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文献综述和对比研究,全面梳理和比较了舟曲藏族民歌与安多藏族民歌的结构形式、类别、艺术风格以及自觉运用的程式套语和包含的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探究两地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2.
青海,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少数民族人口众多,以其广袤、博大、丰富和神奇著称于世。自古以来这里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是中原汉族文化和西部少数民族交汇的地区。在其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民族民间歌曲,而各民族民歌风格迥异,在我国民族民间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可谓我国民族民间歌曲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3.
从目前所能见到的藏族民间歌谣的材料看,藏族民间歌谣的格律形式是极其多姿多彩、丰富发达的。通过宏观考察,它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吐蕃时期民歌的形式 公元七世纪以后,藏族进入奴隶制社会,保留了相当数量的民歌,从格律形式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下列数种。 1.六音节自由体 这种民歌的格律形式,最少四句一首,也有五句、六句以至多句一首的;不受句数  相似文献   

4.
安多藏区在明朝经营整个藏区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明王朝把安多看作是经营整个藏区的示范区和桥头堡.明王朝对藏区的治理沿袭元制,并有所突破和创新:治理安多藏区的原则是羁縻与怀柔并举,主要措施有“土流参治”、“僧官制度”及官办“茶马互市”等.总体而言,明王朝对安多藏区的治理是成功的,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5.
安多藏区有着众多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更具有上令下达、下情上传的重要区域功能.文章通过对清代前期实施于此处的藏传佛教政策"威德"两方面的考察,可知其政策形式上虽然万端变化.但"宗旨"不变,即,便于其有效地管理藏区、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说明艺术生命形式的基本特征,苏珊·朗格用类比的方法,从有机物内部的有机活动的特征来看待艺术生命形式的特征。由细胞组成的整个有机体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表现为一种生命运动的特征。朗格通过对具体的艺术作品的分析论证了艺术形式作为一种生命形式也具有这种特征,具体表现为:艺术生命形式的有机统一性;艺术生命形式的动态性;艺术生命形式的节奏性;艺术生命形式的生长性。重新对朗格的艺术生命形式基本特征的阐释,对当下人们认识艺术的含义和本质特征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卓尼大寺是安多藏区一个较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它在推动、引领安多藏区文化以及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卓尼大寺的教育制度不仅影响着安多藏区的寺院教育,还影响着安多社会的发展和藏族文化的进步,因此,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滩头年画出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的滩头镇,是在位于长江中游的资水哺育下诞生出的一个年画品种,也是清代我国中南地区最大的年画产地.滩头年画中的门神类年画尤富特色,它在借鉴和学习重庆梁平、苏州桃花坞和广东佛山等地区年画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符合本地区和主要销售地区审美取向的新形式,其造型多借鉴,色彩重创新,是中国门神年画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9.
民族音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自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民族、民间歌曲中,衬词的运用也都无不体现着各民族、各区域的特点。衬词作为一种音乐化的语言,在民族音乐表现中,有它一定的艺术内涵和审美内涵。它的艺术内涵不但体现在鲜明的形象上,也体现在动人的情感上,不但体现在生动的性格上,也体现在形象的意境上,而且还体现在生活的情趣与演唱的韵味上。作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一部分,衬词的表现力十分丰富。它在艺术表现上不但内涵丰富,也给我们带来了音乐表现上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10.
藏传佛教宁玛派典籍和敦煌古藏文P.T.996号文献,有证据显示藏传佛教宁玛派俄巴是在传承印度佛教的基础上,受苯教以及藏传佛教等影响下形成的比较特殊的宗教群体,并于吐蕃末期传播到安多藏区之今青海贵德、尖扎等地区,从而为藏传佛教初传安多藏区的历史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1.
藏族舞蹈以它久远的历史渊源、丰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地域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征著称于世,是中华民族舞蹈艺苑里最艳丽的奇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瑰宝。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类,它的表演形式主要有:热巴、踢踏舞、勒谢、堆谐、果谐、弦子、锅庄等。  相似文献   

12.
安多藏区有着众多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更具有上令下达、下情上传的重要区域功能。文章通过对清代前期实施于此处的藏传佛教政策"威德"两方面的考察,可知其政策形式上虽然万端变化,但"宗旨"不变,即,便于其有效地管理藏区、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藏传佛教文化内涵、宗教精神的角度;对青海民间藏戏面具的起源、形成、发展、演变以及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安多藏族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各部族力量的不断壮大,在北宋经略西北边疆的民族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羁縻蕃部以制西夏,北宋朝廷大力加强与安多藏族诸部的茶马贸易,并且通过建立茶马场、设置管理机构、制定茶马价格及一系列法规,确保了茶马贸易的正常运行。北宋与安多藏族的茶马贸易,不仅为汉藏民族间的了解和融合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同时也加强了内地对安多藏族的经济、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5.
"动感"形式之所以广泛呈现于造物艺术中,有其存在的基础和缘由.其中,人的生理感知为"动感"形式的存在提供了先决条件;人在生活中对审美趣味的追求,是"动感"形式存在的情感依托;而"动感"形式的存在,又是人之哲学观念以及生命根本意义与价值的反映.由此可见,"动感"作为造物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人类视觉经验与造物意识的总结,是审美心理与情感思维的追求,也是生存状态和生命情态的哲学思辨.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主义小说文本中的空间形式,是通过作家对叙事技巧的运用产生的,而这种叙事技巧就是运用"并置"的手法,瞬时并现、永恒时间、情节并置、情节重复是"并置"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摘要]羌族乡土民歌“花儿纳吉”流传于岷江上游汶川、理县、茂县、黑水、松潘五县的羌语南部方言区的羌族聚居区。“花儿纳吉”以男女对唱和众人的表演形式,反映了羌族人民在劳动生活中谈情说爱、善待客人的传统礼仪文化习俗。分析与归纳“花儿纳吉”的乐曲结构、节拍形式、旋律型等音乐形式特征,对研究了解羌民族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习俗,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安多藏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创建与地方产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多藏区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多民族聚集的多种文化共存的有地方特色的地域。由于地域性的限制,传统的安多藏区地方文献数据库很难为广大用户所熟知和利用,而网络则为这类知识信息的共享提供了条件。文章主要论述了运用现代网络、数字化技术创建安多藏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必要性以及与地方产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青海民歌"少年"产生于明代移民实边时期,"少年"自产生之日起就奠定了其悲情基调。而封建专制、军阀统治和封建礼教,又不断赋予"少年"厚重的悲剧意识。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民众政治地位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思想观念的革新,以及"少年"创作活动的开放性、多元化,使"少年"的悲情意识逐渐消解。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传统艺术理论片面强调内容决定形式而忽视形式对内容的决定支配作用及其原因作了分析批评,提出了艺术形式的完整内涵应包括形式的深层要素、形式的表层要素和形式的手段要素,进而论述了艺术形式在艺术创作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