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亚当.斯密与卡尔.马克思为货币理论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货币起源研究和货币职能理论上既有相同点,也有区别。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亚当.斯密在货币理论的研究上产生了失误,为卡尔.马克思在货币理论上的突破提供了前提和空间。  相似文献   

2.
在考察卡尔.J.弗里德里希的学术历程和理论观点时,可以看到他的学术研究集中在极权主义和宪政国家两个方面。在这两方面的研究中,弗里德里希呈现出两条不同甚至矛盾的研究进路,即对现实政治的制度分析和对思想史的理论探究。然而,如果我们洞悉到弗里德里希理论研究中强烈的现实关注,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弗里德里希这两方面观点的统一之处,也能把握到其学术进路上发生歧异的缘由,更能体会到他们那一代人身上所共同具有的对文明的忧思。  相似文献   

3.
20年休战期间,现实主义学者同理想主义学派围绕着国际道德问题展开了激烈论战.论战主要涉及权力与道德的主从关系和国家能否与个人遵守相同的道德标准问题.以爱德华·卡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观点在开始时占了上风,它标志着国际政治理论研究方向趋向现实主义.这场论战只是贯穿整个20世纪国际道德论战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论实用主义在中国流行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五四前后到30年代,实用主义在中国风行一时,为社会所广泛接受,并且充当了改造社会的理论工具和现实方法.实用主义作为一种外来哲学被中国自觉而广泛地接受必然有其深层的原因.首先在理论层面上,实用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有会通之处;其次在社会现实层面上,实用主义满足了当时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的社会现实给我们提出的理论课题依然是如何使历史唯物主义切入现实并改变现实.面对"美好生活"诉求,思考如何批判地认识日常生活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一个重要面相.我们可以在20世纪众多日常生活批判,尤其是列斐伏尔的理论贡献基础上进一步思考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何以可能的问题.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不仅是揭示人类历史宏观规律的锐利武器,也是探明人类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微观维度的重要理论工具.在当代物质文明日益发展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要面对日常生活在两个方向上的"异化",即"贫困化"和"衰退",马克思主义批判地认识日常生活至少也应该在这两个方面展开,即关于日常生活贫困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关于日常生活衰退的文化批判.因此,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包含政治经济学批判,但狭义的日常生活批判侧重于考察和引领生活方式的转变.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就是立足于日常生活这个包含并表现着整体的具体层面,运用并科学地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以考察在人类自我实现过程中引起的新的现实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6.
预期理论的演变和发展——兼评《预期理论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生 《学术界》2008,(3):297-301
文章全面、系统、历史地论述了各种预期理论,并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揭示了各种预期理论的特点、缺陷及其演变和发展的线索.研究预期理论的发展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决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赟 《人文杂志》2003,1(1):23-26
马克思有两次重大的理论转折一是存在论上的由近代哲学向当代哲学的转折,即在哲学的穿透中抵达到生活本身的生存论,它内在地要求自身在与现实的接触中,以一种新的哲学样态割断它同旧哲学外在形式上的联系,由此引起了马克思理论活动中的另一次转折,即由哲学批判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转折.通过后一种转折,马克思现实地彰显和内在地展露出新哲学的革命本性.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在成长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规模过大、机构臃肿、效益不高.如何解释,找出合理的机制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成长,成为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由于古典与新古典的局限性.在对待企业成长问题上,我们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新古典经济理论框架中,要走出理论局限性,力求解释企业成长的诸多现实问题.而以科斯、威廉姆森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交易成本这一分析工具,利用它来揭示企业成长的根源、界限、成长方向,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从而更加现实地解释国有企业成长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九叶诗派在对20世纪40年代中国新诗中普遍存在的浪漫主义滥情与象征主义纯诗逃避现实的两种倾向进行反思的同时,自觉以西方现代主义诗学为参照,提出了"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诗观,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新诗现代化的深入与发展.清理其理论代言人唐湜的诗学思想的外来渊源,可以便捷地把握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理念在中国的传播、接受与变异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20,(2):56-63
尽管马克思因早期揭示历史之谜的需要而在叙事上表现出时间偏好,然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历史科学的理论禀赋使其并未将此偏好绝对化,而是在兑现其现实地改造现实世界的理论承诺中保持了时空敏感性的动态平衡。但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敏感性在马克思、恩格斯过世后的大段时间内呈现出大面积的蛰伏状态,一定程度上损耗了其政治能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批判理论在列斐伏尔的带领下,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敏感性为跳板,对马克思主义开始了大刀阔斧的空间化重构,以求跳出历史决定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陷入的僵局。但将空间本体论化、超越化和第三者化有矫枉过正之嫌,这种做法僭越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视阈,容易滑进为空间而空间的理论之笼。  相似文献   

11.
明代学者叶昼假托李卓吾之名评点的《水浒传》,长期以来被误认为李卓吾评本,目前对叶昼的《水浒传》批评思想研究得还不够深入。本文试图就叶昼对《水浒传》的创作思想、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人物形象及其个性的分析,进行深入而客观的阐释,从批评理论上肯定叶昼对《水浒传》研究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海子诗歌的思想与艺术殊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子的抒情诗从人本主义思想出发,歌唱外部困境和内部激情之间冲突引发的“生命的痛苦”。海子的“大诗”是绝望诗学与幻象的探索,是处于构想与实现之间的未完成的文本操作。海子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探索,开启了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写作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余华的文本世界始终参照现实世界的,并有着暗示现实的强烈的叙事意图,但由于余华在不同时期于文中所采用的叙事符号的功能性与现实性的强弱不等,其叙事意图的体现呈现出前后不同的特色。本文从叙事角度出发把余华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试图穿越文本中不同的叙事符号,读解不同阶段余华小说不同的且是深刻的叙事意图。  相似文献   

14.
两汉时期之相人术与汉代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代相人术对先秦既有继承,又育发展,其中两项最重要的发展则是相面术中流年部位与带普遍性的相手纹方法的出现。汉以前尚无相工。汉代相人者上至皇帝、下至囚徒,遍布各阶层,而被相者多为位尊者,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原因。汉代相人术比较流行,对汉代社会发生了种种影响,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结构也产生了比一般民俗更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周桂钿 《河北学刊》2001,21(3):10-14
董仲舒哲学在 2 0世纪一直受到许多人的批判。董仲舒被认为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反面人物 ,是错误的也是唯心主义的思想家。本文从汉代的现实出发对董仲舒的思想进行详细分析 ,认为他的天人感应论是理论形式 ,实质内容却是针对现实的。屈民而伸君 ,是为了巩固统一的政权 ;屈君而伸天 ,是为了限制皇帝的权力。以历史唯物义观点来分析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在汉代还是有一定的真理性 ,才会被当时的许多人认为是真理的  相似文献   

16.
世纪回眸:冯梦龙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弋 《殷都学刊》2001,(2):67-69,111
综观20世纪的冯梦龙研究,前50年偏重作家作品考证,出现了一批像郑振铎、顾颉刚、赵景深、容肇祖、谭正璧等冯学大家,成果斐然,为冯梦龙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50年在考证上基本没有大的突破,但在作品文本的阐释方面亦有可喜的成绩,并且有试图从整体上把握冯梦龙的学术趋向.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儿童文学观在五四时期享誉全国,而且在中国当代的儿童文学建设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可是在20世纪20到7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并没有沿着"周作人的方向"发展下去,而代之以"现实的方向"前行.造成周作人儿童文学观的现代性悲剧遭遇原因是:个体优先与群体本位的矛盾、娱乐游戏与传统教化的对立、西化儿童观与传统儿童观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王兆胜 《河北学刊》2001,21(4):25-32
林非散文创作持久的热情和动力,与作者的思想理念相关,也与他对学术文化背景、学术功能和自我价值的反省有关,还与他对散文浓郁的兴趣和研究联系在一起。大致说来,林非散文创作最早可追溯到50年代后期,80年代进入开创期,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为发展成熟期,近几年又有了新的开拓和深化。但总的来说,林非散文具有道德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情怀,强调真情实感,注重文化理性反思,偏重典型细节的刻画,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林非散文个性之形成可能受到鲁迅和卢梭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田汉的早期剧作与新浪漫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20年代的戏剧舞台上,田汉有其同仁们发起了一场“艺术戏剧运动”,他们在社会政治功能的挤压中,执著地表面戏剧的生命象征意识。本文立足于田汉20年代早期剧作,以新浪漫主义为理论视点,重在挖掘其剧作内在的精神实质,即:同时具有物欲冲动和精神追求二重结构的本体的人,如何在这两种因素的碰撞与交锋中,体味灵的觉醒,把握宇宙的意志。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善于把历史、现实和未来完美结合起来,从过去看到现在,从现在看到未来.因而其理论是建立在对历史深刻思索、对现实理性洞察、对未来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在讲授邓小平理论的时候,应该有一条主线,这就是反观历史、结合现实、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