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要轻易说“不行” 本刊记者:我的朋友昨天兴奋地告诉我,他母亲的乳腺癌复诊结果显示恢复的非常好,这让他们全家都兴奋极了。他的母亲五年前被查出乳腺癌且有淋巴转移,但他们全家都觉得她一定没事,他母亲也非常乐观,没多久后家里又新添了一个成员,他的母亲告诉他们:“我一定没事,还得看着大孙子长大呢!”  相似文献   

2.
赵红菊 《老年世界》2013,(12):19-19
我们兄弟姐妹六人,人人都觉得母亲爱钱如命。 小时候家里穷,年年听她叹,如何愁我们的学费,如何愁全家的吃穿。直到我们一个个相继长大成家,El子好起来了,母亲依然很抠门。  相似文献   

3.
<正>我是一个平凡的单亲母亲,6岁的女儿意外烧伤,导致左手手指全部烧掉而成了一个小拳头。她聪明可爱,也很懂事,看到我哭还会说她没事。但残疾的事实不能改变,孩子长大了一定会自卑、怪罪于我。现在我要怎样做,才能让女儿接受残疾的事实,从而真正健康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4.
万关星 《老年人》2013,(3):33-33
母亲在病榻上躺了一年半后,走了,享年79岁,算是我们家族最长寿的老人了。母亲的命很苦,在我还只有半岁的时候,父亲就英年早逝,留下祖母、外祖母和我这个嗷嗷待哺的稚童。可谓老的老,小的小,都不中用。母亲被生活所迫,放牛、打零工、做针线活,吃尽万般苦楚方才勉强维持一家4口人的生计。待我长大参加了工作,及至结婚生子,母亲又辛辛苦苦帮我拉扯大4个孩子。可以说,母亲为了我们耗尽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家里养过鸡,养过猪,也养过牛,但从来没有养过狗。好像是忽然之间,我们都长大了。家里盖起了院子,却是一个空空的院落。只有母亲一个人守着。父亲常年在外干活,有时要半个多月才能回来一趟。像住旅馆一样住上一夜,  相似文献   

6.
第六枚戒指     
我17岁那年,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临时工作。母亲喜忧参半:家里有了指望,但又为我的毛手毛脚而操心。工作对于我们孤女寡母太重要了。我中学毕业后,正遇上经济大萧条,一个差事会有几十上百的失业者争夺。多亏母亲为我的面试赶做了一身整洁的海军蓝套装,我才得以被一家珠宝行录用。  相似文献   

7.
杨生文  靳静  孔庆利 《职业》2016,(8):12-13
虽然孝顺,但作为儿子,谢连喜对母亲有愧疚的. "我们姊妹四人轮流在母亲家里住,照顾母亲.母亲特别喜欢这个儿子.有一次,母亲想他了,给他打电话说'家里没吃的东西了'.母亲不直接说你来吧,我想你了,只是借口说没吃的东西了,心想这样儿子一定会来."  相似文献   

8.
王淼 《老年世界》2013,(23):22-22
“我新找了个伴儿,得搬出去住。”母亲突然对我说,弄得我一愣一愣的,一时不知怎么回事儿。自打父亲去世后,我就把母亲接到家里来住。我是早就希望母亲再找个伴儿,相互也有个照应,毕竟我和妻子都是上班族。可每次提到这事儿,母亲都坚决拒绝,表示这么大年纪了,不想再折腾了。现在看到母亲主动提起找伴儿,我当然大力支持:“只要您觉着合适,我们没有什么意见。”  相似文献   

9.
我母亲目不识丁,但在我的心目中,母亲永远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书,让我一辈子读也读不完。母亲一生穷苦,嫁到我们张家后,就没有过过一天轻松日子。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个病秧子,长年累月生病,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母亲一个人身上。生火做饭,缝补浆洗,家里的事情都是她一个人做。那时母亲还没有参加工作,靠没日没夜地给他人做鞋子,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无数个夜晚,我睡一觉醒来后还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丢在人堆里绝对找不着的那一种 我出生在中原大地的作家之乡--河南某市下面的一个县城,父亲在政府任职,母亲是一所学校的校长,可以说我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从不知什么是吃苦.高考后,我被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录取了,师范毕业一股是当老师,但家里已有两个老师(母亲和嫂子),我觉得她们挺辛苦,就不想凑这个热闹.可我下一步怎么走呢?也许是父亲在政府任职的原因,我对法律很感兴趣,常捧着那些枯燥的、没有故事情节的法规条文看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1.
匡峻 《老年人》2008,(9):30-31
我是个不幸的孩子,才一岁,正值壮年的父亲就丢下我们兄妹四人和母亲去了天堂。 父亲上山时,有人就说:“可怜这次出殡回来,只怕这个家也就散了!”散了吗?没有。虽然家里突然失去了顶梁柱,但我们还有母亲!她用赢弱的身躯把家顶了起来。由于家里孩子多,母亲身体又不好,当时一些好心人劝母亲,让她送走一二个孩子给别人去养,减轻一下身上的担子。母亲舍不得,她说:“孩子都是我的心头肉,即使讨米也不能送人。”  相似文献   

12.
送母亲出嫁     
父亲病逝后 ,我把悲痛欲绝的母亲接到万县 ,与我这个长子一起生活。虽说家里经济不太宽裕 ,但完全能够满足并无奢求的母亲的需要。我把母亲送进老年大学 ,她学画画 ,很快就入了迷。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 ,寡居了5年的母亲也从丧偶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她性格开朗 ,从老年大学回家后 ,总有说不完的话。后来 ,还有意无意地讲起了老年大学学员找老伴的故事。母亲当趣事来谈 ,我们当笑话而听 ,并没有多想什么。再后来 ,母亲笑着提起 :“滕校长这人真逗 ,说要给我介绍对象 ,也不问人家愿意不愿意。”我听了还是没有在意。不料 ,年底的一天 ,母亲趁着…  相似文献   

13.
父亲走后,母亲独自住在老屋里。老屋在市郊,离我住的地方很远,我几次接母亲来住,可母亲觉得吵,总是住不长久。弟弟在上海,也曾接母亲去住,但弟弟每天早出晚归,母亲孤零零的留在家里,呆了半年,母亲又坚决地回来了。  相似文献   

14.
母爱慈航     
小时候,我总认为母亲什么都懂,像个读书人,其实,她从来就没有进过正规的学堂。后来,母亲自豪地告诉我们,她小时候经常蹲在私塾的墙角偷偷听老师讲课,也认得一些字。母亲特别羡慕读书人,懂得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小的时候虽然家境不好,但父母都很支持我们读书。按母亲当时的说法就是:“只要读得进,就要送下去。”我清楚地记得,那时我在宁乡煤炭坝十三中读寄宿,家里没有钱支付我的学费,每学期开学时,母亲总要卖掉几只鸡或几篮鸡蛋,否则我就读不起书了。开学后,母亲还隔三岔五地走20多里山路把米和菜送到学校里来,那种艰辛可想而…  相似文献   

15.
骆昌芹 《老年人》2011,(4):25-25
我的母亲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在我们年幼的时候,父亲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记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父亲得时常出外疏浚河道挣点辛苦钱养家糊口,而母亲则一个人在家担起赡养老人、养育儿女的重担。那时,家里的老房子抵御不了风雨,母亲很想建栋新房子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婚事     
邱晓冬 《老年世界》2006,(19):11-11
28年前,父亲得了肺癌,抛下母亲及我们兄妹7人,撒手人寰。 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白天在责任田里忙农活,晚上在家里忙家务,那时大哥在部队服役,二哥、我及弟妹们全还在上学。母亲倾注了全部心血,一人独自拉扯我们长大成人。那年,母亲刚刚40岁。后来曾有一位邻村小学离异的王老师有意与母亲再组家庭.但母亲怕贫困的家庭委屈了王老师,又怕影响我们兄妹的感情.同时,更担心乡亲们的闲言碎语。王老师来我们家几次后.母亲便坚决不准他再来.把自己的感情埋藏在内心深处。  相似文献   

17.
卢悦老师:我和男友相爱6年了,但他父母极力反对我们在一起,因为他们嫌我在单亲家庭长大(和母亲生活),认为我的性格会不好。面对父母的压力,他一度犹豫过。我和他大吵一架后,接受了一个同学的求爱。半年后,我才知道谁都代替不了他,主动回到他身边。去年初,我们有了孩子,但他坚持要我打掉。我们第一次动手打架,之后再次分  相似文献   

18.
记者采访一位作家:最初促使你提笔写作的动力是什么?作家说,很简单,那是在我当兵时,我们连的一个通讯员收到一笔稿费,他把这笔稿费寄回了家里。不久,他家里来信说用他寄回去的钱买了一只小猪,为此他母亲很高兴。这件事对我震动很大。我当时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写一篇文章,得了稿费后寄回家,也让母亲高兴一回。就为了这样一个小小的目的,我开始埋头写东西了。  相似文献   

19.
我家的猫叫白白,今年8岁了,它塌鼻梁大眼睛,披一身洁白的"绒装",既帅气又可爱,它不仅是家里的小宠物,还是我母亲的小宝贝,地位比我们高出好多。为博母亲欢颜,我常常要和  相似文献   

20.
陈樱 《老年人》2008,(4):32-33
母亲因病去世后,全家人顿时陷入悲哀之中。特别是老爸,老来失伴,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每天看着他望着我母亲的遗像落泪,我们姊妹都不知道如何安慰他老人家,只得陪着他默默淌泪。看老爸每天形单影只,十分孤单,我们都表示愿意接老爸到自己家里去住,可老爸不同意,说哪儿也不去。见老爸这样硬撑着,我心里沉甸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