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基层治理中的"不出事逻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取消农业税后,基层政权的行为逻辑出现了新变化,当前乡村基层政权运转正遵循着"不出事逻辑",其核心表现就是消极和不作为.这种逻辑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和体制根源.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乡村基层治理进一步陷入困境,农村社会更加失序.为扭转这种局面,必须重建地方政治及重建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利益连带关系,坚持讲政治、讲正气、讲原则,使得乡村治理回到正轨上来.  相似文献   

2.
王春婷 《江海学刊》2020,(6):137-143
分税制改革后中国财政体制呈现出垂直不平衡的特征。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放开部分举债融资权限来填补地方财政收支缺口,但地方政府利用转移支付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在举债融资许可期过度举债,政策收紧后又极力扩张隐性债务规模。从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和近十年来举债融资政策变迁来看,除了政治晋升和财政激励以外,"生存"也是支配政府行为的主导逻辑之一。未来要突破地方"生存型"政府导向,必须厘清政府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间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行"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并重的晋升考核激励机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探索建立全过程问责机制和官员终身问责制度,尝试引入"地方政府破产"制度。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的“一票否决”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对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过多使用了“一票否决”的考核指标,这导致地方政府工作出现一系列负面影响。这种考核指标的大量出现主要在于上级政府的管理水平低、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政府自我利益的强化、上级政府的权威不足及法治意识薄弱等。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在于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合理划分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的责权利、加强法治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政府社会管理改革:一个理解框架及其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管理作为政府一项基本职能,其正当性、范围和方式受国家构建和行政模式的影响和约束.目前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仍旧是一个未完成共识的研究议题,从公共责任类型和公共政策取向这两个维度构建理解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框架,可以避免对政府社会管理的片面认识,可以发现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旨在于如何消除对全能政府的依赖,并在限制强制性权力行驶中改善公共服务,其政治思维倾向和价值追求不是以维持社会稳定为目标,而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取决于政府角色认同的转变和治理机制的设计,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则应当融入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热”中的地方政府“经济人”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热"已是不争的事实。鉴于房地产业在国计民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政府目标达成等方面的重要性,需要地方政府对其进行全面控制。"经济人"本性使地方政府做出的种种有限理性行为,是导致房地产"热"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有效治理地方政府的"经济人"行为是为房地产"退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西藏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是西藏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是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充分认识西藏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西藏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有助于改进和提高西藏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治理方式,提升西藏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实现对西藏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7.
按照十七大报告精神,不断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效能,是摆在当前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而重大的任务。目前地方政府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方面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社会保障、环境、就业等方面。对此,地方政府需要创新社会管理理念,转变社会管理模式,教育和培训社会管理人,并且改革地方政府的各项制度,从而完善与强化社会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模式创新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已经成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一项新的重大现实课题。在市场经济和开放社会的条件下,地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应摆脱传统的单纯依靠政治动员和行政管制模式的束缚,立足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以缓解社会矛盾、调节社会利益为重点,以实施有效的社会政策为手段,积极探索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机制,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多元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府分权治理模式下的官员政治晋升激励,在促成中国经济奇迹的同时,也强化了地方政府的城市偏向行为,这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可从生产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三个方面建立分析框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地方政府城市偏向行为进行系统考察。要实现由城市偏向到城乡协调发展的转变,必须实行政府治理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中,失业、贫困、环境、卫生、安全等社会问题日趋显露并困扰着各地政府,大量的社会事务已超出了地方政府的能力。在合作治理视野下,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型社会管理成为推动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中国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型社会管理是地方政府基于环境的外部激励以及自身的合法性困境,为了提高地方社会管理效能而进行的创造性改革,可视作地方社会管理的模式创新;其内涵属性表现为以善治为价值追求,本质是公共权力的理性成长,实现了地方社会管理精细化;其现实效应体现为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政策制定的科学与民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从而有力地增强了地方政府政治权威的合法性认同。  相似文献   

11.
社会管理创新表征着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区域性格。围绕多元协同治理机制的构建、社会权利导向制度环境的营造,以及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浙江省各地政府和群众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分析发现,社会管理创新体现了市场发育对于上层建筑变革的要求,并由此规定了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同时也是地方政府积极推动的结果,通过国家力量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水平是一种现实选择,但须注意其限度。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治理转型: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推进城市化离不开地方政府治理转型,而地方政府治理变迁也离不开城市化进程。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表征关系,即不只是城市化影响了地方政府治理,而且地方政府治理变迁本身属于城市化过程。在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得以强化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等本质职能,而且还可实现治理体制机制的超越与创新。相应地,地方政府必须从产业、空间与人口等城市化各要素协调发展出发,推进职能转型,并在重构自身与市场、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新治理体制机制,以更好地回应城市化并促进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管理是一个颇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社会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一个开放、自由、民主、公平、平等、和谐的社会,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本文属于一个框架性的研究,主要对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历程、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理念与目标、方向与路径、创新的基础与重点等基础性问题作一个的探索性的分析,以期成为总结与研究各地创新经验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依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地方干部(主要是县处级以下的干部)对于政府改革创新的态度趋于理性,他们并非政府改革的阻碍者,而是支持者,乃至推动者.对于改革遇到的体制性障碍,他们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地方政府创新有利于改善微观制度环境.因此,要继续鼓励地方政府在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并且要重视创新的实际效果,破除部门利益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土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与土地有着最为直接利益关系的农民,其参与土地管理决策不仅合情合理,而且对于维护自身利益和土地可持续发展具有双重意义.然而,当前地方政府土地管理模式中却存在着农民参与有效性不高的问题,这既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也对土地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地方政府进行土地管理模式的更新,即通过制度创新吸纳农民参与到土地管理决策中来.  相似文献   

16.
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地方创新的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地方创新是特定地方的政府和群众对村民自治制度所做的创造性变革,是当下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具有地方性、有限公共性、自治性、区域性等特点。日益扩大的民主参与需求与相对短缺的民主参与制度、不断增长的民主发展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民主发展环境、逐渐提升的服务需求与相对薄弱的农村社区服务等村民自治的内在矛盾是当下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地方创新的根本原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上级政府的号召与要求是引发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地方创新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风险的高发来自诸多要素的作用。当传统的社会结构被政治发展撕裂时,风险往往同时出现在政治与社会之中;当社会风险只能依靠政治手段方能化解时,国家功能的全面行使则可能消弭社会自我修复的可能性。社会风险因此往往与政治风险联系起来,甚至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危机。但是从逻辑上看,社会风险本身蕴涵着社会成长的内在要求,政府在化解社会风险时不能迷信于压力机制的秩序控制,而应适时调整社会政策以促进政府持续和社会成长,从而从基础上化解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电子政务的发展正在成为当代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为了适应国际形势和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政府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以保证政府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9.
张惠 《浙江社会科学》2012,(5):105-110,158
中国社会科学各学科的专业化程度明显低于国际同类学科,而且,与国家政治越密切的学科,其专业化程度可能越低。导致中国社会科学的专业化程度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各个学科都需要向政府提供治理国家所需要的知识,即"治国知识"。在学科的发展上,提供治国知识与学科的专业化这两者之间可能是有冲突的,越是要求一个学科提供治国的知识,这个学科可能就越难以实现专业化。通过分析和比较国家社科基金各学科的《课题指南》所列条目,发现与国家政治联系越密切的学科,其面临的提供治国知识的压力也越大,因此,其专业化程度可能也越低。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不仅将攻击的矛头指向了传统哲学,也指向了逻辑。应当如何看待逻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逻辑形式”是一个基本概念,澄清这个概念对于确定人们应当如何看待逻辑以及逻辑在哲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逻辑形式是思想的形式,而“逻辑形式”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这个概念对于逻辑来说不是必需的。对逻辑与哲学的关系应当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