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模糊语言学和心智哲学的"感受意"可以深入探究委婉语的生成和解读机制。对中英委婉语语料的分析表明委婉语生成的实质是基于语境需求,发话人刻意用隶属度不同的模糊语言代替直言表达;而对经模糊性策略处理后的"委婉语"的释读,则是受话人对"委婉语"所激活的自身认知域意象的系列"感受意"心智活动进行提炼推理的过程。模糊语言学揭开了委婉语的生成思维,而心智哲学的"感受意"诠释了其解读的认知心理,二者互为补偿,为会话含义的分析解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张拱贵先生主编的<汉语委婉语词典>为语料,把汉语委婉语系统作为一个原型-范畴系统来与认知理论中的原型-范畴系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探讨汉语委婉语的认知方式,揭示汉语委婉语作为原型-范畴系统的特点,为汉语委婉语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汉译佛经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尤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语料。中古佛经中表示性行为的委婉语如交通、交会、接、通情、同房,可以在词义和始见年代上供汉语词汇史研究者和辞书编纂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每种文化都有其特定的禁忌,而用于表达禁忌话题的话语却有一些共同点:即都有相应的委婉语,当然有时也会以直白的形式表达,主要由具体的语境决定。在此选取了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尴尬话题——上厕所,该话题在英汉语中各有其委婉和直接的表达法。笔者设计了六个语境,收集了一定量的在校大学生的中文语料和外籍人士的英语语料,从中比较英汉语在禁忌话题方面的异同点,分析背后的文化、社会和心理因素,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转喻理论为探讨委婉语的认知理据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理想认知模型框架下,转喻涉及两个类型的概念构型:整体与部分及整体的部分之间互换而产生的转喻关系。结合英汉相关语料,从认知转喻角度,对委婉语的生成机制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6.
委婉语是世界各种语言中的普遍现象.笔者尝试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来分析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和表现手法.提出了委婉语"忌讳"、"礼貌"、"掩饰"的三项交际功能,列举了委婉语中较常见的十种表现手法.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委婉语与禁忌语之间的关系.这对英语教学研究和英语言运用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主要应用“小三角’’理论,立足于礼貌语言句法,从句法单位(词语)的礼貌范畴分布,礼貌句类的形式特征,结合书信这种语体,以《傅雷家书》为语料,研究行为在线的“委婉客气”语言。  相似文献   

8.
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以往对于"死亡"委婉语的研究多基于语言形式、语义特征或功能归类。本文拟从宗教角度出发,对中英两种语言中"死亡"委婉语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中英委婉语的相异性和相同性,并对它们所折射出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英语委婉语"掩饰"功能的基本特征就是所表达的"表面意义"和未说的"实际意义"的不一致.委婉语掩饰功能反映在日常生活、政治生活及战争中;英语委婉语掩饰功能尽管在日常生活中被某些人当作欺骗宣传和强词夺理的工具在一些方面滥用,但只要正确理解委婉语和其掩饰功能的含义作用,注意不同的交际对象,分清不同场合,注意联系委婉语的文化背景,结合交际过程中的语言环境巧妙使用,它在交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存在着类似生物群落一样的语言群落,每个语言群落中包括许多语言个体及其变异形式,每种语言个体或其变异形式又包括各种各样的语言形式,委婉语就是一种具有避讳、掩饰、礼貌等诸多语用功能的间接语言形式。与生物物种的发展进化一样,委婉语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遵循生态学规律:委婉语间相互竞争,竞争的结果不仅使弱势委婉语走向衰落与消亡,同时也促进了现存委婉语"生态特征"的多样化,委婉语的产生、多样性特点、再委婉现象、语码转换机制、创新,都是与其赖以生存的整个语言生态系统协同进化的结果,其存在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1.
日语委婉的表现方式是日语语言典型的特点之一。其表现是采取较含蓄、较模糊、较暧昧的方式,如省略主语、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以和为贵"是日语委婉的表现方式的思想根源。朦胧的美景、闭塞的环境亦是影响其委婉表现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委婉语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现代汉语委婉语作了初步探讨,认为汉语委婉语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源于语言禁忌。"忌讳"和"求雅"是其产生的民族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评论话语是用来引起评论行为的先行符号,有直接评论话语和间接评论话语两类。早期对评论话语的研究侧重于静态描写其特征,结合自然语料展开的研究较少。对自然语料的定量统计结果显示,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性别、年龄等社会因素不同,对评论话语的选择和使用也存在差异。女性更喜欢使用主观性强的评论话语,并且更加委婉;南方地区常使用"我感觉",北方地区偏好使用"我认为"和间接评论话语;受教育程度越高,评论话语的使用越全面丰富。  相似文献   

14.
使用委婉语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英汉两种语言也不例外。它们既有相同但更有差异。本文通过对英汉部分委婉语的比较,试图对跨文化翻译中如何实现委婉语翻译的"信"作一些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动词"以"早在甲骨文时期就已出现,随着语言的发展"以"字逐渐虚化为介词、连词。本文以出土文献《战国纵横家书》为语料,分析研究其中介词、连词"以"的用法及功能,借以管窥战国中后期虚词"以"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以汉哈典型委婉语在死亡与殡葬、疾病与伤残、分泌与排泄、情爱与生育以及称呼五方面的对比入手,通过实例,发现汉哈委婉语同样大量运用隐喻机制、依托类似的女性社会文化、表达效果常常以正代反。与此同时,二者在"疾病"类、"死亡"类和"名讳"类委婉语中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据此,提出了对教材修订的建议和对教学对策的思考,并建议主要从二者的差异性入手进行教学指导。  相似文献   

17.
对"死亡"的委婉表达是中英两种语言共有的修辞现象,但又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为此本文从社会地位、宗教信仰、文体风格、情感色彩、表现手法、约定俗成等方面对委婉语"死亡"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尝试性的对比,揭示了其差异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18.
委婉语和禁忌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和语言交际手段,很多学者从语用学、语言交际等角度对委婉语和禁忌语进行了探讨。借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以及该理论的来源——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语言哲学观,分析委婉语和禁忌语的范畴化,揭示语言使用的实践意义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临时委婉语的生成机制存在自身的逻辑规律。自主性成分依托沟通语境的客观需要,彰显不同交流层次的寓意。在常规关系的牵引下,沟通主体双方利用心理距离长短,决定语境表达委婉度的强弱。委婉度的传达诱致信息缓冲度的渗透,在相邻/相似的牵引下,到达识别"婉底"的旨意。依存性成分"婉底",作为说话意向性的表征,回归到沟通主体意向的自主性,完成了临时委婉语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英汉委婉语虽然存在一些共性,但是因为两者的发展历史不同,产生的文化背景不同,社会价值观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两者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正确翻译委婉语对于实现跨文化的顺利交流非常重要。文章首先比较分析了英汉两种委婉语的差异及其功能,然后从跨文化的角度及"功能对等"的视角重点分析了委婉语英汉翻译需要遵循的原则及翻译策略,以便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