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视民生科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与科技结合在一起,既足科技发展的要求,更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民生科技"是指与民生问题最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它既与一般的科学技术相联系.同时又相区别.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国民努力的目标,而民生科技能够从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给予和谐社会建设以有力支撑,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科技的人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技人化主要是指科技的人文化、人性化、人道化,科技化的目的是克服科技的无人与无视人的状态,把科技完全建立在人的基础上,始终围绕人的个性自由、现实生存、未来发展进行,使科技复归于人的生活世界,并真正成为人的科技。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末生命科技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伦理观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迫切需要构建适应生命科技发展的伦理观.在儒学视野下探讨生命科技伦理观的构建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重要意义."仁爱"、"以义制利"以及"天人合一"等宝贵思想资源,分别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三个层面,对构建生命科技伦理观,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古今中外有关人文、人文精神的思想观念无不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激荡着人之为人的骄傲与尊严.我们提倡人文精神的主要意义就在于以善制恶.在不同历史阶段,人文精神"反恶"的具体对象也有所变化.当代社会,人文精神的意义体现在其与商业主义、物质主义及科技主义的抗衡中.  相似文献   

5.
科技人化主要是指科技的人文化、人性化、人道化,从而克服科技的无人与无视人的状态,把科技完全建立在人的基础上,始终围绕人的个性自由、现实生存、未来发展进行,使科技复归于人的生活世界,并真正成为人的科技。科技之所以能够人化,是科技的本性使然,即科学技术的生活基础、科学技术的人性根基、科学技术的实践本质。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科学技术引导人在真、善、美三个方面充分展现自己的本性和才能,是人发展与完善自身的内在动力。由于科技发展与人的社会责任、知识成果运用的动机与效果之间存在可能的冲突,科技发展对人的发展也具有否定性影响。必须对科技活动的主体提出自我调适的要求,促进人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把"善"作为科技发展的最高价值判断标准,这一伦理观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认识之上的.它认为,发展科学技术的目的在于完善人的心灵,在于体认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在于把握人在天地自然中的地位、作用和命运.中国传统科技伦理观启迪人们:在科学领域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同一性,人类的科技行为要尊重与关爱自然,要注重科技的功用,等等.现代科技伦理精神则超越了科学领域,进入了科学--社会领域,体现了科学活动主体对科技成果合理应用的道德责任意识,体现了科学家肩负的促进科学发展和人--自然--社会系统协调发展的道德使命.  相似文献   

8.
想象是一种思想创造,是在大脑中建构“思想客体”的过程,是对人自身的超越,是人的特殊的精神生活方式.科学想象具有一定的特征,它在科学创新中起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应正确处理科学想象与随意想象的关系.技术创新的关键是关于新功能、新产品的想象,虚拟现实技术使想象对象化,技术想象不是随意想象.  相似文献   

9.
科技革命与人——自然的伦理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已经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这三次科技革命,一次比一次突显了人在人与自然伦理关系中的主体性,同时也强化了自然的社会-历史性.当代人与自然这一伦理关系之所以被人们所意识,是由于人们面对了一次次科技革命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等.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单向度、非协同发展的模式,实现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多向度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技与人性之间存在冲突,表现为科技颠倒了人的主客体地位、科技发展使人的不自由程度加深、科技发展冲击着人的基本尊严与人权。在现代科技发展背景下,人性自我调适具有必要性,应加强人性自我调适,保持人在科技中的主体地位,维护人的精神自由和创造性,尊重人类伦理生活,保持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以实现科技与人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