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敖德斯尔是内蒙古老作家之一。他在五十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写出了许多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已成为蒙古族文坛上的著名小说家。但他也写了许多富有草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散文。他同玛拉沁夫、安柯钦夫一起,对蒙古族当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的散文已汇集在《银色的白塔》散文集里。下面介绍他早期的五篇散文佳作。一、《银色的白塔》《银色的白塔》一开始就用亲切的记忆写白塔远景: 巴林北部哈日干台山和赛罕汗山之同是一片富饶的绿色草原。一座银色的白塔在绿色草原的薄雾里闪烁发光,象一根玉石雕成的擎天大柱,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古来有名的辽代的白塔。那儿是我的故乡,所以我常亲切地想起这座银白色的白塔。  相似文献   

2.
玛拉沁夫是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一九五二年一月,玛拉沁夫的第一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在《人民文学》以头条位置发表后,一举震惊了文坛。《人民日报》、《人民文学》及《新观察》等报刊,纷纷发表文章,称赞它是我们共和国成立后第一篇反映内蒙古草原人民斗争生活的优秀小说。《人民日报》的文章说,它“写了新的主题,新的生活,新的人物,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先进力量,用新的伦理观念和新的道德精神教育人民”。应该说,这个评价是鼓舞人心的。在创作《科尔沁草原的人们》的时候,玛拉沁夫只有  相似文献   

3.
玛拉沁夫同志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蒙古族作家。他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无论是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还是电影文学、报告文学,他都有建树,都有力作。虽“文革”时期中断创作,但到了新时期,他又有新的探索,新的成果,其中,散文创作尤甚。“文革”前十七年,玛拉沁夫同志的主要精力放在小说创作上,只是断断续续地写过一些散文。这些作品,由于题材的新颖,草原、森林气息的浓郁,以及文笔的明丽流亮,受到了广大散文读者的喜爱和创作界的好评。在“文革”前,谁要观赏蒙古草原的散文,他就不能不读玛拉沁夫的作品,谁想研究当代少数民族散文的创作成就,他就不能不提到玛拉沁夫的名字。  相似文献   

4.
老舍的《散文重要》收集在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笔谈散文》,也收集在他的((小花朵集》。这篇谈“散文重要”的文章,本身便是一篇言简意明清新朴素的散文。全文不到二千字,却就散文的重要性,散文的特点,写散文不难,散文是其他文学作品的基础等等几个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茅盾,不仅是蜚声中外的小说巨匠,也是特具风格的散文大师。新中国成立之前,他就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写下了大量的散文,先后结集的有《速写与随笔》、《见闻杂记》、《苏联见闻录》等十多种。一九八○年出版了《茅盾散文速写集》,全书共收一百三十篇,是他一部最有代表性的散文自选集。茅盾散文的创作,早在“五四”前后就“多产”了。“特殊的时代常常会产生特殊的文体”。他的散文,确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如果打个比喻,这一篇篇散文就象一颗颗光波斑驳的珍珠,通过历史这条引线汇成一串,以其不同的色泽,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个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生活和斗争风貌。  相似文献   

6.
《茶花赋》赏析杨朔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茶花赋》是他的重要作品。这篇散文发表在一九六。年三月号的《人民文学》上。六十年代初期,正是我国散文创作的黄金时代。这期间,杨朔散文创作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丰收期。《茶花赋》和《雪浪花》、《海市》、《荔枝蜜》等几篇代表作发表,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灵,赢得  相似文献   

7.
老舍散文研究的寂寞的,谢昭新《老舍散文艺术欣赏》是仅见的一篇专论.虽然已有了16卷本《老舍文集》中的散文专卷——第14卷,较完备收入了老舍解放前后作品223篇40余万字,早已有了由冰心作序的《老舍散文选》和由吴组作序的《老舍幽默文集》等,但是,读完老舍这些散文,让人感到他与鲁讯、周作人、朱自清、冰心、郁达夫、梁实秋、林语堂、梁遇着等前辈或同辈以文为利器、以文为自娱、以文为清志、以文为诗、以文为情趣、以文为学识、以文为人生等等,都难得是一路,与中国现代化散文的悲哀、忧患、苦涩、愤懑和屈辱的诗性情感和悲剧情…  相似文献   

8.
杨朔是一位在散文园地里辛勤耕耘并取得重大突破的散文大家。这位明确提出散文诗化的理论、毕生矢志不渝地致力于散文艺术实践的作家,从五十年代中期写作《“走进太阳里去”》开始,便形成了他独具的艺术风格。而此后他的一篇篇散文,总是情不自禁地倾注着诗的质素,飞扬着不能自已的情思,蕴含着浓郁芳馨的诗意。他以激荡在自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作家,不仅以饱含感伤味的小说惊世骇俗,还以清新隽永的散文雄踞文坛。他的散文,不仅记人、叙事、抒情很有特色,山水游记更是成就卓著。1934年出版的《履痕处处》,汇其《杭江小历纪程》等十一篇游记,1936年增订为《达夫游记》(删去《黄山札耍》一篇,增添《桐君山的再到》等十三篇),共收二十三篇。此外还写有《闽游滴沥》、《马六甲记游》等十篇游记。总计四十三篇,约十八万字。这些游记,于画山绣水中袒露着作者的人生慨叹  相似文献   

10.
玛拉沁夫散文选材分为四类:他怀着热爱故乡之情,表现内蒙古草原人情风貌的篇章;以赤子之心,着意描绘祖国山川风物的游记;以友好使者的身份,颂扬亚非人民情谊的散文;以寄托对长辈思念之意,忆念文苑故旧的作品。本文仅就其散文选材之技巧作了一番研究。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是以真挚而绵密的情感激荡人们的心弦,那么他的《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则是以旖旎风光使人赏心悦目。《威尼斯》这篇游记式的散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于1931年访问和游览法国、意大利、德国等五个国家时写的,后来收在1934年出版的《欧游杂记》散文集里。《威尼斯》这篇游记,以作者在意大利的水上名城——威尼斯访问、泛游的游踪为线索,描述了威尼斯城的风光、景致和古迹。作者以敏锐的观察,状物的工巧,绘景的逼真,勾勒了一幅幅精致的彩画,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2.
茅盾三十年代以故乡乌镇一带为背景的乡土散文,是茅盾文学宝库中一笔可贵的财富。所谓“乡土散文”,是指以家乡社会为背景,以故乡的人、事为题材的散文。茅盾的乡土散文,是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的缩影,也是南方一隅城乡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虽然这一篇篇散文所触及的仅仅是人生的一个侧面,社会的一角,是普通的一个场景,但是“通过这一角却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和全貌”。茅盾的乡土散文是杂取故乡五光十色的世象作为题材的,从整体考察,大致有三种类型。一种是乡村型,如《乡村杂景》、《陌生人》、《大旱》、《戽水》、《桑树》等。在这些散文中,茅盾着力描绘三十年代乌镇农民生活的艰辛,并通过某种象征手法揭示其根  相似文献   

13.
刘白羽是我国当今散文大家之一。在他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五十周年的今天,总结他在新时期十年的创作新经验,无论对他本人的创作,还是时繁荣我国散文创作,都是极有意义的。 在祖国进入新时期的大飞跃中,刘白羽也开拓了自己散文创作的新历程。正如他自己所说:“难忘的一九七六年到来了,那些积聚的形象,象火一样一触而发,我意想不到地写出《巍巍太行山》;而后又写了《昆仑山的太阳》、《樱海情思》、《罗马》、《翡冷翠》;最近又写了《翡翠城》,《海上日出》。我走向散文创作一段新的历程。”十年间,他出版了《红色的十月》、《芳草集》、《海天集》三个散文集。还写出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大海——记朱德同志》。另外还有多篇散文散见于  相似文献   

14.
<正>朱鸿是中国当代影响不小的散文作家。自大学时代起,朱鸿便开始了自己的文学之旅,终以散文名世。多年来,朱鸿笔耕不辍,迄今已发表作品数百篇,出版散文集十八部,并有一百余篇散文入选全国各种图书版本。他的散文还屡获殊荣,其中《西部心情》一书获首届冰心散文奖图书大奖,《大德之旅》一篇获第二届老舍散文奖,《关中是中国的院子》一书获首届陕西图书奖。骄人的创作实绩奠定了朱鸿在当代文坛的地位,不仅如此,其作品在大学学子中也有着相当高的传阅度和感染力,在文学日益边缘化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一年春天,我读到了马瑞芳的散文《煎饼花儿》,为它的思情文采所感染。马瑞芳是一位有才华的回族女作家,她的《煎饼花儿》曾荣获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散文一等奖,而她的散文《祖父》(《山东文学》1981年11月号)比较《煎饼花儿》,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艺术上说,都又上了一层楼。特别是那位回族祖父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萦绕,令人从内心深处爱戴他,敬佩他,从而产生了对他的怀念。马瑞芳是怀着敬爱和思念的真情来写这篇散文的,否则哪会有如此动人的力量?当然,散文还闪  相似文献   

16.
<正> 同宾同志是社旗县人,我和他是同乡。我很早就知道他酷爱写作:小说、诗歌、杂文、乃至戏曲,他都写,可见其文学爱好之广。而最能显示他的写作水平且成果最多的是散文。自从他1963年开始发表散文起,迄今二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先后有一百多篇长短不同的散文作品问世。最主要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创作的作品。曾先后在《人民日报》、《羊城晚报》、《人民文学》、《上海文学》、《报告文学》、《文  相似文献   

17.
喻大翔近些年潜心研究散文 ,带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相当大的惊喜。喻大翔也许是有了某种理论的醒悟后 ,一发而不可收。两年来他连续在《文学评论》、《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文艺评论》等重要杂志发表了 10余篇散文论文。今年 4月 ,吉林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他的2 2万字的论著《两岸四地百年散文纵横论》。此书的第二章“学者散文论” ,正是上述系列性学者散文论文的主要成果 ,而曾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2 0 0 0年第 2期上的《中华 2 0世纪学者散文综论》 ,可说是这组系列论文的代表作之一。对于新文学文类学的研究 ,向来有…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与历史剧尤为突出。诗歌《女神》开拓了一代诗风,历史剧《屈原》开拓了“古为今用”的先河。故研究郭沫若的诗歌与历史剧者甚多,而研究其散文者较少。其实,郭沫若的散文也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郭沫若的散文数量之繁多,内容之丰富,体式之多样,人所难及。仅自传体散文就出了二十二种单行本。他的散文,既有叙事为主,真实性很强的传记文学;又有议论为主,发表感想的杂文;还有以抒情为主,浮想联翩的小品。如果将其分类的话,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叙事性散文,以他的传记文学为主。《脱离蒋介石以后》、《北伐途次》、《南昌之一夜》等。二是抒情散文。《峨眉山下》、《月蚀》、《路畔的蔷薇》等六章小品。三是文艺论文与杂文随笔等。  相似文献   

19.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的散文艺术性最强。这一点,鲁迅先生早已精辟地指出:“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庄子·内篇》的首篇(《逍遥游》是一部《庄子》的纲领,也是庄子散文的代表作。 所谓”逍遥游”,就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精神自由。在这篇最能代表庄子思想艺术特色的哲学散文中,他极力鼓吹“无所待。否定“有所待”,宣扬虚无主义的人生观,以达到逃避现实斗争的目的。庄子不满现实,认为人生是痛苦的,但又无可奈  相似文献   

20.
<正> 苏轼的散文向来同韩、柳、欧三家并称。他广泛汲取前代各家散文的长处,融汇贯通,形成了他自己的“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散文风格。 一 苏轼的政论、史论都写得明晰透辟,滔滔雄辩,而又平易自然,这些文章多半是作者谋政、奏议、进策之类的文章。《进策》(《策略》《策别》《策断》)二十五篇系统地论述了宋的内外形势,抨击政治弊端,提出整套奋发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