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经》与《诗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易经》与《诗经》的关系谈了四点看法:1.两经都是以阴阳五行思想为基调,2.两经都是由支干组成,3.两经都具有谜语性质,彼此所用的隐语往往相通,4.两经皆可断章取义。 相似文献
2.
周山著的《易经新论》(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后简称《新论》),是探索《易经》逻辑思想的一部新作。 近年,中国逻辑史界曾经讨论这样的问题: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源头在哪里?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逻辑导源于邓析、老子、孔子和墨子的逻辑思想;另一种 相似文献
3.
《易经》与中国古典美学安民《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它深刻启迪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从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赐经》,它包容了生命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伦理美、人格美、行为美、心灵美和艺术美;它勾勒了美与自然、美与审美、美与真善等等的关系;它把自然... 相似文献
4.
5.
6.
7.
《易经》是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是古人为预知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而创立的独特预卜神秘符号系统,一直是后人在日常决策时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盛行将《易经》思想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务中。从现代管理决策的学术角度来解析《易经》,其中蕴藏了具有管理意义的个体管理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8.
莱布尼茨、黑格尔和《易经》符号系统何建南中国古代智慧宝典《周易》一书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卦象(可称“符号系统”)和六十四卦卦名、卦辞、互辞(可称“文字系统”)。《易传》(即“十翼”)则是最古老也是有权威的解易著作。在易... 相似文献
9.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5)
《易经》在古代曾被用来指导过军事斗争,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了。然而,它在一定时代里被运用的具体形态,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将对汉武帝年间,《易经》运用在军事上的形态作一介绍,以供有兴趣者参考。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汉王朝对远在西域的大宛发动了一场战争。战争的起因是“天子发书《易》,云‘神马当从西北来’。”为了获得大宛的汗血骏马,于是对大宛发动了这场战争。这场战争的特点是:战争的进程是根据《易经》中,“师”卦的卦辞和卜辞的程序预定的。现据《史记·大宛列传》,将这个程序注释如下:师。贞丈人吉。无咎。汉武帝“欲侯宠姬李氏”,拜李夫人之兄李广利做讨伐大宛的主将贰师将军。我认为卦辞中的“丈人”当指汉武帝的宠姬李夫人。王充《论衡·气寿》载“名男子为丈夫,尊公妪为丈人。”这是汉代女子可称丈人之证。李夫人的兄长荣任将军,率领数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出征,何等显耀。当然李夫人这个“丈人吉。无咎。”了。 相似文献
10.
于春海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7,24(3):100-101
《易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它是一部哲学著作,是讲天理人道的;有人说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讲天文地理、鸟兽鱼虫、历史逻辑、国家政治、伦理道德等等的;也有人贬低它,说它是算卦的书,专门宣扬封建迷信的.公说婆说,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11.
12.
13.
<正> 《易经》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思想,散见于“十翼”的《彖传》、《象传》、《系辞传》以及《说卦传》中,只是分别提出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些重要范畴,尽管也论及某些范畴间的联系,但并未形成系统。如果按照认识的规律和方法的程序,可以将这些范畴作系统的排列,从而可以看出《易传》的作者具有一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识,因而在他们的论著中才会出现这些范畴,成为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胚芽或先导。 相似文献
14.
一《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几千年来,对人类文化和科学的启蒙与发展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也仍有重要的意义。相传古有三易,《周礼·春官·大卜》云:“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汉代杜子春云:“连山伏羲,归藏黄帝。”汉郑玄则认为“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唐孔颖达以杜说为是,而清皮锡瑞则从郑说。又东汉桓谭说“连山八万言……藏于兰台”。兰台乃汉时宫中藏书之所,《易经》系作为文献珍藏。《连山》唐以前已佚,晋刘炫曾有伪 相似文献
15.
《易经》的普通思维形式本文的主题是考察《易经》中的普通思维及与之相应的普通逻辑.《易经》中并没有明确表述关于普通思维及其逻辑的理论,本文所探索的只是体现于《易经》的爻辞、卦辞与符号系统中的普通思维与普通逻辑.普通思维就是抽象同一性思维,是按照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进行的思维;就是用 相似文献
16.
亚东版<红楼梦>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始至终都伴随着新红学的进程.标点本是一种新的小说文本,标志着<红楼梦>的新的文本形式的产生,也标志着用现代方法处理小说<红楼梦>文本的开始.胡适在重排<红楼梦>过程中着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些论者指出,《易经》的思维方式应属于原始思维,对《易经》不能运用逻辑思维方式来加以理解。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事实上,《易经》在对殷周之际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知识的阐述中,已经产生了逻辑思维的萌芽。本文拟将其与中国古代逻辑中最光辉的篇章——先秦逻辑做一些比较工作,以求对这一问题有较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唯物辩证法与《易经》思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是概念思维,而后者是象思维。但《易经》象思维并没有截然不同于唯物辩证法,而是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华。当然,《易经》象思维也有诸多异于唯物辩证法的独特表征,正是这些独特性为唯物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分。唯物辩证法在中国传播和发展可以吸收《易经》象思维的合理成分,以此来充实、完善和创新自己。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