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情简介某公司测量设计师刘某,2010年7月24日受单位指派前往公司客户测量尺寸。当天19时50分左右,刘某测量工作结束回家途中发生非机动车事故受伤,由120救护车送医院救治。刘某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要求认定为因工负伤。争议焦点刘某因工外出工作结束后直接回家,途中发生非机动车事故伤害,其受伤性质能否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认为,刘某受单位指派因工外出,完成测量任务  相似文献   

2.
明明是在工作期间受到伤害,可许多员工却偏偏因为超龄上班、延迟申请工伤认定、缺乏相关证据等,导致工伤认定受到阻碍、相关赔偿渺渺茫茫.难道这些员工就真的只能"打落门牙往肚里吞"吗?  相似文献   

3.
争议焦点:医护人员工作中与患者家人发生纠纷,遭到暴力伤害能否认定为工伤.某医院认为,张某与患者家人发生争吵,被患者父亲殴打致伤,不应认定为因工负伤,应按民事伤害处理.张某则认为,自已对患者注射是履行工作职责,遭到患者家人暴力伤害,应当认定为因工负伤.  相似文献   

4.
争议焦点:职工履行工作职责中因情感因素遭受伤害,其受伤性质可否认定为工伤. 娄某认为,自己在单位上班过程中受到男友伤害,其受伤应当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认为,娄某因情感因素致伤,非工作直接原因,其受伤不应认定为工伤. 认定结论:娄某工作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第十四条第(三)项规定,以娄某伤害因情感因素所致为由,不予认定为工伤.娄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维持了该认定决定.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86号)已经于2011年1月1日实施.为贯彻执行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妥善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更好地保障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四条第(五)项规定的"因工外出期间"的认定,应当考虑职工外出是否属于用人单位指派的因工作外出,遭受的事故伤害是否因工作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6.
由于种种原因,员工上下班途中、上班期间、工作预备或者收尾阶段使用手机几乎屡见不鲜,因为这种情况发生的伤害也远非个别.那么,"低头族"是否构成工伤呢?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三)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那么,如果在工作中打架斗殴,甚至是受伤害一方先动手并存在一定的过错,是否能认定为工伤呢?  相似文献   

8.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款规定,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认定为工伤。但是,由于此类事故情形异常复杂,在实践中一直是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的难点。在此类工伤认定中,把握"上下班途中"和"机动车事故"两个因素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9.
灵活就业人员面临较大的工作风险,但目前我国实行的工伤保险制度难以为其提供保障。学界试图扩展劳动关系概念以包容灵活就业,但在学理与制度两个方面均遭遇阻力。以职业伤害保险保障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亦是进路之一,审视既有试点可知,职业伤害保险虽能覆盖工伤保险力所不及的劳动者群体,但也存在发展定位走偏、参保人数少、认定难度大、部门监管难等问题。应厘清职业伤害保险的发展定位,立足于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安全,从向全国推广职业伤害保险、加强宣传针对性、强制平台购买职业伤害保险、缩短缴费周期、完善伤害认定的举证责任配置以及完善筹资机制等六方面着手,完善职业伤害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0.
争议焦点:职工覆行工作职责中遭受意外伤害,其受伤性质可否认定为工伤. 职工安某认为,自己上班过程中遭到工地广告牌砸伤,其受伤应当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认为,安某受伤非工作直接原因,其受伤不应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11.
争议焦点:职工酒后施工中遭受意外伤害,其受伤性质能否认定为工伤. 用人单位认为,李某违犯公司施工前不准饮酒的规定,因醉酒在工作中造成右脚伤害,不应认定为工伤.李某则认为,自己虽在午餐中同工友饮了一点酒,但是在施工中不慎造成右脚受伤,应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12.
争议焦点:职工加班(单位安排或职工自发)工作中造成的伤害,其受伤性质能否认定为工伤. 某建筑公司认为,温某未经单位或领导安排擅自加班,施工中造成左手食指、中指骨折,不应认定为工伤.而温某则认为,自已承担的工程未完成,晚饭后趁天气凉快赶进度,在施工中不慎造成左手受伤,应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13.
<正>案情简介茅某,男,54岁,系A公司的锻压气锤操作工。2014年1月5日,在参加A公司安排的年夜饭中猝死。茅某儿子作为申请人向A公司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争议焦点吃年夜饭是否是单位组织的强制性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发生事故伤害能否被认定为工伤?案例分析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在单位死亡可以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有四种情形:一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是工作时间前后在工  相似文献   

14.
吕琳 《中国劳动》2007,(4):46-48
由于劳动者上下班途中与工作本身的紧密关联,将上下班途中的风险视为劳动风险或社会风险,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将“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列为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之一。劳动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对上下班途中的概念作了补充规定,即加班加点的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也能认定为工伤。但对于上下班途中的空间和线路要素没有进行界定。在实践中,劳动者偏离正常的上下班路线,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能否认定为工伤,就成为一个疑难问题。本期刊发了吕琳的文章,欢迎读者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以下简称《条例》)规定,职工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由于《条例》所规定的认定条件较为宽泛,不仅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工伤认定实务操  相似文献   

16.
出差在外难免会受到伤害,这些伤害,有的来自出差环境欠佳、有的来自他人侵权,甚至有的还是原因不明.那么,遭遇这些情形是否构成工伤呢? 因公外出期间死因不明,可以获得工伤赔偿 [案例]2016年3月2日,李芳兰在苦苦寻找了2个多月后,得到了一条不幸消息:独自驾车为公司出差的丈夫张某,随车坠崖身亡,而公安机关基于现场毁损严重、相关物质无法提取等,给出了死因不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职工不幸遭受到意外事故(或职业)伤害,在及时送医救治的前提下,应当重视职工伤害性质认定的申请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少数用人单位或职工未依照国家法规规定,及时向管辖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职工伤害性质的认定,造成了用人单位一定的经济损失,给职工工伤保险权益的维护带来了难度,应当引起用人单位或职工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案例评析:《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第十七条、第三十条等规定,职工遭受生产(工作)事故伤害,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确保职工得到及时的救治;用人单位应当自职工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尽责按规定时限提交职工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主要包括救治医疗、住院伙食补助、外地就医交通食宿等)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相似文献   

19.
争议焦点:职工因工外出期间突发疾病死亡,其性质能否认定为视同工伤死亡. 姚某妻子认为,丈夫是受单位指派到某市联系业务,因工外出期间突发疾病死亡,应当认定为视同工伤.用人单位则认为,姚某虽然因工外出工作,但其死亡是在休息时间突发疾病所致,不应认定为视同工伤.  相似文献   

20.
正事件回放职工易某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在某煤矿从事井下挖煤工作,2013年10月在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鉴定为尘肺Ⅱ期。易某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要求认定为因工负伤。争议焦点易某未向煤矿领导报告,自已直接申请医疗卫生机构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其职业伤害性质能否认定为因工负伤?用人单位认为,易某在煤矿工作多年,在未向矿厂有关部门和领导报告同意的情况下,自已直接到市疾病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