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服饰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承载体之一。晚清时期到民国初年至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服饰描写表现出这一时期的服饰变化,由此从侧面反映出社会变化中不同时代人们审美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体现出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及中国的近代化信息。  相似文献   

2.
在民国初年的民间习惯中,抵押债权是否优先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全国没有一致的抵押规则,很多地区抵押债权没有优先权,在债务人破产时抵押权债券与其他债权处于同等地位。论文对民国初年的有关习惯进行了考察,并结合习惯与近代抵押立法的差异,重点分析大理院的司法判决,并试图展示抵押债权优先原则在近代中国法律制度中确立的细微过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赫尔巴特五段教授法通过多种途径引进中国,因其理论的实用化及可操作性而适应清末新教育改革的需求,在教育界开展实践活动,到民国初年达到高潮。该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促进了近代中国教学法的研究及实验,并有助于近代科学教学理论与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民初平政院行使行政监察职能的制度尝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近代法制移植过程中仿照大陆法系建立了二元司法体制,于民国初年设立平政院,并在原本行使行政法院职能的平政院中加入行使最高监察权的肃政厅。肃政厅直接对大总统负责,独立于平政院各审判庭,既可通过纠举弹劾官吏和监督平政院裁判的执行情况等方式进行行政监察,又可通过提起行政公诉的监督方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结合审判庭审理被纠弹官吏的特殊职能,平政院体现了将中国传统监察制度和近代西方先进行政监督体制相结合的特色。尽管它也存在着如过度受制于大总统等诸多弊端,但作为草创于民国初年的一个制度尝试,平政院对中国近代行政监督体制的形成不无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民国初年“民主政治”失败的原因 ,指出该段历史教育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论抗战时期云南的社会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肇始于民国初年的社会教育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产物。就抗战时期的基地云南而言,社会教育蔚然兴盛有其原因,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以扫除文盲、宣传抗战救国为目标,使社会教育在这一时期得到广泛传播,提高了云南民众的整体素质,改良了社会风气,增强了人们的爱国意识,为抗战救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民国初年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北洋政府组织开展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铁矿调查活动。这次调查活动纠正了长期以来人们对我国铁矿资源储量及分布状况的错误认识,引发人们关注并保护国内铁矿资源,并对民国政府的钢铁建设活动产生重大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门,西方政党思潮也伴随着西方政治学说一起传入中国。自清末新政开始,现代政党萌芽就已经出现,及至帝制崩溃,民国初成,西方各种关于民主共和的学说纷纷涌入中国,形成一股股蔚为可观的风潮。其中政党政治作为西方国家现代政治的根基,给民国初年国内政治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民国初年政党政治进行深入的探讨,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的了解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在我国行不通的原因,从而理性的把握我国政党政治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宪政运动伴随着中华民族争取独立、民主、富强的斗争而在民国初年蓬勃展开,朝野各界纷纷以各种不同方式投入到这场立宪洪流之中,王宠惠作为近代中国有影响的法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与时参与了民国初年的联省自治思潮、国民制宪思潮和“好政府主义”思潮等各种宪政思潮,表达了通过建构宪政秩序促进国家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进步理念。  相似文献   

10.
宋教仁“政党内阁”思想述评周建林关键词:宋教仁,袁世凯,政党内阁,国民党宋教仁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是其毕生追求的目标。民国初年,宋教仁倡导政党政治,并致力于组建国民党,企图以“政党内阁”来限制袁世凯的...  相似文献   

11.
“民末宪政”是一个新提出的学术课题,该课题相关内容在以往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长期未能提上重要位置。与民末宪政相关的研究虽早已有之,但由于研究视角和研究视野的限制长期没有深入的进展,民末宪政并没有真正进入历史学的视野。民末宪政的整个过程,经历了从酝酿、制宪到行宪三个阶段。随着新资料的发掘,民末宪政各个阶段的历史细节都需要进行充实。民末宪政是中国近代政治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改革,基于对宪政和民主概念的认知,认为从蒋介石、从国民党或从整个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等不同视角看问题,对民末宪政的历史诠释就会丰富起来,研究视野就会得以拓宽。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是以民主为政治目标,以共和为政治制度,以宪政为治理模式的政治革命。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使中国政治从传统走向现代:政治统治合法化,政治结构合理化,政治行为多元化。尽管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坛风云多变,但政治的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辛亥革命及以后中国政治现代化实践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民初政治调和思潮深具由妥协实现民主转型的政治智慧,其衰落不仅在于身处激进时代的"不合时宜",更在于民初的历史土壤不适宜妥协政治文化的生长。决定思潮衰落命运的是与生发妥协的英美截然相反的历史土壤,不仅有深厚的帝制大一统结构下专制强王权、一元论与人治等政治文化传统,而且有"国家强于社会"、农民阶级与小农经济占主导的东方农民社会。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是文学翻译发端和大盛的时期,以中国人作为主体的儿童文学的翻译也肇始于此。目前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中国是处于边缘的位置,尤其是清末民初这一阶段,缺乏比较宏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民国初期,烟毒泛滥于山西全省,太谷县尤重。阎锡山掌握山西军政大权后推行村政改革,实施整理村范。铭贤学校以此为契机,成立"铭贤学校整理村范协进团",深入太谷乡村从事禁毒工作。"整理村范协进团"是铭贤学校早期参与乡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两年的禁毒工作使铭贤师生更为关注乡村,而乡村建设也逐渐成为铭贤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界定了在当前谈政治文明应该特指暴力的减少、政治民主化和法治化 ,提出了公共政治、公民国家、共和民主的文明政治观 ,指出了计划经济和集权政治所依赖的苏联政治观对现代政治文明的阻碍 ,并分析了苏联政治观的哲学思维逻辑。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民众在股票投资方面的债券性要求,是近代经济手段同传统经营理念嫁接的结果,其典型表现就是股票的“官利”规定,促使这项制度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是近代早期股票市场的巨大风险和官方相关商政的不良影响。晚清与民国时期,虽然渐有改革“官利”之举,但这一陋习终未消除。由此,也折射出培养社会良性投资理念对公司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其艰巨性。  相似文献   

18.
朱葆三慈善事业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葆三是清末民初著名实业慈善家。面对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作为一名民族资产阶级人士,朱葆三表现出了较强的救世济民的社会责任感,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活动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他对当时上海、宁波经济发展、社会慈善组织良性运作、教育近代化等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9.
张振武案与民初政党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振武是辛亥武昌首义人士之一,因与黎元洪不合,被黎电请袁世凯于1912年8月15日枪杀于北京。民初试行西方式的政党政治,形成激进的国民党与相对稳健的共和党两大政党的对峙格局。事发之初,对于政府的这一违法行为,两党均以参议院为阵地,提出质问书、弹劾案及查办案。虽因袁、黎为首的旧官僚对国会议员分化拉拢,加之两党人士自身的不健全,两党之间陷入激烈党争,使得弹劾案未能成立,而张振武案最终也不了了之,但国会对于政府的监督功能亦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表现。民初国会并非毫无作用的政治摆设。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蝗灾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蝗灾是民国时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高度的续发性、继起性,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以及时间长、分布广的特点。自然原因与政治的腐败、战乱的频繁、经济的衰败、文化的落后等社会因素交互作用,使民国时期蝗灾肆虐。蝗灾对当时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产生了破坏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