片战争中,浙江是个重灾区,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重要战场。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曾几度人侵浙江,给浙江人民特别是舟山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国破家亡的时刻,浙江人民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不屈不挠地同英国侵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