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月琴 《晋阳学刊》2012,(4):136-139
胡适的《白话文学史》于1928年出版,至今一直处于不断地被阐释之中,然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呈现出不同的研究形态。关于《白话文学史》的研究可分为4个阶段:1949年前杂音交织的白话文学观念论争;1949年至文革结束期间官方话语规训下的"形式主义"批判;1979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新启蒙思潮下的文学史反思;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百态横生的跨学科交叉渗透研究。  相似文献   

2.
每讲到胡适,不少人都知道他的《白话文学史》,却不甚了解他在此书之前,还有一本《国语文学史》。《国语文学史》是《白话文学史》的前身。1921年冬季,胡适应邀在教育部主办的第三届国语讲习所讲“国语文学史”。当时他“在八星期之内编了十五篇讲义,约有八万字,有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学战线》编辑同志: 贵刊1980年第一期补白《中国新文艺之最》第一条云:“最早的白话诗歌集;《尝试集》。胡适作;一九二○年出版。集中最早的诗是一九一七年六月间的作品。”这在时间上与事实不符。胡适在《我为什么要做白话诗》(《尝试集》自  相似文献   

4.
胡适是一个学者。他一生共获得35个博士学位,除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外,还有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和香港的名牌大学的法学、文学和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34个,在中国无人能与相比。他一生著作等身,生前出版的重要学术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淮南王书》、《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尝试集》(新诗)等,逝世后经学人整理出版的有《中国古代思想史长编》、《先秦名学史》、《胡适论中国古典小说》、《尝试后集》,等等。他的学术成就是得到海内外学界公认的。  相似文献   

5.
<正>一 白话代文言的主张 到底起自何时 多年以来,人们都把以白话代文言的倡导功劳,记在胡适、陈独秀等人名下,说此种主张自“五四”前办的《新青年》始。其理由是: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就提出要以白话文学为正宗;同年2月,他又在《新青年》上发表过八首白话诗;与此同时,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革命论》一文中,明确表示:“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 目前一些已出版的中国现代史论著,几乎均  相似文献   

6.
胡适的《白话文学史》显然是一部为"造今日之文学"而"造"出来的"史"。与其说胡适在写史,倒不如说他在表明一种新态度。这种新态度可以叫作"评判的态度"。他评判的正确与否在今天已经昭然,但《白话文学史》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评判的正误,而在于评判本身所显示出来的文学观念的革新。这点在今天来讲仍然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最初的林传甲、黄人的同名的《中国文学史》、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乃至胡适的《白话文学史》、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陆续面世以来 ,中国文学史的编撰已经有将近百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新文学史已经发展成颇为完备的学科 ,文学史的编撰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这些年来 ,特别是上个世纪 80年代以来 ,各具不同观念、不同体制、并且详略歧异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已经出版了上千余种。然而 ,文学史家的精力和兴趣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通史、断代史和分类史的编撰方面 ,较少注意地方文学史的研究。地方文学断代史陆续出…  相似文献   

8.
通过梳理1920年代以降数十部文学史著作,可以围绕新诗首创问题,考察、研究胡适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演变.民国文学史大都从晚清“诗界革命”与白话新诗的联系角度,阐释胡适新诗的价值与意义,将胡适定位为新诗首创者;1949年之后,文学史从新型话语生产需要出发,以“阶级论”和“题材决定论”为策略对胡适形象进行反向塑造;改革开放之后,文学史书写日渐回归学术立场,多在诗歌史意义上肯定胡适新诗倡导与实验的价值,其形象开始被矫正,尤其是1990年代以后,得到了更富历史性与学理性的言说.  相似文献   

9.
从学科建设和观念成熟的进程来看,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中所展现出来的俗文学理论的成熟和体系的完整,明显受到胡适《白话文学史》、王显恩《中国民间文艺》、洪亮《中国民俗文学史略》和陈光尧《中国民众文艺论》等著作的影响。在从"民间文学视野里的俗文学"走向"俗文学视野里的民间文学"转变中,他们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五四”期间,胡适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影响深巨,赞赏仿效者有之,批评商榷者亦有之。其中,梁启超的批评最具典型意义。本文从说理与抒情、音节与用韵、文言与白话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梁启超与胡适关于白话诗的意见分歧,并从学术史和思想史的高度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游国恩等同志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是一部为高等学校中文系编写的中国文学史教科书。它出版以后,我们曾采用作为中国文学史课的教材。一年多来,我们在备课中曾多次考虑、讨论该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題,特別是学生们所反映出来的大量意见,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我们漸漸地感到,这部《中国文学史》虽然有其一定的成就,但  相似文献   

12.
鲁涛 《云梦学刊》2012,33(5):72-72
郭院林的《彷徨与迷途——刘师培思想与学术研究》一书,于2012年5月由凤凰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包括刘师培在《中国白话报》中的著述研究、刘师培的思想历程、1905-1906年刘师培著述与活动透析、刘师培在《左传》学史上的建树、刘师培年谱等。该书在学术与思想的互动中将刘师培的研究引向全面和深入。  相似文献   

13.
胡适(1891—1962)是我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他在文学、历史、哲学和教育等许多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并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但是,由于他在政治上持反共立场。因而在解放后的30年中,曾多次受到批判。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胡适才开始由过去被批判的对象成为被研究的对象。十多年来,我国陆续出版发行了《胡适来往书信选》、《胡适的日记》、《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  相似文献   

14.
朱洪 《学术界》2001,(5):147-155
曹伯言、季维龙两先生编著的《胡适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 1 986年版 )是目前较流行的胡适年谱 ,该书收集材料比较详尽 ,是研究胡适的重要工具书。我本人和其他胡适研究者一样 ,从中收益不浅。另一方面 ,胡适是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和政治活动家 ,知识面和社会交往都异常广博 ,因此 ,写好《胡适年谱》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十多年前 ,对胡适研究的解冻刚刚不久 ,写好《胡适年谱》更是不容易的事。诚如该书《编辑说明》所说“书中疏漏不妥之处一定不少” ,的确 ,该书出现了一些问题。如 :印刷校勘问题 ;编辑过程中的疏漏 ,如出现…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是我国小说发展史蜕变期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小说,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与文化嬗变产生较大影响,在文学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金瓶梅》研究日趋深入,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引起国外汉学家的注意。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金瓶梅词话》删节本,齐鲁书社出版《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校点本,香港星海文化有限出版公司出版《金瓶梅词话》全校本,提供了重要版本,促进了《金瓶梅》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瑶,山西平遥人,著名的文学史研究专家。鲁迅研究只是他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1953年出版了《中国新文学史稿》,这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著作,这为他后来从宏观角度研究鲁迅打下了基础。此前,出版过《鲁迅与中国文学》。1983年,他把近三十年来所撰写的论文,分别编为《鲁迅作品论集》和《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前者是研究鲁迅专著,后者有些篇也论及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还有一些研究鲁迅的论文,散见于各报刊。  相似文献   

17.
(一) 一九一八年一月, 《新青年》四卷一号刊登了胡适、沈尹默、刘半农的白话诗九首,这是在“五四”前夕“文学革命”口号提出后首先出现的新文学作品。过了两年,即一九二○年,胡适的《尝试集》初版问世,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部新诗集。集名“尝试”,是胡适反陆游的诗句“尝试成功自古无”之意,主张“自古成  相似文献   

18.
《文学改良刍议》在"温和"的行文之中实则是相当革命的内容,完全颠覆了中国古代文学既有的雅俗格局,为中国现代书面语的转型以及现代文学语言的诞生开拓了新的空间。《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立一个整体的文言与白话二元对立,而由白话取代文学的历史与现实的场景,必然涉及到空前的复杂性。《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一文,"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思路表明胡适的白话思考与倡导的重大进展,"国语"的标出使得之前文言、白话二元对立的诸多问题都化零为整,而得到极大的超越。胡适这三篇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最为重要的论文,构成一个重要的语言文字变革的空间,并开放而不断生长。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文学史的治学领域中,不知始于何时便被一种二元对立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识左右着。文学革命初期把国民文学与贵族文学、写实文学与古典文学、社会文学与山林文学两两对峙,”胡适在《白话文学史》里阐释的民间生动的“活”文学与御用文人制作的“死”文学壁垒分明,闻一多在《战后文艺的道路》一文说的统治阶级文学与被统治阶级文学径渭分野,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文学系统与非革命文学系统的排列分类,无不徘徊着二元对立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识这一幽灵。在世纪之交,当我们重新考察中国20世纪新文学的产生、构成、形态、品位、形式、倾…  相似文献   

20.
白话文是胡适首先倡导的,用白话写作新诗也是他首先开创的吗? 从前,胡适自己是这样说的,人们也信而不疑。因为胡氏早在一九一六年留美期间,他就开始用白话写作新诗。不久,他的一首小诗《蝴蝶》就在《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上发表了,时间是一九一七年二月,这些都是事实。郭沫若发表新诗开始于一九一九年。他在一九五七年出版并由他亲自审定的十五卷本《沫若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