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目前,我国哲学界对“一分为二”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就是围绕着这一根本规律进行的。有的同志认为“一分为二”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述;有的同志认为“合二而一”也同样可以表述对立统一规律;有的同志则认为只有把“一分为二”同“合二而一”结合起来,才是对对立统一规律的完整表述;又有的同志对这三者都持否定态度,认为这几种说法都不如对立统一规律本身表述得清楚明确,等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对这一论断的理解很不一致。周启伦、李铁城二同志在《“一分为二”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吗》一文中说,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把对立统一规律阐述为“对立面的相互渗透规律”,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把对立统一表述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而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仅仅是列宁所说的“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  相似文献   

3.
一、对立统一的涵义及例证。在没有谈非对立统一之前,需要先谈谈对立统一、以便比较研究。对立统一的涵义是:对立统一由两个对立面组成,它们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排斥、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特征。不具备这四个特征的统一就不是对立统一。对立统一也就是“一分为二,合二而一”,包含有:事物总有正面和反面的意思;事物总有肯定性和否定性的意思;事物总有两重性的意思;两点论的意思。除此以外,它并不包含其他更多的意思。下面举出一些对立统一的例证:  相似文献   

4.
“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问題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爭论。这一爭论不是什么字句之爭,它直接涉及到人们对馬克思主义辯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问題,也间接涉及到如何用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评价古人思想的问題。“合二而一”一语出自方以智的《东西均》。按照杨献珍同志的理解,这句话是“中国古代的关于对立统一的光辉思想。”这一看法受到反对后,又有同志认为,这句话虽未表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全部,但却表述了对立统  相似文献   

5.
有人认为,“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提法有些绝对化,缺乏分析,背离了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这种看法是把一分为二简单化、模式化了。一分为二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述。毛泽东同志用一分为二来说明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都可以分为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而,这对于哲学的通俗化和大众化是有益处的。但是,在过去的教学和宣传中,对一分为二的多样化形式讲得比较少,理论上的概括也很不够。一提起一分为二就  相似文献   

6.
“一分为二”还是“合二而一”的论战,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论战,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论战。在这场论战中,主张“合二而一”的杨献珍、林青山、艾恒武等同志,都是抓住我们在工作中必须“结合”、“统一”、“联系”起来的一些问题,为“合二而一”作辩护的。例如:“多快与好省、产量与质量,是不可分地联系着。”“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包含着许多互相对立的方面。首先就要找到把对立的方面联系起来、统一起来的条件,在工作中把对立的方面统一起来、结合起来。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就是‘两条腿走路’。”因而在这些同志看来,“学习辩证法,就是要学会把两个对立的思想联系起来的本事。”也就是他们说的“合二而一”。姚伯茂同志在“浅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讨论”一文中,进一步把这些观点系统化、“理论”化,因此,我们想就姚伯茂同志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那些必须“结合”、“统一”的矛盾,“一分为二”对它们究竟适用不适用,谈谈我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十五年前,哲学界曾经进行过一场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的激烈争论。由于当时有人引用方以智《东西均》中的“合二而一”一语,以为这是“中国古代的关于对立统一的光辉思想”,这就牵连到对于方以智宇宙观的评价问题。那些认为只有“一分为二”才是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的人,把“合二而一”看作是反辩证法的形而上学的命题,于是方以智就成了所谓“合二而一论”的形而上学者,而遭到无情的批判和全盘的否定。我们认为这是很不公正的。因此,对于方以智的宇宙观的性质问题必须重新给予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中国最早提出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是《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迄今为止,只知道《连山》的头卦是艮下艮上(?),《归藏》的头卦是坤下坤上(?),与《周易》一样,是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卦象,其他卦的详细内容不清楚,因而现在可以确凿举为论据的是《周易》。①《周易》所载伏牺八卦次序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合而为四象,四象合而为两仪,两仪合而为太极。这是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中国古典式的图解。②《周易》六十四卦的卦象都是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图象,如天地(?)否,地天(?)泰,水火(?)既济,火水(?)未济。这些卦象在一分为二的每一方又都包含着“三”。这也是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中国古典式的图解。③《周易·系辞上》说:“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  相似文献   

9.
分与合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另一种表述方法,也是任何事物存在的普遍规律。宇宙间无不存在既分又合的事物或观象。在这个问题上,如果片面地夸大分或过分地强调合都是有害的,这两种极端倾向都会陷入形而上学。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  相似文献   

10.
“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一分为二”是革命的唯物辩证法,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合二而一”是反动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一分为二”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精神和社会都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就是承认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发展过程,而任何过程都是由矛盾着的两个侧面相互联系又相互斗争而向前发展的。一切矛盾着的对立面,总是既统一又斗争,是永远不可调和的。“合二而一”,按照杨献珍同志的解  相似文献   

11.
"一分为二"能不能概括对立统一规律的全部客观内容?"合二而一"有没有存在的客观根据?不仅需要对这两个命题的含义进行全面分析,而且需要把它们同"对立统一"的命题相对照,并以大量的科学事实来检验.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它揭示的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普遍联系和运动的本质.因此,它所要求的表述形式不能只有"矛"而无"盾",只有"对立"而无"统一",或者只有"分"而无"合".反之亦然.否则,就不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杨献珍同志为了用“合二而一”代替一分为二,不惜千方百计地歪曲辩证法,利用辩证法的某些用语作掩护来偷运形而上学。辩证法承认矛盾双方是又联系又斗争,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杨献珍同志就特意选中了“联系”二字大做文章,说“对立面的统一思想,只是说矛盾的两个侧面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矛盾的统一,只是说矛盾双方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意思。”他甚至于说:“学习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要学会把两个对立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本事。”“学习辩证法,就是要学会把两个对立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本事。”等等。杨献珍同志左一个“联系”,右一个“联系”,以为只要抓住了“联系”二字,就可以“证明”一切事物都是“合二而一”的。其他一些“合二而一”论者,也随声附和,把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说成就是“合二而一”,并且把“合二而一”到处应用,到处联系。杨献珍同志要大家认真地把“联系”两个对立的思想当成本事来学,把“合二而一”当作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为了划清“合二而一”和一分为二这两种世界观的原则界限,我们下面准备谈一谈“合二而一”论者所讲的“联系”和辩证法的联系有什么原则区别?杨献珍同志所说的“把两个对立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本事”究竟是什么样的本事?  相似文献   

13.
杨献珍同志说: “什么叫对立的统一?中国有句古语,‘合二而一’,这句话的意思是物是合二而一的,同‘一分为二’是一个意思”。“对立面的统一思想,只是说矛盾的两个侧面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的”。“学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要学会把两  相似文献   

14.
对立统一规律也就是认识的规律。这是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阐发的一个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原则性观点。可是,这一观点至今仍不能为一些人所理解。他们认为,列宁关于“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这句话的前半句,即“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或说“一分为二”,是客观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说:“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对于矛盾的对立统一的根本法则,我们是否可以从这两方面进一步地加以考察与认识?即合二而一与分而不合。 关于矛盾的范畴,指的是互为依存的对立的两极。即对立的双方互为排斥,又互为依存。“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如没有生,死就不见;没有死,生也不见;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 由于矛盾的双方,存在着同一性,即同一的实质,同一的内容,因而矛盾的双方一方面表现为合二而一,即它可…  相似文献   

16.
杨献珍同志说:“什么叫对立的统一?中国有句古语,‘合二而一’,这句话的意思是物是合二而一的,同‘一分为二’是一个意思。”“‘合二而一’,(来自方以智[明末人]《东西均》之第24頁),‘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的关于对立统一的光辉思想。”(見7月17日《人民日报》)艾恒武、林青山说:“事物是由两个对立面构成的,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情况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中国古人是用‘合二而一’(見[明]方以智著:《东西均》)来表达的。”“‘合二而一’正是表达了辯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見5月29日《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17.
最近哲学界展开了“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的争论,我们基本上同意项晴、沙人等同志对“合二而一”观点的批判的意见,我们认为“合二而一”的论点实际上是取消斗争融合矛盾的错误论点。这里不想多谈。现在着重对《人民日报》7月19日发表的姚伯茂同志的“浅评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讨论”一文,提出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希望姚伯茂同志与其他同志指正。姚伯茂同志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一个新的关于两类矛盾的论点,即把矛盾分为“以斗争性为主”和“以同一性为主”的两种不同类型。在学术讨论中这种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立见解的精神虽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是他的论点却是我们不能同意的。  相似文献   

18.
也谈同一性     
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在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教学和宣传中,往往把毛泽东同志所讲的“一分为二”代替了对立统一。一个“分”为“两”个,重点在“分”,在“二”,在“斗争”。这就忽视了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分与合的关系,二与一的关系,似乎只有分没有合,只有对立面的斗争,没有对立面的统一。林彪、“四人帮”这伙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骗子,为了适应他们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干脆把唯物辩证法歪曲为“斗争哲学”。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对立统一这个唯物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问題正在进行热烈的讨论。这是一場关系到如何正确理解唯物辯证法的精神实质的爭论。在我们看来,“一分为二”正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的、完整的、科学的表述。杨献珍、艾恒武、林青山等同志提出来的“合二而一”论,是对对立统一规律的歪曲。杨、艾、林等同志企图以“合二而一”论来代替“一分为二”,潘庆斌、姚伯茂等同志攻击“一分为二”的“片面性”,企图以“合二而一”来“补充”一分为二”,这些都是我们绝对不能同意的。  相似文献   

20.
坚持毛泽东同志的“一分为二”的革命辩证法,反对杨献珍同志的“合二而一”的矛盾调和论,这不只是个学术理论上的问题,同时也是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最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大论战,使我们从理论上划清了这二者的原则界限,认识有了提高,这是很大的收获。但我们不能停留在这一步,因为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我们必须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进而在行动上、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分为二”,反对“合二而一”。实际工作中的“合二而一”论,表现多种多样,它虽然不象理论问题那么系统、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