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冲森 《经理人》2012,(6):76-77
员工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企业老板怎么办?北京网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袁沈钢说:“网康的生意就是让一间公司避免成为公共网吧。”上网行为管理设备就可以帮助老板有效管理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2.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果这句话是提醒我们必须尊重人才,这当然对,但如果我们因此认为,只要重视人才,对普通人可以不理不睬,那就大错特错了。亚洲首富李嘉诚对人才有独特的理解。他曾说“:我对我的员工只有一个简单的办法,一是给他们相当满意的薪金花红;二是你要想到他将来要有能力养育他的儿女。所以我们的员工到退休的前一天还在为公司工作,他们会设身处地地为公司着想,因为公司真心为他们着想。”正是这种对每一个员工发自内心的关心和尊重,使他的企业获得了长久的竞争力。然而,我们一些企业又是如何对待普…  相似文献   

3.
员工喜不喜欢自己生产的产品,是衡量产品优劣的“试金石”。美国的凯利·约翰逊是洛克希德飞机制造公司的科研负责人,他曾多次参加新飞机的试飞。他对飞行员说:“我需要每年斗胆冒险一次,以取得对设计新机型的适当平衡和视野。”吉列公司鼓励员工在公司的实验室使用最新的剃刀技术成果。每天有300名员工报告说还未刮脸,于是他们被请进实验室,既用本公司的产品,也使用对手的产品。如果员工不参与,他们就得不到各种刺激或福利。员工刮过脸,就要回答有关质量和安装在盥洗台上的剃刀手柄的使用情况等问题,使用竞争对手产品的则回答另一类问题,员…  相似文献   

4.
案例A 公司是山东一家著名的集团制药企业。自1992年进行改革,推行岗位工资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衡量标准的工资结构。改革初期,成效巨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当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在管理人员中出现一种不正常现象:“我都连续1年拿800元的薪水了,真没劲!”对于有上进心的员工来说,这肯定是件十分沮丧的事情,因为其不知道公司对他的工作情况的评  相似文献   

5.
我的一位朋友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我与他的公司的一些员工很熟悉。朋友在员工培训方面是下了大力气的,定期请工程技术人员给员工讲课,员工受益匪浅。而员工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工作中,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前不久,我来到朋友的公司,却看到一些陌生的面孔。直觉告诉我:公司最近又换了一批员工。后来,我问几位员工"跳槽"的原因,说法大致相同:公司年初承诺的"年终奖"、"业绩奖"没兑现,公司为员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6.
基于个体-环境匹配理论,采用多项式回归、响应面分析和块变量分析方法,对302份领导和下属的配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领导-员工创造力的评价匹配对越轨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评价一致性情况下,“创造力员工自评高-创造力领导他评高”要比“创造力员工自评低-创造力领导他评低”更能激发员工越轨创新行为;在评价不一致性情况下,“创造力员工自评高-创造力领导他评低”要比“创造力员工自评低-创造力领导他评高”更能激发员工越轨创新行为;工作自主性在领导-员工创造力评价匹配对越轨创新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差序氛围感知正向调节工作自主性与越轨创新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姚艳虹  肖石英 《管理学报》2006,3(3):324-328,346
组织公民行为虽然是员工的一种职责外行为,但因发生在工作过程中,从而对员工工作绩效有一定的影响。通过以“利于组织”和“利于他人”2种行为倾向为基本维度,将组织公民行为细分为理想员工、忠诚员工、交际型员工、个性化员工4种类型。然后,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组织公民行为与员工工作绩效成正相关关系;4类组织公民行为对员工绩效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领导文萃》2008,(23):115-115
●不要只是期望公司透过制度来激励员工士气.随时想想有哪些我可以自己来做的部分。 ●对每一位员工都要能够多加了解,确实掌握他的背景、个性、习惯、需求、态度、优缺点。 ●养成每天说几句好话的习惯,如“辛苦了”、“谢谢”、“做得不错”等。  相似文献   

9.
<正> 松下电器畅销世界,松下公司总经理松下幸之助之名,可谓天下闻名。然而,这位老先生门下也有“跳槽”者。这位名人如何对待“跳槽”员工呢?他说:“跳槽”的员工大多是希望到更高更强的企业就职。他们往住已经发现了松下公司的某些弊端。为此,松下总经理对主动脱离该公司另有高就的员工不仅一律热忱欢送祝贺,还十分诚恳地请求他们留下批评意见。曾经跟随他26年的后藤清一  相似文献   

10.
老板的一巴掌打在他人的脸上,挨打的不是外人,是自己的儿子。打人是不文明的行为。但是,在一般中国人的眼里,老子打儿子算不上事情,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子不教、父之过”。我所讲的老板的一巴掌,打的是在自己企业担任部门经理的儿子,并且是当着企业员工的面,这是非同寻常的一巴掌。事情的缘由是:老板的儿子帮助老爸共同管理企业,儿子年轻气盛,一次,他与员工发生冲突,动手打了员工,但不在理,引起员工们普遍的怨恨。为了平息员工的愤怒,老板把儿子拉到大庭广众之下,打了他一巴掌。“一巴掌”的三种…  相似文献   

11.
不要抱怨     
<正> 我的一个侄子,大学毕业后在南方一家合资企业打工,搞文秘工作。前年春节回来,跟我谈了在公司里的一些情况,聊到最后他说:“这次回去准备跟老板吵一架,然后辞职不干了。”我问为什么,他说老板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 “进这家公司才只有半年时间,你对这个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吗?对于公司里一整套经营业务的窍门完全搞通了吗?”我反问他。 “还没有。”  相似文献   

12.
马云 《经理人》2010,(8):80-80
以前我们把自己定位为最佳雇主公司,现在需要做出新的调整。我们认为,所谓的最佳雇主公司,其实还是停留在老板对员工的“我待你不错,你要感恩”这样的浅层次上,这违背了我们缔造企业价值观的初衷。我们觉得整个阿里巴巴的下一步,应该是将“最佳雇主公司”努力转变为“员工最感幸福的公司”。  相似文献   

13.
一天,某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八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员工,总经理对新员工又交待了一次“不要走进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  相似文献   

14.
微软采用“人才盘点”的方法,不断给员工以拔尖的机会。一是让B级人做A级事。就是让低职位者高就,目的是压担子促其成长,这样使员工感到有挑战性,有助于员工奋发进取,踮起脚尖摘“桃子”。二是在员工业绩最佳时立即进行调整。员工在同一岗位大约只干3个月,一旦他们能够胜任所承担的工作,就安排他们去干别的工作,有效地发挥员工的工作潜能和创造性。这样,整个公司的生产率就能保持蒸蒸日上、生机勃勃的局面,这是造就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手段。三是评选优秀员工的比例必须达到70%以上。以大多数人的行为为正确行为,这样有利于激励多数、鞭策少数…  相似文献   

15.
生产示波器与其他电子仪器的德克壮公司,有一位主管名叫费罗伦,他经常得意地向人讲起他设计的一种免费的奖励,叫做“你做得很好”奖。几年前,费罗伦任职德克壮公司的公关部门,曾好几次与副总裁一起喝咖啡。有一回,副总对费罗伦说:“公司正在快速成长,实在应该及早设计一套正式的办法,来奖励员工。”传统上,德克壮对员工只有一种奖励,就是用金表来奖励年资,副总因为最近读了几本讨论“奖励”的书,所以他在想,是不是该改一改传统,用金表以外的东西,来奖励年资。费罗伦建议公司印一种卡片,上面写着:“你做得很好!”让员工视…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1月6日,河南省郑州市一家美体养颜香薰馆在培训员工时,竟让4名年轻女子站在店外的人行道上,冲着行人大喊:“我不要脸!”店方对此解释说,让员工当众喊“不要脸”是为了让她们克服心理障碍。这种情况不是个别现象。长春一家“IT公司”为了让员工突破心理障碍,挑战自我,竟然要求员工在街道上下跪两小时,讨要到足够吃一顿饭的钱。该公司经理认为,这种训练可以磨炼这些新员工的意志,“扒掉他们的自尊”,“磨厚他们的脸皮”,然后就可以成为“出色的营销员”了。这些做法的不合理性是不用去论证的。但一些公司就是喜欢用这些极端方式对员工…  相似文献   

17.
邱明正 《经理人》2004,(12):6-6
美国迪斯尼公司在香港筹建迪斯尼乐园,已经接近完成,预计于2005年正式运营。该公司执行长(CEO)艾斯纳常对部属说:“不要跟我讲你的专业,你的这个那个。只要Show me the money(把钱变出来给我看)。”台湾统一企业集团多年来到国内投资设厂产销各种食品。该公司的董事长高清愿先生说:“企业不赚钱是一种罪恶,让企业不赚钱的员工都是罪人。”员工在企业服务,必须努力为企业创造绩效,并由此获得个人晋升。但是,绩效真的能决定个人晋升吗?  相似文献   

18.
靠“金点子”成为老板后,还要掌握做老板的诀窍。下面是一位在郑州商界颇有名气 的私企老板的一番经验之谈── 有些老板做事,喜欢权力一把抓,大小事情统统自己动手,员工只能当他的助手,自 己整天忙得像无头苍蝇。我有个客户就是这样,他在办公室时除了要与客户电话联络外,还 要处理公司大大小小的事情,桌上满堆公文待他处理,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我认为他做得太 多。他说,员工没有办法做得像他一样好。我向他说明两点:“第一,若你的员工如你这样 聪明,做得百分之百和你一样好的话,他早就去当老板了;第二,你从不给他机会去尝…  相似文献   

19.
黄前进 《经理人》2002,(12):30-31
让刘经纶深感困惑的是,在他工作过的地方,很多员工,包括很多管理人员,都不敢太接近他。“很多人肯定会讲,公司其他领导比我更好接近,虽然了解我的人,感觉到我不是那么有距离感的人。”作为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COO),  相似文献   

20.
<正> 当华伦·布菲特在1991年作为临时总经理进入所罗门兄弟公司工作时,他对公司的员工们说道:“如果由于你们的错误决定而损失了公司的财力,我能对此理解,而如果你们使公司的声誉受损,我将毫不留情。” 一个明确而又现实的需要要求你敏感于声誉的管理,要求你明白声誉对公司以及你自己职业生涯的重要性,要求你对这份工作能愉快胜任。如果声誉受损的问题果真发生,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形同把一管挤出来的胶水再装回胶管去一样,你可以弥补破损的声誉,可它永远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