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东北十四年抗战中 ,中国共产党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抗战初起 ,中国共产党支持、参与民众自发的义勇军抗战 ,并组织义勇军队伍。在大规模的义勇军抗战失败后 ,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东北抗日联军 ,在日伪残酷的殖民统治下 ,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 ,坚持抗战。 1 940年后 ,为保存实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联越境到前苏联远东地区整训 ,同时抗联小部队一直在东北抗日战场上活动 ,为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东北抗日游击战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和深远意义.东北爱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响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枪,终于响彻全国,迎来了全国抗战爆发的新局面.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实际上是全国抗战的第一步,也是全国抗战的有力准备.它赢得了祖国东北的光复,对东北人民革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东北抗日联军在 1 4年抗战中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初创期、鼎盛期和后期。在东北抗联后期斗争史上 ,关于抗联越境的必要性与“战略转移”的提法、抗联是否仍然坚持东北抗日战争、抗联进入前苏联境内后党的领导及抗联在解放东北的斗争中的历史贡献等问题 ,值得进一步探讨 ,以助于对抗联历史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东北抗日联军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战中,东北中共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在政治建设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守人民立场;在思想建设中督促党员加强理论学习,改造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组织建设中发展壮大党组织,特别重视党员干部的培养;在纪律和作风建设中强调遵守党纪,对党忠诚.东北抗日联军的党建工作铸造了军队之魂,扩大了党在东北地区的影响力,丰富了党的建设内容与形式.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重温东北抗日联军的党建工作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努力建立了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鲜明的特点,即广泛的民众性、相对的稳定性、在共同纲领统一下的一致性、坚持抗战的坚定性、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具有典型性等。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早于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国抗战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胜利,为我党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在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统率的队伍里,有一位尚不曾为许多人知晓的平凡而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名字叫福间一夫。他是东北抗日联军中唯一的日本战士。为了反对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福间一夫于1938年6月在吉林省辑安县(今集安县)境毅然参加抗联第一军;并在此后日益艰苦  相似文献   

7.
东北抗日战争是全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31的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旨在灭亡全中国而首先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后,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人民率先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顽强斗争.在长达14年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地处祖国东北边陲松花江下游、黑龙江中下游以南、乌苏里江以西的广大三江平原地区,党的各级组织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以弱胜强,在极艰苦的条件下,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前赴后继,英勇不屈,歼灭了大  相似文献   

8.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及其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成功解决。奠定了持久抗战的物质基础,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壮大了抗日力量,削弱了封建势力,为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连捷 《理论界》2008,1(4):116-117
围绕中共中央如何控制东北的战略决策的制定为主题,陈云在参与制定东北解放战争战略方针的同时,为建立北满、南满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陈云在建设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中的努力,为夺取全东北乃至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唯一取得胜利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伟大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抗战的最前列,担负着领导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高举抗战大旗,以民族大义为重,动员全民族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全国人民进行英勇的抗日武装斗争.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了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接上期 )四、云南陆军讲武堂与云南辛亥革命云南辛亥革命 ,是由滇西腾越起义、昆明“重九”起义、滇南临安起义所组成。这三次武装起义 ,特别是昆明“重九”起义 ,讲武堂革命师生是主要策划组织者 ,是起义过程中的直接领导指挥者和积极参加者 ,革命成功后 ,讲武堂师生又是新政权的积极建设者和组织者。⒈讲武堂师生是起义的积极策划组织者1911年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汹涌澎湃 ,清王朝处于大厦将倾 ,风雨飘摇之中。毗邻云南的四川 ,保路运动正轰轰烈烈。接着 ,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覆灭的丧钟 ,风声所播 ,“滇中军界跃然欲试。”[98]云南…  相似文献   

12.
论云南陆军讲武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陆军讲武堂存在时间长、规模大、培养人才多 ,在中国近代军事学校教育史上很有影响 ;在军事教育与学校管理方面很有特色。云南陆军讲武堂革命师生组织策划并参与了云南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云南陆军讲武堂在军事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 ,予我们今天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贾熟村 《河北学刊》2004,24(5):155-160
太平军在早年 ,分别男营女营 ,实行圣库制度 ,纪律严明 ,战斗力甚强。后来 ,成员日益复杂 ,粮食供应困难 ,男女混杂 ,纪律日坏。太平军兵由将招 ,饷由将筹 ,形成以家族为核心、以同乡为外围的大大小小的集团 ,较清军的绿营兵有较强的战斗力。久而久之 ,其弊端也突出显现 ,各集团之间互争雄长 ,互相仇杀 ,损失惨重 ,成了太平天国终归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郭呈才 《晋阳学刊》2011,(5):106-108
南北统一之前,出于对袁世凯的暂时警惕,黄兴发起成立了“陆军将校联合会”,主张军队政治化,反对军队国家化,开创革命军队政治工作之先河;南北统一之后,听信袁世凯发扬共和谨守宪法的誓言,黄兴退至军队国家化立场,亲手取消了“陆军将校联合会”。陆军将校联合会的命运轨迹,清晰折射出黄兴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生券军、熟券军都是活跃于宋末及元代的军事组织。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形成于南宋,是以会子支付军饷、从外地抽调兵士镇戍边境的军事组织,属于镇戍部队,后者则定居于当地;前者多承担战斗任务而后者主要负责屯田。元代,生券军有征伐、镇戍、屯田和侍卫职能,熟券军的职能同生券军接近;二者都属于新附军,政府对其秉持着非兵即农、不为兵则屯田的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16.
西路军精神是西路军数万将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就的瑰丽诗篇,是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的集中展示。本文从西路军精神的形成、主要内涵、历史地位及时代意义等方面,对这一伟大精神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秦树才  陈平 《学术探索》2010,(1):127-132
绿营兵研究始于清咸丰年问,在20世纪40年代后有了较大发展。百余年来,学术界从绿营兵整体、分布区域以及军费和俸饷、名粮、马政、汛塘等专题方面对绿营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今后,应从整体上比较绿营兵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营制和兵额变化,加强汛塘制度等薄弱专题、绿营兵与八旗兵关系、绿营兵作用的研究也应进一步拓展研究资料的搜集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国民革命军战区是国民政府在抗战爆发后设立的战略单位。本文从历史实际出发 ,考察了战区由初设到全部裁撤十年间发展变化的梗概及其设立的深层动因 ,在此基础上 ,对国民革命军战区进行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阐释了以德治军与依法治军互补性关系得以成立的前提 ,以德治军与依法治军的互补作用 ,以德治军与依法治军互补作用的结合对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及德法兼行、共治我军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0.
刘铁铭 《广西社会科学》2006,(1):123-124,134
湘乡的文化底蕴包括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和社会的等诸多方面,湘乡是湘军的发祥地,对湘军建设具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