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中外书摘》2010,(10):25-26
从2006年开始,“80后”已从适婚到达婚育的阶段,“2+4”的家庭模式已经到来,也就是一对夫妻要同时供养4位老人。这种现实使我国传统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受到明显冲击。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我认为最引入注目的亮点是对计划生育家庭老人作出特殊立法设计,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行30多年来,其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任何政策都难免有利有弊,计生政策也不例外.一方面,有些只生一个孩子的夫妇,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失去独生子女,人到中老年,精神孤寂和养老难题一同袭来,于是,"失独"问题近年来浮出水面,凸显在人们面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双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日益严峻——由于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他们往往需要供养4个老人,而等他们年老之后,他们的一个子女可能要供养6个老人,实为不堪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3.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行,使得该政策时期育龄夫妻仅能拥有一位孩子,而遭遇各类事故致使家庭丧失独子,产生了大量的失去独生子的夫妻,随着年龄增长,这类夫妻成为失独老人。在现有的社会保障体制下,失独老人面临诸多困境,建立健全针对失独老人的社会保障体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含饴弄孙,自古以来为我国每个家庭中老人幸福晚年的一种象征。尽管帮儿女带养孩子辛苦,但老人们总是乐此不疲。而如今,当第一代独生子女步入婚嫁年龄,越来越多的“421”家庭开始出现(即4位老人、1对夫妻和1个孩子)。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自然会导致夫妻双方父母争抢带孙子的权利和孙子的归属权。  相似文献   

5.
多知多寿     
正"赡养老人"成中国好家风首选"中国好家风万户城乡家庭大型调查"的主要数据与结论近日在北京发布。在对当代好家风的认识调查中,86%的被调查者首选"赡养老人,孝敬长辈",其次为"夫妻和睦,互敬互爱"。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在家风传承中作用最大。在家风传承中,长辈起着重要的作用,87.0%的被调查者认为,母亲作用最大,排在第一位,其后依次是:父亲、爷爷、奶奶、外婆、外公。  相似文献   

6.
正15年间,971封情书,97万字,重达8斤。"今天要给‘宣讲团’的老李送点资料,你就别跟去了,天气有点热。"2019年6月8日一大早,89岁老人陈才宣准备出门。81岁的陆彩英没接他的话,顺手把水杯和毛巾塞进包里,紧跟着老伴出了门。相依相伴半个多世纪,这对可爱的老夫妻之间还是这么"腻歪"。两位老人的爱情"甜度"有多高?那可是有数据的:1963年至1978年,15年间,971封情书,97万字,重达8斤。在那个聚少离多的年代,一封封情书,成就了这对军旅夫妻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导刊》2010,(26):24-26
在中国,80后(指1980~1989年出生的人)正好是全面实行计划生育后出生的一代人,随着他们逐渐进入而立之年。我国迎来了“421“家庭模式——两个青年男女结合成一个家庭,上要赡养四位老人,下要抚养一个孩子。8月下旬,媒体的一篇《调查称我国90%以上80后无法赡养父母》文章,把“421”家庭的养老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8.
现在,隔代抚养或称"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在我国,素有"几代同堂、其乐融融"的传统家庭文化,加上"独生子女"政策以及激烈的竞争与广泛的人口流动,隔代抚养就更为普遍。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66.47%: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抚养,广州50%,北京多达70%。  相似文献   

9.
《老年世界》2013,(7):30-30
春节假期结束,有一些特殊的家庭却因为永远等不到子女回家而黯然神伤,他们被叫做“失独家庭”。人口学家预计,我国失独家庭未来将达到一千万,民政部表示,失独老人将参照三无老人的标准,由政府来供养。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1997,(12)
岳阳市屈原农场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保证老有所养,现已基本上建立起老年人生活保障机制。一是对五保户供养,实行单位承包与社会义务照料相结合。场部发文提高了五保户供养标准,增加了财政投入,全场每年为此支付的经费在130万元以上。近年还拨款120多万元修建敬老院,让426名五保老人住进了敬老院。与此同时,他们组织青年团员和干部职工开展各种活动,给五保老人送温暖、献爱心。去年,又在全场推广营田镇凤山村干部党员“一助一”的经验,为五保老人解难帮困,全场建立了有800多位党员和干部参与的帮助五保老人的服务体系。二是对退休…  相似文献   

11.
以画说世     
《中国社会导刊》2009,(31):11-11
2:4 央视的重阳节特别节目说:当前我国有99%的老人系家庭养老.有900多万空巢老人.故而呼吁加强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然而,不需要很多年,便会呈现一对夫妻照料四位老人的普遍局面。到那时,社会养老机构将不堪重负。因此。政策性措施的配合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一是提高老年人津贴制度。将90~99岁高龄老人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30元,提高到50元。为低保户中80岁以上的生活困难老人,每人每月生活补贴30元。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补助标准由每年3900元提高至5300元,分散供养标准从3000元提高至4100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的五保供养制度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集中供养作为五保老人供养的重要方式,近年来被政府和一些专家学者大力提倡,集中供养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笔者认为,五保供养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五保老人的晚年生活问题,片面地追求集中供养,忽视分散供养必然会带来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扭曲发展。本文正是试图分析过度追求集中供养带来的弊端,提倡农村五保供养方式应当平衡、健康地发展,才能真正保证五保老人的养老权益。  相似文献   

14.
养老包括经济供养、生活服务(照料)和居住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几方面都出现了从家庭提供为主向社会提供为主过渡的趋势。 一、老年人经济供养方式的社会化趋势 从全国来看,目前老年人靠家庭供养者约占3/4,由社会供养者约占1/4。其中城乡差别很大,乡村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由家庭提供者占92.9%,由社会提供者占7.1%;城市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由家庭提供者占37.9%,由社会提供者占62.1%。到2000年后,我国城镇老年人口将基本实现社会经济供养。因此,所谓过渡主要是农村老年人从以家庭供养为主向以社会供养为主的过渡。这种转变是与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及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首先,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养老的思想基础已开始发生动摇。其次,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及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老年抚养系数提高,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正在衰退。第三,由于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养老社会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1992年底,四川青年陈满被冤为"杀人犯"。陈满年迈的父母申诉77次,寄出的数百封求助信石沉大海。两位风烛老人的不幸,打动了回乡探亲的前同事、当时59岁的北京市退休职工程世蓉。她决定免费担任陈满冤案的代理人,实现"两位老人在有生之年与清白的儿子团圆"的愿望。此后12年,这位退休老人一边自学法律,一边为陈满案奔走。  相似文献   

16.
春节假期,本是家庭团聚、其乐融融的时节,可失独家庭却因永远等不到子女回家而黯然神伤。 卫生部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而据人口学家易富贤推算,我国失独家庭未来将达到1000万。政府主动承担对失独老人的供养,彰显了其自身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女性消费者是一个潜力极大的广阔市场。20-55岁这一年龄段的女性,约占人口总数的21%。她们在购买活动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她们不仅对自己所需的消费品进行购买决策,在家庭中,也是绝大多数儿童用品、老人用品、男性用品、家庭用品的购买者。国外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家庭消费品的购买,女性占55%,男性购买的占30%,夫妻一起购买的占11%。一份以美国的一项家庭调查显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人的特殊需要”。这就从法律上规定了家庭赡养仍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法律之所以作出这种规定,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的经济、文化的基本情况决定了家庭赡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解决老龄化时代养老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家庭赡养: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 1.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百分之八十人口在农村,这就决定了社会化养老的实现还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从实际情形看,城镇靠子女养老的比例低,农村则比例大,其原因主要在于经济上要靠子女供养,只有在家养老才能解决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还相对较低,有相当一部分群众还没有解决温饱。国家要办的事比较多。如果把老人都推向社会,就会大大增加社会负担,不利于国家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05年2月的某一天,家住海淀区科星社区的王兰君老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5位来自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研究生。他们是中关村街道招募的青年志愿者。这个春节,该校20多位研究生将走进空巢老人家,陪老人一起聊天、看电视、包饺子,欢欢喜喜过大年。  相似文献   

20.
若冰 《伴侣(A版)》2010,(6):38-39
正结婚了!从此这世界上有了一个人,他和自己的关系比其他任何人都要亲密;从此,两个人要一同去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天下一千对夫妻有一千种幸福或悲伤,但每对夫妻都会遇到5个"第一次":第一次家庭大战,第一次生孩子,第一次大的工作变动,第一次健康危机,第一次离婚。这5个转折点也许会让你身心疲惫,也可能让你越来越爱他。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后一种效果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