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毛泽东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党风建设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毛泽东始终把党风建设放在影响政权夺取与巩固、关乎党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并对如何加强党风建设提出了包括思想教育、整党整风、人民监督、严惩腐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在新时期创新和发展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心内容是反腐倡廉,关键是严格执行制度。总之,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对于新世纪新环境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启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十分重视党风建设问题,对党的作风作了一系列的概括和论述。他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把我党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品德和作风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毛泽东的这些论述,至今仍然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是我们执政党的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
一、毛泽东党风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党风是指一个政党和她的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的作风。1945年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把我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即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党的优良作风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  相似文献   

4.
执政党的作风问题是党的生死存亡问题,决定她所领导的事业是兴旺发达,还是走向失败.毛泽东对党的优良作风的形成,从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首创性的贡献;毛泽东确立了加强党风建设的有效保障机制,即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发挥党内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毛泽东关于党风建设的基本思路:党风好坏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党风建设的任务就是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实事求是地估计党风,不能用固定的框框来套;对党内不正之风斗争的实质,是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整风是克服党内不正之风的有效形式,但非唯一形式;党的领导干部做党风建设带头人很重要。毛泽东在党风建设上也有失误,邓小平找到了党风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毛泽东一贯十分重视党风建设,他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不仅从理论上对党风建设作了一系列深刻的独创性的重要论述,而且在实践中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对共产党的党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今天,在进一步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关于党风建设的论述,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端正党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作风就是党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环境以及党内所存在的不正之风使党的作风建设面临新的考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撰写了大量的关于党风建设的文章,形成了我党所特有的党风建设理论,开展了纠正党内不正之风的整风运动、防腐反腐的廉政建设,提出了加强党风建设的原则,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拥政爱民与拥军优属运动以及实行了精兵简政政策。党的作风建设使党在政治上变得成熟起来,对党的组织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党在自身建设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试论毛泽东的党风观及其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在同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作风进行不懈斗争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党风建设思想。在新世纪虽然党所处的地位、环境,面临的形势、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重温这些思想对于今天的党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共三代领导在不同时代条件下提出党风建设思想 ,其内容涉及党风建设的核心、途径、重点和关键问题等。尤其是新形势下 ,江泽民既承接又推进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党风建设思想。他们的思想 ,共同架构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建党学说在新时期党风建设中的运用贾宗荣,王世谊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毛泽东关于党风建设思想,是党的建设的宝贵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对加强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一直把党风...  相似文献   

11.
寻根主题是当代俄罗斯电影在艺术转型过程中的独特文化现象。它是俄罗斯民族在困境中对自己民族根性的深刻反思。在当代俄罗斯电影中寻根主题经历了自省、辩论和重建的过程。本文主要结合相关影片分析当代俄罗斯电影中寻根主题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寻根主题产生的内外动因,力求提供有关当代俄罗斯寻根主题电影的一个基本概观,同时使大家了解俄罗斯寻根主题电影的内在本质特征和基本精神诉求的表达。旨在揭示当代俄罗斯电影中寻根主题的演进脉络,阐述在社会转型期的电影艺术中俄罗斯民族精神新建与复兴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东汉政坛上 ,董卓堪称是翻云覆雨 ,炙手可热的一代枭雄 ,而在《三国演义》中 ,他则被塑造成一个被彻底否定的人物形象。由此可以见出 ,《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体现了作者崇德尚智的价值取向、民族文化的优越意识和儒道合一的美学理想 ,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认识价值的人物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3.
吕夷简与北宋中叶的政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夷简是宋仁宗朝执政时间最长、影响颇大的宰相。吕夷简从政后经历了由直言敢为向因循保守的转变过程,并以善弄权术而闻名于史。吕夷简的从政特点其实是宋初以来,特别是宋太宗朝以后保守政治发展下的产物。由于吕夷简的特殊地位,其从政特点遂对北宋中叶的政风产生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先爷痛苦的人生和充满磨难的经历是民族生存状态的象征,中华民族世代抗争而不能摆脱苦难的原因之一,在于民族文化中存在着愚昧、落后、缺乏开放意识等精神弊端。这就是《年月日》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同一切人类文明一样,民族精神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吸取世界各民族的优长,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在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有可能走偏方向。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是一个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扬弃自身的多维动态体系.本文从论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互动共生关系入手,指出当代民族精神建构之必要性与基本维度:时代性与传统性高度统一、科学性与开放性相互融通.从而确立了当代中国需要建构的是一种融汇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的民族精神.两者共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7.
浪漫是湖南现代话剧作家创作的一大风格,该风格的产生与湖湘地域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在奇山秀水以及浓厚巫傩风尚的滋养与孕育下,湖南现代话剧作家或将丰富想象力投注于作品,通过非常态情节的叙述令其呈现出浓郁的传奇色彩;或借助爱情故事和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痴情男女形象的描绘,表达崇情尚性的情爱观。受时代风气的影响,湖南现代话剧作家笔下的浪漫还表现出集融地域文化与时代风雨的别样形貌特征,如直白抒发情爱欲望,表现主体精神自由“灵”与社会现实“肉”间的分裂与矛盾等。  相似文献   

18.
对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发展的历史回顾及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学风,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贯坚持的原则。我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是在党的光辉历程中,在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发扬光大。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既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建设工作客观实际的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冲的实践,不断推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指导理论的创新,保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正确方向;加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相协调的社会基本制度体系,注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冲的制度与机制建设,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通过精神文明建没等移风易俗的途径改造日常生活,构建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相汾调的和谐生活.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供肥沃的生活土壤;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脉搏,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统一起来,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实践中改造国人精神世界,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是一个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扬弃自身的多维动态体系.文章从论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互动共生关系入手,指出当代民族精神建构之必要性与基本维度时代性与传统性高度统一、科学性与开放性相互融通.从而确立了当代中国需要建构的是一种融汇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的民族精神,两者共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