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要发展民族教育,必须在民族地区大力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是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办学形式,它极大地改善了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整合了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与教育平等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是对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入学优惠政策及相关问题的探讨:一是对中国高等教育招收少数民族学生降低分数段优惠政策的讨论;二是对高等院校民族预科班的设置、招生与培养政策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三是对高等教育实行并轨收费制度后,面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大学生无力负担大学教育费用的现状,国家教育优惠政策应及时介入问题的讨论。本文结合当前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多样性的现实,运用国内外关于民族政策、民族理论及教育平等理论进行了阐释和解析。  相似文献   

3.
朴婷姬 《中国民族》2014,(11):51-51
民族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变,"强校更强、弱校更弱"二元结构模式依然存在。如辽宁省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族等少数民族学校,以蒙古族和朝鲜族学校居多。蒙古族中小学有92%在辽西贫困地区,朝鲜族学校有80%在农村,其中50%的学校在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素质现状出发 ,试述了民族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构想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 ,构建科学的智能素质 ;三、构建崇高的道德素质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四构建优良的心理素质 ;五、强化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送到素质教育的自觉教育的自觉内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5.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为了发展民族教育,云南省制定和实施了十五项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师资短缺等问题.为此,提出了民族教育继续向边境民族贫困地区倾斜,加大房改造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做好双语教学工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浅论少数民族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发展民族教育对于推动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对于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的素质,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中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少数民族教育及其特点少数民族教育,《教育大词典—民族卷》的定义是:“民族教育是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简称,特指除汉族以外,对其他55个少数民族实施的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的定义是:少数民族教育,就是在多民族国家内对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实际实施的教育,简称民族教育。在中国…  相似文献   

7.
永顺县地处湘西北,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04年,永顺县本着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步伐的目的,积极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选取松柏、和平、王村、铜瓦4所学校作为全员寄宿集中办学的试点校,积极探索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新路子。最近,笔者对该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集中办学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永顺县推行农村寄宿制学校、实施集中办学后,整合全县教育资源,发挥规模办学的优势,有效地解决教育人力、物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破解了教育发展不均衡这一难题,使学校得到持续发展,学生得到…  相似文献   

8.
此文从哲学视角来思考民族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即民族教育的出发点——逻辑起点与终极目标——逻辑终点的问题,这是建构民族教育学理论的基础.我们认为民族教育学的出发点即逻辑起点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发展是其中介范畴,核心范畴则是民族教育;逻辑终点是民族教育实践,包括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定与政策实施.  相似文献   

9.
民族教育再创新世纪的辉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民族教育是指对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所实施的各级各类教育,它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民族教育建立起了从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到基础教育、普通中等教育直到普通高等教育的完整体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少数民族在校生大幅度增加。 1999年,在全国各级各类普通学校2.44亿在校生中,有少数民族学生1847.09万人。与1952 年相比,增加了11.81倍。 民族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大幅度提高。 我国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9省区(内蒙古 、广西、西藏、宁夏、新疆、贵州、云南、…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行政管理干部学校,是一所培养青年民族干部的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并优先照顾经济贫困地区以及干部缺乏地区的考生。学校现有12个少数民族的学生400多人,占在校生的94%。该校毕业生许多人已担任了区、乡的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1.
张广才 《民族论坛》2012,(14):33-35,47
少数民族文化教育面临的困境是民族文化保护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黑龙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不论从民族学校的规模与民族学校中民族学生成份以及民族文化在民族教育中所占比重来看,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均显不足。要构建以民族文化保护为主导的乡村民族教育体系必须加强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建设、利用家庭教育优势、培养民族文化氛围,全方位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1992年,原国家教委、国家民委开始组织内地发达省、市教育对口支援民族贫困地区工作。1992年10月下发了《关于对全国 14 3个少数民族贫困县实施教育扶贫的意见》,确定了互相帮扶的对口省份。1993年和1996年 ,在银川市和深圳市先后两次召开了“全国教育对口支援协作工作会议”,具体明确和部署了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目的、任务、实施方式及内容等。1997年4月,根据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为便于统一组织协调,原国家教委、国家民委决定将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经济、科技扶贫计划,…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民族教育已完成“两基”任务,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升学率、巩固率指标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三语”为重点的民族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在教育全局工作中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健全民族教育法规体系,是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的根本保障。1998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吉林省少数民族教育条例》,并从199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在民族教育地位、民族学校的管理体制、民族学校布局调整、各级各类学校降分录取少数民族考生、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资金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保障措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也出台了朝鲜族教育条例,前郭、长白、伊通…  相似文献   

14.
从研究范式的角度看中国改革开放后30年来少数民族教育研究的图景,发现:马克思主义民族教育思想是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制订的指导思想,强调国家统一和爱国主义。多元文化教育范式在中国体现为多元一体化教育。民族认同研究范式强调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地区教育不均衡发展研究范式认为,在中国,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和阶层差别所造成的教育不平等要远远显著于族群差别。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质量研究范式从教育学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少数民族教育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这些研究范式充分反映了30年来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变化。少数民族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家在不断改进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旨在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4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为了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社会和经济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以期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投入了旨在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解脱贫困、实现温饱、走向富裕的巨额扶贫资金。这些扶贫资金的使用,对于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曾发挥过并继续发挥其重大的作用。因此,全面探讨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不但有助于在整顿治理经济环境中加速  相似文献   

16.
一、学校办学定位:我校原名云南省民族干部农业学校,1989年更名为云南省民族干部学校,1991年改扩建为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始终以“发展职业教育,振兴民族经济”为宗旨,本着“三定向”(定向边疆贫困地区、定向少数民族、定向农村人口)的招生原则。以“办民族特色学校,育优秀人才”为目标,坚持“德育为前提,教学为主,技能培养为本”的办学原则,保证了“三个九”(在校生中90%的农村人口,90%少数民族,90%来自边疆贫困地区)。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校把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党的民族政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先后…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巨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其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一百年前,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出现现代学校教育,但发展非常缓慢。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只有为数不多的中小学,高等学校寥寥无几,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学校。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缺乏受学校教育的机会,文盲率很高,有的达到80%,有的甚至在95%以上。有一些少数民族仍然依靠刻木、结绳记事和计豆计数。然而历史的时针指向今天,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不仅逐渐普及了小学教育甚至中学教育,还建立了一大批门类齐全的高等学…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民族教育经过加强统筹,优化教育资源等措施,呈现出良好的教育格局,民族教育表现出很强的原生态性和深厚的文化意韵.民族教育本质上的原生态性是社会主义时期特有的,凭借最初的根本的民族教育理念,达到教书育人的原始初衷的一种教育特性.主要表现为“幸福”教育,“人性”教育和教育回归,尊重少数民族教育,把我国民族教育事业推向更高、更好的境地.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两主一公”推动民族教育发展内蒙古全区共有民族中学1967所,有72个旗县(市、区)通过了“两基”验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了68.71%,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46%;学习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生达37.4万人。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比例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已建立了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具有明显地区特色,布局结构基本合理的民族教育体系,为加快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始终坚持“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把民族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重点,摆在了优…  相似文献   

20.
沈丽 《中国民族》2016,(4):35-36
江苏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和民族教育的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民族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记者:近年来,江苏省民族教育领域成绩斐然,特别是重点做好民族教育的统筹规划工作,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请您介绍一下具体情况。沈健:江苏是少数民族散居地区,55个少数民族齐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