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亚地区合作的思想由来已久,并有着深厚的内在基础。但东亚地区真正起步还是在冷战以后。这个过程与美国东亚霸权紧密相连。某种程度上,东亚地区合作只是美国东亚霸权的附属产品。但美国东亚霸权目标和手段的内在矛盾决定了美国对东亚地区合作的两面性。东亚地区正是充分利用这个两面性,促进了本地区的合作与整合,形成了一股具有内生变量的,不以美国东亚霸权志趣为转移的力量或态势。但随着东亚地区实力的上升和进一步整合,美国这种内在矛盾性将进一步凸现。未来如何化解美国东亚霸权和东亚地区发展这种矛盾成为目前非常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学界对于东亚地区国际格局的现状与走势有诸多的看法.霸权、均势与美国的霸权均势是其关键词.然而,东亚地区日益增长的多边相互依存形势与多极化趋势有力的质疑了此类论断.  相似文献   

3.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地区主义快速兴起,并通过培育地区合作安全观念、改善地区安全环境、重构地区权力结构等方式,塑造着一种新的地区秩序,对现行美国主导的双边同盟体系及以此为基础构筑的东亚权力体系带来现实威胁和严峻挑战。为回应东亚地区主义的挑战,美国采取强化与东亚部分国家的双边关系、拓展其主导的亚太地区多边机制、制约和改造非美国主导或参与的东亚地区机制等战略措施,控制或引导东亚地区主义朝着美国指引的方向发展,以维持美国在东亚地区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东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同的地区共同体建设模式,其中包含着不同的地区秩序观念.东亚共同体建设,就是如何把东亚塑造成一个地区和建立某种地区秩序的过程,或者说,就是怎么样实现东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体化.东亚共同体之成为现实,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系列国家组成一个地理区域、一系列共有的行为规范和制度、共有的地区意识或地区认同.有史以来,东亚地区先后出现过几种不同的模式或秩序,即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体系"、以日本为中心的"大东亚共荣圈"以及当代的东亚共同体模式.这些模式具有完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特征:第一个模式是稳定的,但却是不平等的;第二个模式是征服性的,也是不平等的,并且导致了大规模的武力冲突;第三个模式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当前和未来的东亚共同体建设,必须回答和解决以下几个重要问题:未来的东亚共同体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是由大国主导的还是成员国完全平等的?东亚地区共同体的共有观念、规则和制度如何形成?因此.东亚国家需要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在实践中探索符合本地区特点和利益的地区共同体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5.
区域间主义是关于区域之间关系的研究,随着国际社会中各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区域间主义具有板块层次性、行为体多角色性以及国家在区域投放权力相对有限性等特征,这些认识为我们分析地区秩序的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冷战后东亚地区秩序的构建就深受亚太地区的影响,表现为东亚地区内部一体化进程在曲折中蓬勃发展的同时,美国继续维持并巩固其在东亚的存在,并将东亚地区秩序建构逐步纳入其对亚太地区的整合中,使得东亚地区秩序在冷战后沿着安全、经济与合法性观念三重维度不断发展变化。鉴此,东亚地区应在兼顾亚太地区和东亚地区秩序发展的同时,激发东亚内部的发展活力,增进东亚国家的区域认同和对地区发展的责任意识,推动东亚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以领土领海争端、地区安全和历史遗留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东亚传统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东亚传统安全问题的再现是冷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产物,东亚地区各国之间的互不信任影响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东亚地区安全的“三大困境”阻碍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美国霸权力量的存在牵制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区域认同的弱化延缓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我们必须抱着循序渐进的务实态度,促进各方协商对话,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传统安全问题.大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东亚地区主义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东亚地区各国还要学会处理好与地区外国家,尤其是与美国的关系.可以说,东亚地区主义发展的关键在中国.  相似文献   

7.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讨论热点.东亚地区作为美元体制的重要支撑力量,自然成为推动其未来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但是,一方面,美国的金融霸权在短期内不仅没有衰落,反而呈现走强的态势,表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仍具有相当长时期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处于美元霸权影响下的东亚地区在储备货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和贸易结构调整方面面临着许多困境,使其短期内难以放弃对美元体制的依附和支持.因此,现阶段东亚地区尚不具备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能力.未来突破困境的可行路径是,通过加强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渐进地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进而削弱美元霸权.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海洋时代,现代全球政治体系的出现与全球范围内对海洋的控制与利用相同步这一国际政治机理,从根本上决定了莫德尔斯基所谓的世界领导者均是强大的海权国家这一基本命题,由此也就决定了世界领导者对海上霸权和海洋秩序的双重追求。其中,海上霸权侧重于领导者挫败挑战者所拥有的强大权势和实力地位;而海洋秩序作为海上霸权的副产品,首先表现为基于世界领导地位的海上实力安排;同时作为世界领导者提供的公共产品,它又明显具有远不同于基于海上实力地位安排的内容和表现形态。可以说,海上霸权和海洋秩序这两大方面,是世界领导者得以较长时间维系领导地位的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9.
阎静  储国飞 《兰州学刊》2005,89(5):34-36
传统观点认为,霸权国家通过雄厚实力能够主导国际关系规则体系的建立并维持体系的稳定.本文通过考察战后初期美国霸权的历史认为,虽然战后美国的权力是史无前例的,但是美国的霸权仍有其局限性,其霸权的使用并没有想象的那样成功.战后国际体系并非真正是由美国按自己的意愿构筑的.美国战后的霸权地位与它所期望构筑的体系和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0.
李少丹 《理论界》2013,(11):140-142
中美关系国际化的特征日趋明显,美国需要与中国在美国自身难以单独应对的金融危机、反恐、气候变化等非传统议题领域中进行合作,但美国作为当今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其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是要确保美国主导下的国际体系及其国际秩序,因此,美国对华政策的理念、政策目标以及政策选择都将在美国巩固霸权体系的大背景下展开,即美国既要塑造中国行为使其符合美国的全球战略,又要保持与中国的权力距离以确保其主导地位,而这可能正是奥巴马美国对华政策的两条相互交织的主线.本文综合运用霸权护持理论和融合战略理念,对上述假定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1.
英美霸权与英语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的殖民扩张与殖民霸权地位使英语在其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迅速传播,奠定了英语全球化的基础;脱离英国而独立的原北美13个殖民地发展壮大,并在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使英语传播到了英帝国的扩张触角所不能企及的国家、地区和领域,确立了英语的世界语言霸权;英语的语言霸权与美国的超级大国霸权合力推动着英语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国际关系主流理论范式均就"霸权"现象做出过解释.以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为代表的世界体系理论也就这一现象进行了考察,形成了其独特的霸权观.然而.笔者通过对美国霸权特点的分析后可以看出,世界体系理论霸权观对美国霸权走势的预测与国际政治的现实存在明显悖反.笔者认为,沃勒斯坦在研究方法上过分拘泥于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分析,并把从中引申出的法则普遍化;完全忽视了其它因素的影响,而片面地夸大了经济的决定作用是导致悖反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秩序。基于维护单极霸权的需要,美国调整全球战略部署,建立了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本文运用结构现实主义等国际关系理论,论证了弹道导弹防御计划是维护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分析了弹道导弹防御计划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伴随着世界秩序的转型,东亚秩序也处于缓慢的重塑之中。冷战后美国在东亚的核心利益是继续巩固并扩大在本地区的存在,为此它延续了冷战时期的联盟战略体系。由于国内经济建设、为缓解自身的崛起对区域内国家带来的压力以及改革开放后对外战略观念的变化,中国的东亚战略主要包括:融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的全球主义战略、与区域内主要大国特别是美国保持合作关系的大国战略以及积极参与东亚地区一体化建设的地区主义战略,着眼点集中体现在承认而不是排斥美国在本地区的现实存在,通过开放性区域主义模式塑造东亚未来秩序,推动实现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美国著名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权威罗伯特·吉尔平的"霸权稳定论"思想,认为这一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霸权可以带来国际体系的稳定;霸权可以带来公共权威(publicauthority),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商品;霸权必衰;霸权衰弱并非不可挽救.同时文章认为这种建立在单极主义基础上的新"霸权主义"理论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及国际民主化的日益进步,日益暴露出其矛盾性和与国际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美元石油和石油美元是以美国的霸权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同时也为美国在石油领域建立起霸权。美国通过这一机制既保证了金融领域的霸权,也获得了免费获取世界各国劳动果实的权力。但是这一机制将随着美国整体霸权的衰落而衰落,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将迎来一个新的石油机制。  相似文献   

17.
张银海 《理论界》2012,(6):173-174
霸权的维持需要雄厚的物质力量,美国跨国公司是美国霸权得以维持的主要经济基础,也是增强美国软实力和维护其霸权合法性的重要助手,前者对后者在世界范围内发挥能量起到重大的积极作用。本文试图从现实和理论的维度对美国跨国公司影响美国霸权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认为跨国公司不仅是美国实力的基础,更是美国霸权政策与行径的重大支柱。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一轮金融危机的爆发与奥巴马政府多边主义的回归,国内外关于美国霸权衰落的论争再度兴起.本文将合法性概念引入国际政治分析,从探讨国际体系霸权合法性的角度出发,指出技术优势是美国霸权合法性的核心所在,并从设立标准、提供公共产品、控制舆论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内在的作用原理.本文认为,在其科学技术水平仍然具有显著优势的今天,美国霸权的真正衰落仍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国际关系主流理论范式均就“霸权”现象做出过解释。以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为代表的世界体系理论也就这一现象进行了考察,形成了其独特的霸权观。然而.笔者通过对美国霸权特点的分析后可以看出.世界体系理论霸权观对美国霸权走势的预测与国际政治的现实存在明显悖反。笔者认为,沃勒斯坦在研究方法上过分拘泥于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分析.并把从中引申出的法则普遍化:完全忽视了其它因素的影响,而片面地夸大了经济的决定作用是导致悖反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孙波 《理论界》2012,(6):171-172
美国的科技决策体制是一种寡头垄断的利益决策模式,科技决策本身与美国社会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极富功利色彩的决策模式完全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不仅深刻影响了科技本身的发展,最主要是强化了科技的社会功能,确保了美国的科技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