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表意外、逆转、意愿、反诘的语气副词可以作为反预期标记,有些语气副词是否表达反预期要结合具体语境。表反预期的语气副词具有述谓性和灵活性,但单音节的语气副词一般不会出现在句首。在句类分布方面,多用于陈述句,且更多的使用在否定的陈述句中。在对人称代词的选择方面,第二人称“你”和第一人称“我”居多。表达反预期的语气副词具有隐含对比性、主观元语性、互动评价性、篇章衔接性等特殊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副词“不”和“没 (有 )”同谓词的组合 ,首先要受到广义时态已然与未然的制约。已然状态下既可以用“没”否定 ,也可以有条件地用“不”否定 ;未然状态下只能用“没”否定。其次也受到主观与客观的制约 :“不”都能用于主观否定句 ,“没 (有 )”多用于客观否定句 ,或有条件地用于主观否定句。此外 ,活动与非活动、实现与非实现及与动词相关的“量”都会制约到“不”和“没 (有 )”同谓词的组合。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的否定形式多种多样 ,有些句子用了否定词但并不表示否定意义。双重否定结构就是以迂回的方式表达肯定含义 ,使句子语气更强烈  相似文献   

4.
情态意义是指介于肯定与否定之间的意义,它表达的是说话者对某个命题的主观态度和看法。其表达形式往往是在句子中加入情态动词、情态副词和小句等情态成分。但是在语言的实践中,有些形式为肯定或否定的句式却也可以传达情态意义,有学者称之为零情态句式。而对于这样的句式只有语境才能确定其是否表达了情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还不是X”在具体的语境中可以表示陈述、询问和反问3种不同的语气。伴随语气的不同,它的语音特征也相应不同。在不同语境中由于肯定角度的不同,“还不是X”反问句其实有5种不同的句意类型。句意类型的不同还会对“还不是X”反问句的语法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副词"终于"由非词的分立句法单位词汇化而来,与它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句子结构是"终于+AP、VP、S"。确定"终于"为副词的形式标志有两个:一是"终于"后面的谓词性成分做句子的谓语;二是除去"终于"后句意不受影响,有的句子甚至出现时间词。"终于"作时间副词始于魏晋时期,成熟于唐宋元明时期,清代又可作语气副词。其词汇化的主要因素是句法位置的变化和隐喻机制。  相似文献   

7.
试论现代汉语中的“悖义”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悖义”结构是一些不合常理但又广泛使用的语言形式。“悖义”结构不同于反问句、反语,也不同于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思的偏正结构(不坏→好)。 “悖义”结构有两大类型(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义、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义),十余种格式(好不 A、难免不 V、差点没 V、未V之前、果不然、差点儿 V、险些 V/A、几乎 V/A、好A)。这些“悖义”结构都是规范的,分析这些“悖义”结构必须从它们的结构成分、结构关系和表达作用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8.
“表里不一”否定句式是指在形式上否定而意义肯定或在形式上肯定而意义否定的结构形式。该句式或激昂强烈或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肯定或否定意义。分析其结构形式及其表达方式 ,有益于我们准确理解英语语言内在的含义 ,并可使我们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代汉语时期有7个"不X"结构的副词,按照语法和语义可分为三类:不免类、不成类和不必类。这三类副词语法化后显得并不整齐,不是全部变为否定副词,也不是全部变为语气副词。"不成类"在语义同于"不必类",最后的发展却同于"不免类"。造成这种参差局面的原因是语法化后"不X"结构的否定义是否存在。如果"不X"在发展过程中本身能消除结构中的否定义或者能将否定义转化到句子层面,它就可以变为语气副词;否则,只能是否定副词。  相似文献   

10.
“无A不B”构式可表达全称肯定命题SAP,也可表达必要条件蕴含命题?A→?B,其不同逻辑意义是构式常项和变项互相作用的结果。常项“无”“不”以双重否定表达全量肯定,A项保持体词性或被强制体词化,B项保持谓词性或被强制谓词化,其逻辑意义为SAP。A项、B项同时保持谓词性或被强制谓词化,常项“无”“不”和A项、B项或谓词化A项、B项分别结合为?A、?B两个小句,构式强制赋予两个小句以蕴含关系,其逻辑意义为?A→?B。识解区分其两种逻辑意义可根据构式的语块、A项的语义、A项和B项的语义关系、A项和B项的词性组合、语境和百科知识等五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弗"与"不"在古汉语中是两个极为常用的否定副词,考察二者在战国楚简中的区别和联系,语法功能上相近,只是在语用上有一定差异。从"不"和"弗"后接的语气词、前加修饰语及所处语句的句式与语境来看,二者在语用上有一定的差异:"弗"的语气较"不"强烈,"不"或与其他词组合成固定短语,或前加修饰语表达强调语气,还常用于并列、排比复句表达强烈的主观色彩。这说明"不"主要还是具有表达一般否定的功能,所以在表达强调语气时更需要其他修饰语相配合,它并不能完全代替"弗",这也正是"弗"为什么能够在战国晚期仍能与"不"并存的主要原因。但是不可否认,"不"在使用频率和适用范围上远远大于"弗",这是承自甲骨文、金文以来的用法。  相似文献   

12.
<正> 我们在说话及对事物进行评论推测时,由于各自对事物所持的态度和看法不同,也就产生出了程度上的差异,语气上的肯定和不肯定(Certainty or uncertainty).在表达这种意思时,有的人除了惯用肯定和否定结构外,就喜欢常用“perhaps”或“maybe”来表示,而忽视了其它的表达方式.为了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仅用肯定和否定两种方式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本文就英语中肯定程度(Degree of Certainty)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作一次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日常语言交际中,总要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例如:甲: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要下苦功.上例就是一个表达肯定意思的句子.有时为了某种表达需要,肯定的语意可以通过两次否定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乙: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同是表达肯定语意的句子,但由于乙例用了两个否定副词“非”和“不”,表达效果明显地不同:乙例的语气要重一些,强调一些,说明只有狠下苦功才能学好语言.我们称这种通过两次否定来表达一种肯定语意的句子为双重否定句(以下简称为“双否句”),“双否句”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没有(无)(……)不……  相似文献   

14.
<正> 英语中常用含有否定词的句子来表达否定意义,然而,有些表面上看来是肯定形式的句子,即不含否定词no或not的句子,也可以表达否定意义。而且,这些形式上肯定的句子所表达的否定意义往往比纯粹否定句所表达的否定意义语气更加强烈、委婉、含蓄、幽默,因而也更加鲜明生动,富有表现力。英语中表面肯定实质否定的表达方式很多。如,可以利用各种带否定意义的词(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和短语,也可利用各种句型,比如强调陈述句,虚拟条件句,择比句。比喻句,各种形式的疑问旬以及其他特殊形式的句型。本文主要探讨这些以肯定形式表达否定内容的句型,以提醒学习者在阅读和翻译中切忌望文生义、造成误解。  相似文献   

15.
论方言副词“忒”的语义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忒”是一个方言副词,所以一直以来对于该字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者的太多注意。结合大量的语料,包括《红楼梦》中的语料、部分现代鲁南方言、徐州方言,从词的语义内涵、词义和语境的关系角度重点分析方言副词“忒”。“忒”作为方言副词其语义内涵主要包括两类:一类表示程度过头,合有贬义、否定的情感倾向;一类表示程度恰如其分,合有赞赏、肯定的情感倾向。“忒”不同的语义内涵限定了它不同的语义搭配。针对“忒”不同的语义内涵,如何正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感情倾向,语境便成了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专题3篇论文从功能和演化两个方面对副词进行了深入探讨。张谊生从构式化角度对“你少X”的构成方式、语义特征、句类归属及语用语境加以描写,揭示了这组构式的提醒与建议、规劝与告诫、贬抑与调侃、反对与指责等语用倾向;还指出了“少”与“别”在可替换使用时细微的倾向性差异。胡丽珍等分析了副词“想”作为话语标记的性质和功能,其功能包括篇章连接功能和信息凸显功能,前者包括话题引入、话题深化和话题转换功能,后者包括凸显人称信息和已然、惯常信息的功能。罗美君、雷冬平则揭示了“好道”从名词短语演化到肯定语气副词,再演变成测度语气副词,最后形成反诘语气副词的用法;认为“好道”由核心成分演化成非核心成分的语法化过程与反诘副词“难道”的演化路径相似,符合一般的语言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专题3篇论文从功能和演化两个方面对副词进行了深入探讨。张谊生从构式化角度对“你少X”的构成方式、语义特征、句类归属及语用语境加以描写,揭示了这组构式的提醒与建议、规劝与告诫、贬抑与调侃、反对与指责等语用倾向;还指出了“少”与“别”在可替换使用时细微的倾向性差异。胡丽珍等分析了副词“想”作为话语标记的性质和功能,其功能包括篇章连接功能和信息凸显功能,前者包括话题引入、话题深化和话题转换功能,后者包括凸显人称信息和已然、惯常信息的功能。罗美君、雷冬平则揭示了“好道”从名词短语演化到肯定语气副词,再演变成测度语气副词,最后形成反诘语气副词的用法;认为“好道”由核心成分演化成非核心成分的语法化过程与反诘副词“难道”的演化路径相似,符合一般的语言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专题3篇论文从功能和演化两个方面对副词进行了深入探讨。张谊生从构式化角度对“你少X”的构成方式、语义特征、句类归属及语用语境加以描写,揭示了这组构式的提醒与建议、规劝与告诫、贬抑与调侃、反对与指责等语用倾向;还指出了“少”与“别”在可替换使用时细微的倾向性差异。胡丽珍等分析了副词“想”作为话语标记的性质和功能,其功能包括篇章连接功能和信息凸显功能,前者包括话题引入、话题深化和话题转换功能,后者包括凸显人称信息和已然、惯常信息的功能。罗美君、雷冬平则揭示了“好道”从名词短语演化到肯定语气副词,再演变成测度语气副词,最后形成反诘语气副词的用法;认为“好道”由核心成分演化成非核心成分的语法化过程与反诘副词“难道”的演化路径相似,符合一般的语言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9.
观音阁土话地处桂北山区 ,其语法有不少特殊现象。文章首先介绍观音阁土话的词缀 ,并与普通话进行比较 ,找出其语法特点。其次介绍观音阁土话的代词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观音阁土话复数人称代词 ,是通过单数人称代词的韵母和声调的变化来表示的 ;指示代词“这”、“那”的不同读音表示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再次介绍观音阁土话副词的语法功能 ,普通话的否定副词“不”,在观音阁土话里用副词“没”和“勿”来替代 ,副词“没”根据不同的语境 ,又有变韵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煞”是中古近代白话中常出现的甚辞,用法可归为补语、状语、谓语三种,其中“煞”的谓词性用法主要出现在特定的语境,即携带句尾的韵律重音和程度副词作补语时,在这些语用推理条件下产生歧解性结构,从而导致重新分析,产生逆语法化现象,故产生谓词性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