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是一个宗教气氛浓厚且宗教多元的国家,上帝是美国文明的终极依托。美国人把自己的事业看作是上帝赋予的神圣使命。在美国,宗教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是影响美国政治经济不可忽视的力量。美国社会强烈的宗教性对美国政党及总统具有深刻的影响。在现今的美国社会,宗教在美国社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宗教的存在及其变化对美国内政外交一直发挥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9·11前美国的安全战略小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国国内新保守主义势力抬头,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崛起将成为对美国利益的主要威胁,一旦中国成为美国的主要战略对手,就如同来自波斯湾的能源供给被切断一样,会切实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在东亚驻军10万,大部分费用由驻在国负担,使美国以较小的代价保持了在该地区的优势地位。美国在亚洲成功的关键在于有着强大的联盟体系,而一旦亚洲出现新的霸权,美国的这种优势地位就将受到  相似文献   

3.
张润兴 《城市》2014,(1):50-53
正尽管之前在无数好莱坞电影中早已领略了美国城市的风采,尽管在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早已略知了美国城市的内涵,但作为一名建筑师,在实地考察美国后,对于美国城市还是有了一个更为真切的、全新的认识,尤其是对美国既有老建筑的有机更新再利用有了很深的认识和反思。一、美国城市化发展及既有建筑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当前,好莱坞电影备受国人的欢迎,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出口产值也非常高。从某种角度来说,美国好莱坞电影就是美国文化的一种载体,好莱坞电影在国内上映,美国的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传播。本文就从好莱坞电影出发,探讨美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中美在晚清时期开始交流,在交流中美国也有意无意的培养了一批中国科技人才,本文分析美国培养中国科技人才的几种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主动的去美国学习和在中国交流中的学习两种,系统的考察了美国培养的科技人才服务于中国社会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与社会联系紧密的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关系国家安全方面,晚清美国培养的科技人才促进了中国的科技进步,很多中国人从美国掌握了近代科技,促进中国人向美国学习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6.
最近,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弗雷德·伯格斯坦(C.FredBergsten)撰文分析了美国下一届总统的对外经济政策,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全球化倒退的危险。在过去五十年里,贸易壁垒的降低平均给美国国内每个家庭带来了2000美元的年收入增长。但是在近十年里,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已经陷入僵局,主要原因在于,即使总体上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有利于美国经济,但它也损害了许多美国人的利益,从而招致来自国内的抵触。美国的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7.
前段时间去美国看望在洛杉矶定居的女儿,顺便了解和观摩了美国的社区养老模式。美国虽然有比较好的退休养老制度,但老年生活的孤独感却不是靠社会保障制度就能够解决的,因此"社区养老"的理念在美国得到认同和推广。女儿说,以前在美国老人中,60%以上希望住养老院;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老人喜欢在社区养老。美国的社区养老分两种模式,一是"全托制",即老人全天候在养老机构生活。其中又分为"退休之家"和"家园共享"。前者除了租赁房屋(老年公寓)外,还提供就餐、清扫  相似文献   

8.
尽管波多黎各、关岛和一些零星的岛屿附属于美国,但是殖民主义从来没有成为美国的帝国形式。美国人曾称,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相比,这是一个“伟大的例外”,是美国意识形态的主旋律,也使美国成为“自由世界”当之无愧的军事和政治领袖。但是从1966年美国爆发的大规模群众反战运动,到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一系列事件说明,“帝国主义”这一术语在美国与在西欧获得了同样程度的普遍实用性。美国乃至世界各种团体和个人认为,美  相似文献   

9.
4月24日,17位美国高层官员结束了在清华大学为期一周的在华培训,离京返回美国。这次美国高官来华受训,主要还是因为国务卿希拉里。在她入主美国国务院后,对中国的兴趣前所未有地增加,因此,她希望美国官员更多地了解中国。这些负责对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美国官员,想了解中国什么?与中国老师面对面时,又会有哪些交锋?  相似文献   

10.
也许美国人还在偷着乐——在"比烂"的竞赛中,美债打败了欧债。但比美国规模还大的欧洲经济的兴衰,与美国息息相关,美国人不应该幸灾乐祸。 美国政府需要进行实质性改革,才能重塑全球社会对其的主权信用信心,才能缓解并逐步改善美国面临的增长、就业和内外经济失衡难题。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期,西进运动在美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是美国历史上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一,不仅促进了美国的迅速发展,还进一步团结了整个美利坚民族。西进运动对美国独有的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巨大,强化了美国的个人主义,发展了美国政治与社会的民主意识,催生了实用主义哲学观。这些价值观至今还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回顾过去的一个世纪,海明威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在海明威的一生中,他就像一个命运的战士,宁愿被毁灭,也不愿被打败。他创作了许多伟大的小说,美国人民把他看作美国精神的象征。作为美国现代文学的代表,海明威也是美国现代文学的领军人物。本文主要探讨海明威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  相似文献   

13.
2011年5月9日、10日,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在战略对话期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称,中美两国“合作比冲突对两国好处更多”,“一个繁荣的美国有利于中国,一个繁荣的中国有利于美国”。  相似文献   

14.
1830年,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美国访问期间,感受到美国社会中存在一种独特的志愿精神。他认为正是因为美国在政府、企业之外还存在一个强大的非政府组织(NGO)才造就了美国的繁荣。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  相似文献   

15.
托克维尔于19世纪所完成的《论美国的民主》一书,历来是研究美国民主制度与社会结构的重要文献。托克维尔通过亲身考察,对于美国的民主政治成因、运行机制都做出了细致的说明。他在书中对于美国的爱国主义的考察,很大程度上与美国民主地方自治传统与基层民主实践有着相辅相成的重要联系,但是却常常被国内研究者所忽略。美国人的爱国心产生于对乡镇的本能眷恋,在地方民主实践中获得理性的价值,使得爱国主义成为美国民主的坚实保障。在美国人的爱国主义中也掺杂着各州之间利益的纠葛与民众自我利益的优先,展现了美国联邦制度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不可否认,美国的科技非常发达,但是在很多制度,尤其是教育制度上,已经失去了领先地位,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是相当落后的。以我在美国三十年的经验,我觉得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远不如中国,而目这也是引发美国现在各种社会问题、暴力事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宗教的影响力在其发源地欧洲已经逐渐没落,而在美国却历久弥新,影响力日益扩大。其中,基督教是美国的主流教派,要了解美国文化和美国人,首先得了解基督教文化。它是一种对上帝无限崇拜的文化,有其完整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体系。正因为大部分美国人信仰基督教,信奉上帝,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美国的电影也就承担了宣扬基督教和上帝的任务。本文通过对电影《埃及王子》中摩西的种种选择探究美国人的信仰和上帝观。  相似文献   

18.
美国无疑是当今世界级的政治、经济、军事的世界霸主。但美国经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甚至更早。在19世纪,美国的经济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首先,在19世纪,美国的中心化、也叫集中化或城市化发展很快。另一个是分散化或扩散化,也就是以城市为基础公共机构也包括公司的机构向外扩散。换一句话说,在城市人口集中的过程中,城市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引擎。极大地促进了美国资本社会的发展。第二个现象是许多有钱的美国人向远离城市的西部发展。开发边疆也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从地理讲造就了全国范围内更大的城市群。第三个需要我们研究的是美国人19世纪的文化。也就是美国人的社会、经济增长和市场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美国人的价值观念是什么?还有美国人的慈善行为提高了社会的福利。这些都构成了资本主义"孕育"时期的主要特征。在美国19世纪的社会进步过程中,社会进步的既得利益者与没有得到利益的人群之间往往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美国人总是靠着文化的力量和政府的力量,使社会矛盾不断得到解决,没有使社会矛盾阻碍社会的发展,相反,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但推动了经济的进步,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这是我们研究社会管理的人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9.
美国整个社会在一个严格的法制框架下运动,生活方式和人的关系十分简单,加上普遍的慈善救济,一般的生存似乎不需要动什么脑筋,所以大多数美国人显得简单、平庸,智商不高。但在名校和高层,会遇到智商极高的美国精英,他们的反应之快,思维之活,令人敬佩。我们在美国遇到的中国人,凡是生活在下层的,大都对美国很满意,而生活在中层以上的,则有许多的不满。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新保守主义是指萌芽于二战,韬光养晦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在美国执牛耳以反对共产主义,主张军事霸权为目的,在文化和外交方面意识形态斗争色彩浓烈的思想潮流。亨廷顿认为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想出现的原因是美国受到扩张性外部侵略的挑战,新保守主义者的主要任务是捍卫美国已经存在的自由主义制度而不是创造更多。亨廷顿一生的研究脉络始终贯穿着他的即时即地的保守主义信仰,对内主张保守美国作为新教国家的纯洁性,对外积极为美国外交做出战略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