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霞 《劳动世界》2010,(5):62-64
当劳动者发生工伤后,大部分受伤的劳动者都选择与用人单位签订和解协议。一方面,可以避免双方就此事过多纠缠;另一方面,在双方都自愿签订和解协议的情况下,劳动者能较快拿到相应的赔付。但是,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者的伤残等级进行赔付,在劳动者不清楚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所获得的赔偿很可能低于法定的赔偿数额。对于这种私了工伤协议的效力如何认定,在实践中仍存有较大分歧。本文拟对私了工伤协议的法律效力进行分析,以期能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一)裁决前的和解。根据现行规定,仲裁庭作出裁决前,申诉人申请撤诉的,仲裁庭审查后决定其撤诉是否成立;仲裁决定须在七日内完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将以上规定调整为,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相似文献   

3.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 (一)裁决前的和解。 根据现行规定.仲裁庭作出裁决前.申诉人申请撤诉的.仲裁庭审查后决定其撤诉是否成立;仲裁决定须在七日内完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将以上规定调整为.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5月,窦某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依据其持有的与被申请人某建筑公司签订的聘用协议,要求被申请人支付拖欠的劳动报酬。仲裁庭审中,被申请人提出协议上的公章系伪造,但没有在指定的期限内提交证据或申请司法鉴定。2011年6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照证据规则,采信了该聘用协议的证明力,裁决被申请人按照协议约定的  相似文献   

5.
"竞业限制"与"竞业禁止"是否等同?竞业限制协议应何时签订?如果未向劳动者支付补偿,竞业限制协议是否有效?"保密津贴"能否被认定为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本文通过案例形式,分析企业在运用竞业限制时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正确运用竞业限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7、争议处理:调解与仲裁此间所说的争议既包括集体谈判中出现的僵持不下的争议,也包括其他方面的劳动争议。为解决这些争议,第92号建议书主张采取自愿调解和仲裁的方式。所谓调解:就是让第三方介入,帮助当事者双方达成协议。调解员不能以任何方式提出解决方案。有时,甚至也不宜提出建议。第92号建议书在强调调解同谈判的密切关系时指出,通过调解达成的解决争议的办法应被视为以通常方式达成的集体协议的相同结果。这样一来,调解实际上就成了集体谈判的延伸,所不同的只是让一个中立的第三方介入了谈判。仲裁与调解完全不同。仲裁是让第三方干预劳动争议。仲裁员可行使独立于双方的裁决权。这种裁决具有强制性,不管双方愿不愿意都必须执行。所谓自愿仲裁是指争议发生后,争议双方都自愿同意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处理。  相似文献   

7.
<正>案情简介张某1963年3月出生,原系农村居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2013年11月,张某全家以家庭户为单位与政府签订农村居民自愿转户协议,实现了户口的农转非,但协议同时规定其保留或享受拆迁安置时其原户籍所在地被征地农村村民享受的有关待遇。2011年之后,张某一直在当地机械厂上班,双方签订了为  相似文献   

8.
追索工伤医疗费裁决先予执行是否需先经工伤认定,实务中有不同看法,本刊第一期刊登的高德健一文,认为追索工伤医疗费裁决先予执行不需先经工伤认定,笔者有不同观点,现提出与大家商榷。劳动者申请裁决先予执行工伤医疗费,应首先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  相似文献   

9.
本刊今年第3期刊登了《调解协议效力的评价与认定》一文,拜读之后受益菲浅。同时,笔者亦认为其中部份观点仍值榷论。首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06]6号)第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具有劳动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具有劳动合同的约束力,可以作为人民法院裁决的根据。"如何理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采取的是一调一裁两审、先裁后审的解决机制,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7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  相似文献   

11.
劳动部门已经认定她所受伤害为工伤,单位也应以工伤事由承担赔偿责任。然而,她却与单位签订了一纸不该签订的协议,正是这纸协议剥夺了她的赔偿权。刘华丽是乳山市某服装有限公司员工。2006年3月的一天,她在车间里搬运机器设备时不慎滑倒摔伤,致使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先后两次住院治疗,共花费医药费13000余元。其中,第一次花费9800余元,公司全部予以承  相似文献   

12.
<正>案情简介张某系某公司修布工,公司为其参加了工伤保险。数月前,张某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工伤认定机构认定为工伤并构成八级伤残,后因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提起劳动仲裁。张某请求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公司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等共计126210元。仲裁委裁决确认,张某与其所在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解除,并由该公司向张某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护理费合计  相似文献   

13.
<正>问:2013年1月5日,于某在工作中受重伤,用人单位某公司向医院支付3000元押金后就不再露面。于某家人多次找公司要求支付医疗费,公司负责人置之不理。2013年1月21日,于某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裁决先予执行工伤医疗费3万元。公司辩称于某未进行工伤认定,还未确定工伤是否成立,申请先予执行医疗费不符合法律程序。请问裁决先予执行工伤医疗费是否必须先行进行工伤认定。  相似文献   

14.
郭鹏 《劳动世界》2017,(24):29-30
实践中常见的夫妻忠诚协议有赔礼道歉型、特定行为型、身份关系型、财产给付型四种,笔者重点分析后两种类型.当下法院对夫妻忠诚协议判决呈现了法律依据认定不一、赔偿性质认定不一、财产分割认定不一的乱象.由于传统道德的乏力、权利意识的增强、婚姻法制的缺位,夫妻忠诚协议有存在的合理性.在当下夫妻忠诚协议效力的学理之争中,有必要重新定性忠诚协议,确定其是同时融合了身份关系和财产关系两种法律关系的无名合同,前者适用《民法通则》和《婚姻法》,后者适用《合同法》.  相似文献   

15.
南充棉纺织厂在实施《劳动法》中,与全厂5440名职工分别签订了劳动合同,在此基础上,全厂扎扎实实抓了劳动合同配套完善工作,现全厂劳务输出的(即自谋职业、停薪留职的富余职工,下同)、借调出的、内退的、长病休的共365人,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都与厂方法人代表分别签订了专项协议,较详细地约定他们与企业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作为劳动合同的补充内容。经过10多个月运行,收到了良好效果。他们的具体作法是:一是加强富余职工的管理。对全厂自谋职业或外出打工的  相似文献   

16.
董平 《中国劳动》2001,(5):14-15
近一个时期,一些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多次反映,在处理工伤争议案件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的裁决不服,向法院起诉.法院对工伤案件的认定及伤残等级的依据及鉴定方式与劳动保障部门工伤认定和劳动鉴定委员会伤残等级鉴定结果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导致判决结果与劳动争议仲裁委的裁决相差甚远,当事人反映强烈,要求在工伤争议案件的审理上,劳动争议仲裁委和法院要保持审理依据、标准、方式的一致性,体现审理结果的公平性,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案例]:去年10月,某公司的销售部门急缺一名内勤,王小姐经人介绍来此上班,双方约定月工资1 500元.同时,该部门负责人提出王小姐是部门招聘的,不能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只能与部门签订聘用协议.  相似文献   

18.
有问有答     
问:某船舶制造公司与叶某签订《船舶制造承包协议》。《协议》规定,该公司提供场地设备、负责图纸设计、申报验收等事项;生产需要人员,由承包人叶某直接招用,并由其支付雇用人员工资。2006年1月11日,向某在某船舶制造公司承包给叶某建造的5号船舶上吊运钢板时,不慎摔伤。向某出院后,因工伤补偿问题与某船舶制造公司及承包人叶某协商不成,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调查核实后认为,承包人叶某属于自然人,没有船舶制造资质,于是以某船舶制造公司作为用工主体,认定向某为工伤。某船舶制造公司不服,先后依法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请问:某船舶制造公司应否承担向某的工伤待遇?  相似文献   

19.
咨询台: 我同乡在某建筑公司的道路工地上作业时发生交通事故死亡,经交警部门认定,我同乡无事故责任,被认定为工伤.但建筑公司却称其已将工程分包给了黎某,是黎某聘用我同乡工作的,建筑公司并未与我同乡签订劳动合同,所以不存在劳动关系,也不认定我同乡工伤死亡的结论.请问,这种情况工伤保险的责任由谁承担?  相似文献   

20.
<正>案情简介李某,女,1960年7月1日出生,工人身份。在申请书中主张其是中国艺术大学的正式在编人员,持有文化部颁发的副研究员证书。2009年12月,中国艺术大学与其签订了为期2年的聘用合同。2010年7月,中国艺术大学以李某系工人身份为由,通知其办理退休手续,单方面停止履行聘用合同。李某认为,其应当55岁退休,故要求:(1)裁决双方2009年签订的聘用合同有效并撤销中国艺术大学2010年7月单方面终止/解除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