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是马列主义民族团结理论和我国民族具体特点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民族团结理论。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平等的联合”的思想,它包括把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整体的“全民族团结”;更包括组成中华民族的各个单一民族之间的团结,即“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还包括“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体现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著作和党的文献之中。本文所论述的主要是国内务民族团结的思想。 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行动指南。它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与中国的具体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相联系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姜洁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毛泽东同志正确地运用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总结出了一系列理论,为我们走中国...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民族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各民族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成功地解决了国内复杂的民族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把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就是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关于民族问题的思想和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运用于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大成果和贡献,是在中国共产党不断地认识和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同志不仅创立了关于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正确的思想和理论,坚持了马列主义同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领导各族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和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使各民族走上了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道路。毛泽东同志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这二理论和实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原则。  相似文献   

5.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深刻地阐述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为实践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列主义历来认为,民族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毛泽东同志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解决我国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在革命和建设中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马列主义历来认为,民族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毛泽东同志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历来把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实现国家独立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当做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把对内推翻民族压迫制度,实现各民族的完全平等,当做中国革命总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极为重视民族问题的解决,从而形成毛泽东思想民族问题理论和民族政策。它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若干民族理论思想探析吴金,王有星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与中国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①系统地确立了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理论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民族问...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的用人标准与当前的干部选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十分重视人才的重要作用,把干部作用看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始终贯彻了一条“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他曾明确地指出:“中国共产党,没有多数德才兼备的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526页) 什么是德才兼备的干部呢?毛泽东同志认为“德才兼备”的干部必须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的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277页)在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进一步研究毛泽东同志的人才思想,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培养造就适应新形势所需要的大批优秀干部积极参加领导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第一篇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以下简称《分析》),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的科学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创立中国革命理论,发展马列主义的第一篇重要文章,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理论财富,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作为毛泽东思想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干部观”对我党孕育、培养、造就千百万优秀干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曾起过重要作用。同样,在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要坚持毛泽东思想就必须坚持毛泽东哲学思想。因此,正确地认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不仅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适应中国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同志曾多次讲过,他正是由于革命斗争的需要才搞哲学的。 我们党是在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中成长壮大和进行革命斗争的。在这样一个社会矛盾和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环境中进行革命,对于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缺乏现成的经验,必须独立地加以解决。正如列宁曾经指出的,东方各民族的共产主义战士,“面临着一个全世界共产  相似文献   

12.
民族大团结理论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制定、调整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政策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工代领导集体关于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和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好我党三代领导集体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坚持民族大团结的理论,对我们坚持整个中华民族大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实施“一国两制”的构想,最终实现台湾的和平统一,同心同德地坚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邓小平同志对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根本原则所作的理论贡献,谈些粗浅体会。一、关于“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命题的表述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问世后的几十年间,无论在中共中央的重要文献里,还是在毛泽东及中央其他领导人的讲话、批示和文章里,对于这一理论原则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述,譬如,“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等等。但是,它们都没有超出“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根据我国民族和民族关系的历史和现实的具体实际,提出了解决和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与政策。毛泽东关于民族问题的论述博大精深,笔者仅就一己所见的毛泽东民族理论的基本点,略陈管见。一、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两项基本原则。毛泽东民族理论  相似文献   

15.
论邓小平的民族文化观常忠烈邓小平同志是当代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①邓小平根据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和阐明的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一系列的理论、观点,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16.
一九四一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著名的文章中曾经指出:“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指示,不仅是我们党的干部教育的方针,而且是我们党的一切理论工作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以毛泽东同志关于国内民族问题的理论为指导而制定的,是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毛浑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历史实际革命实际的结合。因此,谈谈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特点,对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民族政策,可能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一贯重视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但他从不把它当教条,而是紧密联系中国的实际来学习,即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用马列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革命和建设之“的”。他不仅自己学习马列主义,而且十分重视全党对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掌握这一理论武器,号召全党“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在他的倡导下,全党曾有组织地开展了几次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活动。下面,对这几次活动作些概要介绍。第一次,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报告,在报告中,针对党内教条主义盛行的…  相似文献   

19.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在讲到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提出,要在广大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和青年中,加强祖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的教育。这一指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近百年来的中国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就曾把认真学习历史知识作为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他强调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后来,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在论述党的建设问题时,又把对中国的历史状况、社会状况和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的深刻了解,作为衡量我们党的成熟程度和干部、党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著名报告中,把不认真研究中国历史作为一种极坏的作风。他指出:“不论是近百  相似文献   

20.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共江西省委讲师团团长刘学经所谓“井冈山精神”,就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是井冈山精神的本质所在。它解决的是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模式问题。这是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