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宪法基本权利是公民权利中不可缺少的最为重要的权利,是公民其他一切权利的根据;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司法保护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司法保护是建立法治国家之必须。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保护中存在无具体法律规定法院不能给予有效救济等缺陷。这些缺陷是由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体制方面的原因以及操作等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解决这些问题应该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赋予法院有解释宪法和法律的权力以及有提请撤消因违反宪法而侵犯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有关规范性文件的权力等。  相似文献   

2.
文明法治环境是指人们的法治观念、法治行为和法制制度等法治因素的总和.文明法治环境由文明法治的思想观念体系、行为模式体系和制度结构体系构成.创建文明法治环境,就是要在我国公民中焕发公民意识,完善和宣传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开展小区文化建设,去掉不良的法律观念;就是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要切实制约公共权力,尊重私人自治,坚持司法独立;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我国的立法制度、司法制度,要在执政权、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建立起科学的协调和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3.
崇尚法治,否定人治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点和核心.邓小平法治思想主要包括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正确处理党和法的关系;正确处理权与法的关系;加强立法工作,完备法律体系,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4.
法治秩序持续再生产何以可能?从伦理精神维度反思,宪法法律制度未必能使法治秩序持续再生产,除非它伴生一种伦理文化传统,此种伦理文化传统有牢固的宪法法治信念,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具有普遍承认、契约法治与公共政治参与的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5.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的实施即法的遵守或法的适用上平等,而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凡是我国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我国宪法、法律和其他法规,依法平等地享受法定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宪法具有司法适用性 ,不仅是宪法法律性的必然要求 ,而且对于弥补法律漏洞、解决法律冲突、实现法治国家、树立宪法至上权威、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尽管公民财产权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但是由于行政权的不断扩张和现有法律制度的缺憾,致使公民私人财产受到国家公权力的过度限制却找不到有效的救济途径,因此,加强立法、明确基本权利的法律保留原则、限制行政权力的扩张成了当务之急。随着人大监督法的出台,在权力制约方面应当发挥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积极作用,使得对公民财产权的保障符合现实的需求,也为权力监督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基本自由,是一个国家公民的宪法权利,国家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义务主体,这是国际法有关受教育权立法的基本精神。而我国现行宪法对受教育权性质的规定则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观,其表述存在着语义与逻辑上的固有缺陷,其立法精神也与国际法不符,不利于我国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因而有必要对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基础进行重新审视,以便对现行宪法和法律法规做进一步的修改,使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能够得到更好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中国宪法文本中纳税义务条款的规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中的税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宪法中的纳税义务是普通法律中税的设定的根据。国家对公民征税的本质是对公民财产权的限制,判断这种限制的合宪性的关键因素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既决定于宪法价值的认定,也需要通过民主立法予以法律化、具体化。因此,要通过提高立法层级、扩大立法参与及完善法规的备案审查,确保涉税法律的合宪性。  相似文献   

10.
论宪政与知情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信息公开立法,公民的知情权尚无法得到来自于法律特别是宪法的有力保障。而让公众了解与个人切身利益或社会全体成员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信息,是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宪政国家特征之一。因此,全面建立公民的知情权保障机制和国家机关的信息公开制度应当成为我国宪政建设中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11.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治建设过程不仅要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要突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立法;不仅要提供一种秩序,它还意味着对国家权力要进行制约.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也领导人民遵守、执行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只有这样才成形成安定团结、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以法治国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2.
公民环境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对环境权的保护和救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环境权保障的民法层面来看,就是要制定“绿色民法典”,即利用物权法原理解决自然资源立法问题;从宪法的国际层面来看,目前世界各国的环境权立法已经呈现出宪法化、公民权化和具体化的趋势。我国宪法中还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而且存在着宪法诉讼或违宪审查制度的缺憾,在环境行政执法方面存在着环保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等问题,亟需制定一部完整的环境保护基本法并在执法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3.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仅仅是适用法律上的平等,更重要的还是包含在立法上的平等。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的这样理解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共识。然而,我国自新中国建国以来却对这一原则的理解存在认识上的错误,导致在立法上存在很多不平等的规定,随着我国民主与法治的不断进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人们要求立法上平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修改或解释宪法,明确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废除《选举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中一切不平等的规定就是顺应时代的潮流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公民的法律参与:法治秩序运行的主体性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参与法律对我国法治运行的各个环节都将产生巨大的促动作用,是支撑法治运行的主体性力量。公民对立法活动的参与,有助于表达与平衡多元化的利益;公民对执法活动的参与,有助于提高法律的实效性,增强法律的开放性及其自我修正机能;公民对司法活动的参与,既能主张和维护权益,又有利于法院裁决发挥其意识形态功能。总之,公民对法律的参与将有效促进立法、执法、司法活动,进而推动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5.
遵守公共秩序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而公民维护公共秩序的法律地位长期以来在法律上未予明确,这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并不相符。在新时期,像劳动权、受教育权一样,维护公共秩序应当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相似文献   

16.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仅仅是适用法律上的平等,更重要的还是包含在立法上的平等。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的这样理解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共识。然而,我国自新中国建国以来却对这一原则的理解存在认识上的错误,导致在立法上存在很多不平等的规定,随着我国民主与法治的不断进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人们要求立法上平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修改或解释宪法,明确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废除《选举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中一切不平等的规定就是顺应时代的潮流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论环境权的公法保障(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环境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对环境权的保护和救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环境权保障的民法层面来看,就是要制定"绿色民法典",即利用物权法原理解决自然资源立法问题;从宪法的国际层面来看,目前世界各国的环境权立法已经呈现出宪法化、公民权化和具体化的趋势.我国宪法中还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而且存在着宪法诉讼或违宪审查制度的缺憾,在环境行政执法方面存在着环保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等问题,亟需制定一部完整的环境保护基本法并在执法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8.
公民参与法律是支撑法治运行的主体性力量,对我国法治运行的各个环节都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立法、执法环节的推动作用。公民参与立法能够表达与平衡多元化的利益,推动法律的民主化进程,提高法律的合法性;公民参与执法有助于提高法律的实效性,增强法律的开放性及其自我修正机能。  相似文献   

19.
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是环境法和其他相关部门法的立法依据,是人类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愿望在各国宪法中的直接体现和反映。我国有必要对现行宪法加以修改和补充,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公民的环境权和政府的环境职责加以确认和规定,使得环境的法律保护获得更为直接和具体的宪法依据,也为相关法律部门建立和完善环境立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洪丽  崔永敏 《东方论坛》2005,(5):109-115,126
立法监督不仅仅是一个立法问题,它是法治理论及宪政理论发展的产物,同时它也折射出西方法治理论发展的历程和法治观念的变革,这一历程基本上分三个阶段:自然正义时期,法律正义时期,宪法正义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