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萧涤非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唐代文学专家。萧先生的杜甫研究,尤享誉海内外。他还有《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乐府诗词论薮》、《中国文学史》、《皮子文薮》等多种著述行世。他不轻易动笔,却篇篇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辩骚》在论及屈原及其作品的影响时指出:“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在南北朝以后的各时代中,从屈原及其作品中汲取营养者代不乏人,中唐的刘禹锡即是其中的佼佼者,无论是从其内在精神或是就其辞章文采来看,刘禹锡都从屈原及其作品中受到了巨大启迪与影响,他是屈原精神及其文学传统的最好继承者。  相似文献   

3.
吴广平 《云梦学刊》2009,30(1):10-13
吴广平:陶先生,您是海内外著名的唐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专家。您为什么选择唐代文学与文献作为您的学术主攻对象呢?我们读了您的167万字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知道您研究唐代文学与文献是从整理校注刘禹锡的文集入手的。刘禹锡的集子怎么会成为您治唐代文学与文献的切入点呢?  相似文献   

4.
当前酷评潮流中存在着蔑视学理、一味求酷的不良倾向。著名批评家王彬彬的酷评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其对三十年代革命历史所知聊聊,却在《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杂论》中出言武断,论据引用更是明显有悖学理。他对《三家巷》和《创业史》图解阶级斗争模式的指责也是不负责任的,且不符合小说的创作理念。从他所推崇《如焉@sars.come》片段的写作水平可以看出,他的文学鉴赏能力存在问题,已经走上为耍酷而批评他人的歧路。  相似文献   

5.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医学家、散文家和诗人。若论成就和影响,他首先是位诗人。研究刘禹锡的论著很多,却一直缺少一部专门为诗人刘禹锡而撰写的传记。可喜的是,肖瑞峰先生所著、浙江大学出版社新近刊行之《刘禹锡诗传》,弥补了这个缺憾,是近年来刘禹锡研究的一个重大收获。笔者获得此书半年多,拜读数过,得益实多。作者熔文史于一炉,使文脉与史实、文心与史识、文气与史德兼融谐美,将一部诗人传记写得扎实厚重、恢宏渊雅、气韵酣畅。  相似文献   

6.
关于元稹与薛涛的情爱关系,在元薛时代就已流传开来,元稹的好友白居易,以及李德裕、刘禹锡等人的诗歌中都涉及到这一点。三十年代的几部关于妇女的文学专著,如谭正壁的《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梁乙真的《中国妇女文学史纲》、谢无量的《中国妇女文学史》,对此也都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正> 可礼教授从6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至今已经整整30个年头了。起初,他是做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陆侃如先生的研究生,从此与魏晋南北朝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时期担负着并不轻松的系行政工作,却始终不脱离教学,也不放松治学,总是挤出时间潜心研究,辛勤耕耘,多所著作。近十余年来,他已经先后出版了《三曹年谱》、《建安文学论稿》、《建安诗歌选泽》三部著作,发表了一些论文。其中,《建安文学论稿》在同行中颇得好评,被推许为近期建安文学研究中卓有建树的论著之一。  相似文献   

8.
关于刘逢禄的《公羊》学,人们比较多的是论说其对汉代《公羊》学的回复,却忽略了他补充与批评《公羊》学的申其条理,及其引《谷梁》、《左传》的广其异义的另一面。而无论是申其条理,还是广其异义,刘逢禄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为了维护《公羊》学,但是,又有突破《公羊》家法,带有求得公是的汉学学风的影响。所以,不应该将刘逢禄的《公羊》学仅仅看成是对西汉《公羊》今文学的简单回复。  相似文献   

9.
王立群 《云梦学刊》2013,(4):122-124
刘晓芳的《岛崎藤村小说研究》堪称是国内系统研究岛崎藤村文学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著作。论著以岛崎藤村的《破戒》、《春》、《家》与《新生》四部小说为主要研究文本,从告白与藤村文学的关系入手,通过对这四部代表性长篇小说的准确解读,全面细致地讨论了岛崎藤村小说的自我告白本质性特征,深刻揭示出岛崎藤村的文学正是他所告白的人生,他的人生打造了他所告白的文学。  相似文献   

10.
竹枝词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诗体,对于唐代七言诗和宋代词的形成均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唐诗人刘禹锡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使竹枝词从民间登上了文人学士的诗坛,给诗词创作注入了一股新风。《旧唐书·刘禹锡传》说:“武陵谿洞夷歌,率多刘禹锡之词。”《新唐书·刘禹锡传》也说:“禹锡贬朗州,州接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作竹枝词十一篇,于是武陵夷俚悉歌之。”究竟是“武陵谿洞夷歌,率多刘禹锡之词”,还是刘禹锡的竹枝词学习了“武  相似文献   

11.
林纾与桐城派、改良派及新文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纾在清末民初以古文笔调翻译了西洋小说189种,把外国文学大规模移植到中国来,促成了中国文学的巨变。他是古文家,颇为晚清桐城派“护法”,但他从不承认自己是桐城派,也不按桐城派的清规戒律行事;他虽是改良派康梁思想的认同者和回应者,但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书生”身份。古文家身份为他翻译传播新文学新文化的事业带来了特殊色彩,而以游侠自命的古文家更成了他晚年抗拒新文化新文学的主要因素。他对外国小说的介绍、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他仿效西方文学的尝试,对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其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李德辉 《云梦学刊》2005,26(1):141-142
新时期以来,古籍整理工作受到重视,刘禹锡文集整理成果叠出,先后出版了点校本《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以下简称中华本)、《刘禹锡集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以下简称上古本)、《刘禹锡诗集编年笺注》(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及《增订注释全唐诗》之注释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以下简称《全诗》本)。以上著作固然在刘集整理笺释方面取得了多方面成就,但留下的缺憾也不少:只收诗文或诗歌而不及其他,笺注上重诗轻文,在校点、辑佚、辨重、辨伪、系年、笺释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使人们迫切期待文献收录更全备、校考笺释更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韩愈创作时的社会处境 ,作品的多种艺术手法 ,所出之源 ,及其与柳宗元、刘禹锡之间的相互阐发等多方面 ,论述韩愈《天之说》、柳宗元《天说》、刘禹锡《天论》和柳宗元《答刘禹锡天论书》等一组哲理散文 ,同属自然天道观  相似文献   

14.
大和元年左右,刘禹锡终于结束了长达20余年的贬谪生活,重新回到政治中心,他固然有“前度刘郎今又来”的满足与欣慰,但政治热情已下降,而将其旺盛的生命力更多地转入到诗歌创作中。不同于韩孟尚怪与元白尚俗,诗人以学者的识力与诗家的豪情在咏史怀古之作中开掘出新的诗境,再次登上诗坛最高点。这既是诗家才力使然,又是长庆之后诗风转变的反映。在贞元、元和相对稳定的三、四十年里,进士科出身的知识阶层在政治上有了全面发展与提升,学者型官员增多,士人崇尚才情的价值观念不断融入史学成分,尚学重识在士人的评价体系中越发突出,史学在士人知识结构中分量加重。刘禹锡咏史让白居易折服,并以此类作品转变仕途命运,即与这一学术背景关系甚大。具体解析刘禹锡《西塞山》、《金陵五题》这类作品发表与被接受的过程,可说明刘禹锡重返诗坛中心的原因以及中晚唐诗风之变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5.
葛洪(284~364年),著名的政论家、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文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他的著述甚多,流传至今的有:《抱扑子》、《神仙传》、《肘后备急方》等。《抱扑子》内篇二十卷,“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更确切些说,属道教神仙家或神仙道家。神仙说的出现,远在战国,而神仙道理论体系的确立则是由葛洪完成的。葛洪创立神仙道的核心是炼丹服食而成神仙。神仙对他来说是真实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别集的数量非常多,但流传下来的却极少,完本更为罕见.通过比对《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和南宋三家书目,可以发现:其亡佚主要在梁元帝江陵焚书和唐代安史之乱以降的历次战乱,后一阶段损佚尤为惨重.除了战乱的损毁,魏晋南北朝别集在唐代流传不广,也是其亡佚的重要原因.而造成流传不广的主要因素在于:唐人对魏晋南北朝文学整体评价不高,唐代文学自身的繁荣以及《文选》等总集的流行,对魏晋南北朝别集传播空间的压缩.  相似文献   

17.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与清代文论曾晓明一、文学观念与师承关系黄侃(1886──1935),字季刚,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字、音韵、训诂学家、文学理论家和作家。他的《文心雕龙札记》是我国近代研究古代文论承先启后的力作,在我国文学批评史特别是《文心雕龙》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正> 屈原的出现使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写上了有名有姓的作家。他创造了几乎可以说是至今还没有人能够企及的抒情长诗《离骚》、哲理诗《天问》;他的《九歌》是第一套在民间恋歌巫曲基础上创造的抒情组诗,文学史家视为原始戏剧性歌舞珍贵的记录。他的《桔颂》是我国第一首咏物诗。他的《招魂》  相似文献   

19.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一诗中的“沉舟”、“病树”究竟是指什么,历来说法不很一致。不少人把“沉舟”、“病树”误解为当时的保守势力,例如,“前人以‘沉舟’和‘病树’为作者自喻,颇失诗意。”其理由是“时裴度为相,政治上略有起色。压制刘禹锡的武元衡已死,李逢吉外放,故刘不久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再游玄都观》)之句,其诗意与此相同。”(新编《中国文学发展史》)意思是说,“沉舟”、“病树”指的是武元衡、李逢吉等人。对此我有不同看法。我认为“沉舟”、“病树”乃是作者及其已亡故友的自喻,其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20.
70年代末开始,林非陆续发表和出版了《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我怎样写〈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散文研究的特点》《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我和散文》《我爱读散文》《对当前散文创作趋势的思考》《散文的使命》《关于当前散文研究的理论建设问题》《散文论》《访美归来》《西游记和东游记》《读书心态录》《绝对不是描写爱情的随笔及其它》《林非散文选》等。此外,他还为不少研究者的散文理论专著和散文选集写了序言,这些序言都程度不同地阐发或论述了他的散文新观念。新时期文学中,在散文界,林非是位成绩斐然的散文史家、散文理论家和散文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