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营银行准入: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制度的不均衡现象 ,当这种不均衡发展到一定阶段 ,就会发生相应的制度变迁。我国非公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对非公经济的肯定以及中国加入 WTO都对现有的金融体制提出了制度变迁的要求 ,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当放开民营银行 ,完成金融的对内开放 ,可以有效的完善我国的金融结构 ,提高整个银行体系的竞争力。现阶段 ,以增量改革促进存量发展的方式则是民营银行制度准入的现实模式  相似文献   

2.
文化价值观念通过影响个体行为和集体行为对制度变迁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转轨时期,文化价值观念演化遵循的路径有两个支撑点:一是以政治伦理为核心的传统儒家思想,二是源于西方的商业伦理思想。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的金融制度变迁,表现为国有金融制度变革的滞后性、金融制度安排的“推倒重来”等。而商业伦理思想的逐渐强化有利于逐步弥补儒家思想中的缺陷,有利于推进中国金融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3.
美国金融业务组织制度的演变 ,从银行控股公司的产生到最终形成金融控股公司 ,典型地表现为一种制度变迁。美国采取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来实行混业经营 ,是金融机构与金融监管当局博弈的结果。金融控股公司的特定内涵也是在这种演变过程中历史形成的 ,不能随意界定。  相似文献   

4.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农村信贷供给制度的变迁历程,认为这一制度变迁完全是由政府推行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它与农村经济主体金融需求相悖,导致了严重的路径依赖;农村内生性金融制度变迁是一个农村经济主体自发选择过程,它能够更好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从外生性走向内生性是农村信贷供给制度变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我国金融制度改革实践采取的是一种至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强制型制度变迁模式,而没有选择至下而上的自发的诱致型制度变迁模式。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这一制度变迁模式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是合理和正当的。  相似文献   

6.
金融缺口、非正规金融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农村非正规金融进行理论综述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农村金融缺口产生的原因、非正规金融的演变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进行探讨.文章认为,我国农村金融缺口是正规金融功能性缺失和国家长期金融抑制政策共同作用的产物.金融缺口产生了获利机会,而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是对这一利润机会的理性回应;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金融制度变迁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是一个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基础演变引发国家对金融制度重新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特有的"二重结构"社会现象为分析切入点,认为一个扩展了的国家能力即包括自身所具有的实力、其行为在技术上的可行性、获利程度以及外在的压力条件等和儒家意识形态的巧妙结合是构成中国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路径选择得以实现的充要条件.当这些约束条件随着改革的深入而发生变化时,原有国家主导的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将逐步被市场诱致性金融制度变迁所取代.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风险的制度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风险生成和积累具有深刻的制度性 ,与转轨时期的制度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 ,或者说它主要是制度变迁引致的结果。我国金融风险的制度性因素主要包括两类 :一类是经济制度因素。这是由于经济转轨过程尚未完成 ,市场经济制度体系还极不完善 ,产生了新旧制度之间的并存、脱节、错位和磨擦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一部分转化成为金融领域的矛盾积累起来 ,并且使我国金融系统的内在脆弱性被有效放大 ,埋下了金融风险的隐患 ;一类是金融制度因素。起因在于我国政策金融的比重过高 ,且目前整个金融体制正处在由“行政金融”向“市场金融”的转轨过程中 ,导致我国银行制度和资本市场制度的安排和制定都存在严重缺陷 ,成为形成和积累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应该通过制度创新为降低和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和改革取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表现出强制性、渐进性、路径依赖性及滞后性等特征,但也发生了一些积极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总体来说,其制度变迁的成效是显著的,但并不深刻,在金融组织结构、市场功能以及金融监管等方面仍未发生质的变化。因此,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应在金融市场制度、金融产权制度和金融监管制度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金融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俄罗斯转轨经济的制度变迁之核心是私有化及后私有化阶段的各种关键制度的形成 ,而这些关键制度的重中之重则是金融制度。对于转轨经济而言 ,制度变迁必须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完成 ,因此它们不可能像成熟市场经济中的制度变迁一样在相对长的时间内慢慢演进 ,政府必须在经济体制变迁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创造出有利于制度变迁的环境。俄罗斯是转轨国家的典型代表 ,研究其金融改革对经济发展之影响的意义是勿庸置疑的 ,通过俄罗斯金融制度变迁的效率分析 ,总结成功之经验 ,失败之教训 ,意义非浅  相似文献   

1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而商业银行则是金融体系的中坚力量。因而对商业银行制度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 ,东亚的商业银行制度通常被视作一个整体同西方的模式进行比较 ,而本文着眼于东亚内部 ,以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商业银行制度为研究对象 ,从制度模式、制度环境和制度功能等方面进行探讨 ,论述了东亚商业银行制度的产生渊源、构建方式以及制度变迁的原因和效果 ,并力图从中得出有关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和体制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前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农村金融体系变迁的原动力出发,分析了在现有的经济、金融制度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农民等各方行为对农村金融体系变迁所造成的影响,提出了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和具体措施选择。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银行、证券分业经营的远距离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行、证券业是实行混业经营还是分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改革的重大问题。本文站在国际金融变革趋势和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研究了有关的金融制度变迁的理论 ,并针对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金融发展历史上,经历了多次金融分业、混业经营的循环演进。从宏观层面看,金融分业、混业是一种制度选择和制度变迁现象。金融结构的变化是多种利益博弈下的结果,市场结构、监控资源积累状况、人文因素等都影响制度结构安排和变迁路径。不同国家、地区采取不同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是完全正常的,在金融分业与混业的制度选择上不能盲目照搬某一种模式。对分业经营、混业经营进行政策辨析,探究了混业经营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势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反映了经济的近代化进程.金融机构的产生、发展过程为制度变迁的过程和各种参与者相互博弈及认同的结果.当通过学习、模仿、实验所做出的边际调整或能够得到大量利润、或仍出现大范围持续亏损时,往往伴随既定金融组织的解体和金融创新的实现,金融组织以渐变方式向前演进.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与金融结构变迁不仅体现为现代银行体系的形成、完善,及对票号、钱庄、典当等“旧式”金融机构的替代,也存在一个由通商大埠向广大内地的扩散过程,存在一个“由上到下”即由国家、省级层面向县级及其以下基层的渗透过程.各种金融机构共同发展、动态调整,既有相互融合、互补的一面,又有相互竞争、替代的趋势.近代时期的金融资源分布也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表现为典型的二元结构的特征,而这种二元性的金融结构也是与近代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6.
自1905年《试办户部银行章程》颁行和大清户部银行建立,中央银行及其法律制度落户中华大地已逾百年,逐步成为我国核心性金融法律制度。对中央银行法律制度变迁进行历史考察,梳理中央银行的设立与法律制度生成均为政治选择结果、中央银行设立以财政功能为主、中央银行从“政府的银行”逐步向“银行的银行”演进等法律特点,这对深入理解我国中央银行及其法律制度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间金融的发展对我国渐进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金融资源支持。文章在分析我国既有的金融体制变迁的基础上,指出民间金融的发展是内生于民营经济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提出促进民间金融发展所需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制度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影响日益重要,近代中国尤其如此.农村合作金融作为现代农业金融的一环.在整个金融体制中,实占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以小农经营为主体、农业经济占整个国家经济最大比重的近代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更显示其重要性.近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在总体上是一场农村信用合作运动.近代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变迁经历了从农村信用合作制度-农业贷款制度-合作金库制度的不同阶段,体现了各自不同特征.考察这一历史,对我国重建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应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户融资制度研究现状、历史变迁与供求非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学者关于我国农户融资制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都比较丰富,但系统研究和动态研究略显欠缺,将制度供求理论引入研究的文献很少.结合我国农户融资制度的变迁及制度变迁理论来看,我国农户融资制度变迁的实质是城市利益导向的金融抑制与金融约束并存的政府管制与操纵,这是导致农户正式融资制度供给不足与过剩并存的、非均衡的政策背景,在这种背景下,制度的设计必然与农户的实际需求背离.  相似文献   

20.
国际银行业混业经营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金融分业经营制度是宏观金融政策需要和金融市场稳健发展内在要求合理作用的结果。但是 ,金融混业经营制度的比较优势及其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 ,说明该制度是金融业经营制度变迁的最终选择 ,国际银行业混业经营已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面对WTO的挑战 ,我国金融业应为将来向混业经营制度的转变作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