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农业社会里,位于社会中心的是绿领阶层;工业社会里是蓝领阶层;20世纪高度工业化的社会里则是白领阶层;而21世纪将是灰领阶层。灰领阶层将成为知识产业社会的主力军。 所谓“灰领阶层”是指那些在决定经营思想、技术设计或市场开发等领域具有高度专门技能的人。他们是以头脑为资本,以脑力劳动为职能的人。这些人有开辟新产业社会的创造力,有被称作“无穷经营资源”的脑力。对企业来说,要在21世纪的经营管理中取胜,则必须重视“灰领阶层”的能量。如何确保拥有具备优秀头脑的专家?如何去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一直是中国的头号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外国专家来到中国农村,给农民带来了先进技术、新品种,促进了农业生产,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相似文献   

3.
《论语》里有一句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思是,不在同一条道上的人,不属同一阶级的人,不是同一立场的人,就应该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来。在阶级分明的社会,孔子显然是在为自己的利益集团说话,这也是情有可原的,但到了现令这个多元文化相融、开放开明的社会,如果还这样认识,那么我们的思想就过于狭隘、过于禁锢了。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信息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与重要途径。农村信息化建设能够改变传统的农民获得科学技术与农业发展成本的方式,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正确认识农村经济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旱农研究是我的生命,我的实验室就在中国西北广袤的土地上,在今后的人生中,我将不遗余力地与兰州大学的同行们,为提高旱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创造和发起的农村改革,使中国农民从半军事化的人民公社体制中解放了出来,他们在拥有了经营土地的自主权和种植权的同时,也拥有了脱离土地进城打工的自由权。以土地承包为突破口的农村改革,在给中国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同时,也大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和劳动力。那些在完成土地种植任务之后的剩余劳动力,便开始走进令他们向往迷恋同时又有些惧怕的城市,找一些城里人不愿做的工作,在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为自己创造了一份收入的同时,也为中西部贫困落后地区培训了大批建设人才。 挣回了票子…  相似文献   

7.
东西方文化中,其中较大的差异便是东方国家较为重视集体主义,而西方国家更为重视个人主义。同处东方的中国与日本,自古以来便有着集体主义的历史传承,但因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下,也使得两个国家集团主义存在较大差异。
  从中日的集体主义发展的进程来看,两国都以“家族主义”或者说是集团主义为伦理标准。这种家族主义与古代东北亚地区的农耕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农业社会发展的初期,农业生产生活需要农民协作完成,所以在一个区域的人民相互协助,协作生产的互动性活动比较多。从而形成了集体活动的部落进一步发展成为集团。久而久之浓厚的集团意识也逐渐形成了。而日本的集团意识就是典型的起源于稻作文化。日本人的文化在以后的发展的过程的中,逐渐形成了生命-体感,“和”的精神,天皇观念,祭祀礼仪等方方面面,最终直接形成了日本社会所独特具有的集团意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为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以能够耕种的土地为基础形成的“农业共同体”,于是形成这种传统集体理念的根源。中日两国从古至今都是崇尚以国家利益为先、先国后家、先集体后个人的精神,极端鄙视自私自利的个人利己主义。古代7世纪,日本圣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条宪法》中第一条就规定了:“以和为贵,无忤为宗”,强调以天皇为统治中心和精神中心的国家集团意识。1868年日本政府颁布的《五条誓文》中更是要求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大展经伦”,这都足以体现在国家的发展中集团主义的突出重要性。中日两国都推崇个体要融于集体中、个体只有通过对集体的奉献才能最大化的体现个体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已经到来。在新的世纪里,以信息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和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新型经济的兴起,必将导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一系列变革。在这场大变革中,知识和教育的重要性将会日益凸现出来。因此,了解和探讨新世纪教育的特点,把握其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很少有一种技术能够像电子信息网络一样对社会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在新的世纪里,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壮大,整个社会将面临全方位的解构和整合。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也必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传统制度化教育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国际人才交流》2010,(4):22-22
3月17日至18日,大连市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与金州区人事局、金州区科协在金州区大魏家街道和七顶山街道联合举办了农业技术“二次引智”暨春耕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公益惠农活动,这是大连市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为促进大连市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加快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对省外成熟的引智成果实施“二次引智”的一项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0.
知识农民,21世纪的新型农民 历史已经跨进21世纪,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经济竞争空前激烈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微软公司的老总比尔·盖茨提出了“知识工人”的概念;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培育一大批“知识农民”,则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确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有很多对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理论批判,本文以西方经济决定论作为切入点,着眼于意识形态来进行中西方对比,并且详细对资本阶级国家职能的意识形态进行分析,并透彻地阐释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公元21世纪的10月21日。甘肃省定西下。城外,灿烂的高原阳光从蓝得透明的天空中撒落在干旱的土地上。周围的坡地和干涸的河流赤裸裸地、静静地在那里躺着。城内,“金大地”公司的车间里,发出一阵阵隆隆的声音。这天,景耀武走起路来腰板都拔得挺直,胸脯挺得高,精神更加饱满。整个小小的定西城在沸腾。原来,一套价值1000多万人民币的荷兰速冻薯条生产线今日正式开工投产。成功,在金秋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3.
朱海涛 《人才开发》2005,(12):49-49
乡土人才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催化剂”,是农民致富路上的引路人。由于他们身居农村、贴近农村、贴近农事,尽管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在长期生产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探讨出有效的技术措施。他们活跃在农村这片土地上“,知农、爱农”“、知技、传技”,成为群众欢迎的“土专家”、“田秀才”。因此,目前在部分乡村还缺乏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少数农民生产仍是沿袭传统模式,措施不力,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把乡土人才作为资源开发新的增长点,构建好科学合理的机制,开发和利用好乡土人才,让乡土人才真正的“香”起来,将会使农村出现“培养一…  相似文献   

14.
公元21世纪的10月21日。甘肃省定西市。 城外,灿烂的高原阳光从蓝得透明的天空中撒落在干旱的土地上。周围的坡地和干涸的河流赤裸裸地、静静地在那里躺着。 城内,“金大地”公司的车间里,发出一阵阵隆隆的声音。这天,景耀武走起路来腰板都拔得挺直,胸脯挺得高,精神更加饱满。整个小小的定西城在沸腾。 原来,一套价值1000多万人民币的荷兰速冻薯条生产线今日正式开工投产。成功,在金秋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5.
青年博士杨其长由于姓杨,因此常有人开玩笑,称他为“洋”博士。他自己不无解嘲地说:“其实,我是与中国的农业和农民有着割不舍情感的地地道道的‘土’博士。”杨其长博士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的贫困生活使他渴望读书,渴望知识,渴望长大后能改变农村的面貌。1981年上大学时杨其长依然选择了农业——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系;1985年毕业后考入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研究生,1987年8月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从事“设施农业与生物环境工程”方面的研究至今。1996年3月通过在职攻读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十多年来,杨其长博…  相似文献   

16.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短短20字的定位,涵盖了多方面意义。出国农业培训促进了农业的生产发展、农民的生活富裕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对20世纪20~40年代不同领域爱国人士提倡“体育救国”思想的比较研究,研究中发现,不同阶级、不同地位的爱国人士对“体育救国”都有“强国必先强种”共同的认识。文中比较爱国人士“体育救国”思想相同点的基本核心内容是以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目的在于提高身体素质,改变萎靡心态。不同点是几位爱国人士的“体育救国”思想的实践途径不同。其归宿点都是强国强民、提高人民队伍的战斗力。这些爱国人士的“体育救国”观点,不只是在当时时代背景下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现今我国在国际中竞争中,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兼顾当代利益与后代利益的全面的社会发展。它的人类世纪坐标轴可表述为:时间上的连续性——兼顾当代与后代、控制人口、提高素质、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空间上的立体性——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并举。 世界发展史,从根本上说,也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史。人类文明,从以土地和人力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形态发展到以机器和资本为基础的工业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的国家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在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复杂环境里,坚持这样的教育方针是极为重要的。 现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很快,去年高校招生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但我们国家人口多,人人都上大学仍是不现实的。也不是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封建时代,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这里面有着封建…  相似文献   

20.
在十六大报告中,有两处完整的提到知识分子。一是“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二是“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在这里,知识分子都是与工人、农民、军人、干部并列,作为党的阶级基础的组成部分出现的。由此出发,知识分子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知识分子就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当前,组织、人事部门对知识分子的统一口径是界定在“具有中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