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邂逅女书1982年,中国湖南都庞岭山区的一位老妇人对我说,她上一辈的妇女会写一种“蚂蚁字”,因为形体像蚂蚁而得名。这种文字只传女人,不传男人,当地又称为女书。在中国古代,只有男人才有资格去读书识字,而妇女只能呆在家中,所以妇女把汉字称为男书。她们将女书写在扇面上、巾帕上、纸上和书上,也有人把女书织在花带上、花被上。据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这一带每个村庄都有能够读写女书的妇女,许多家庭也收藏着女书的纸扇和巾帕。但是在“文革”中,女书被作为“四旧”统统烧掉,任何人不准保留收藏,所以就找不到女书原件了。人们都说,女…  相似文献   

2.
一种流传于上江圩乡一带的古文字,自1985年公诸于世后,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这种文字当地人称为“蚊形字”、“蚁字”、“女字”,专家们称之为“女书”。“女书”与其他文字相比,奇异之处有:一、字形、结构不同于现在的方块汉字,也有别于甲骨文、西夏文、金文等,字体右上左下呈菱形,笔划纤细娟秀,结构匀称巧妙。二、它是一种表音文字,且一音多义。三、它记录的是当地土语,吟唱时也用土语。四、其传授、创作、欣赏只局限于这一带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女书”作为妇女的一种专用文  相似文献   

3.
<正>早就听说江永女书之乡姑娘出嫁要“坐歌堂”。她们离娘哭嫁、用唱女书来相互劝慰的乡土风情像一块磁铁久久地吸引着我。已是午后申时了,听说就在今晚有“坐歌堂” 的场面,我匆匆从江永县城出发,赶到三十里外的上江圩镇浦美村,要亲眼目睹“坐歌堂”的风彩。掌灯时分,新娘秀秀家里摆设  相似文献   

4.
女书研究综述杨仁里自江永女书这一特殊民间文化事象被揭示以来,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极大兴趣,可以认为这是本世纪以来国际文化人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笔者在江永县民族工作部门供职,若干年来,留心于此。兹应《民族论坛》杂志社之约,特撰文综述。采掘研究三十...  相似文献   

5.
<正> 目前,江永县红艳“女书”馆正式开业,“女书”工艺产品首次走向市场。馆内集“女书”特色的字画、图案、刺绣、编织、雕刻、安装设计、书法等三千余件作品展览和销售于一体,产品内容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女书馆所有的产品均把妇女文字——“女书”绣在手绢或编织上,描  相似文献   

6.
女书文化研究20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女书的被发现、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二十年来女书文化研究已引向深入,成为一门独特的学科。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南民族学院女书文化研究中心将“女书”从江永乡间农妇手中迎上学术殿堂,既而推向世界之后,“女书”一时成为了海内外专家学者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作为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女书不仅在文字学、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文化史、妇女学、民俗学、民间文学等多种学科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女书本身的功能、文学性和艺术性也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中南民族学院女书文化研究中心将“女书”从江永乡间农妇手中迎上学术殿堂,既而推向世界之后,“女书”一时成为了海内外专家学者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作为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女书不仅在文字学、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文化史、妇女学、民俗学、民间文学等多种学科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女书本身的功能、文学性和艺术性也  相似文献   

9.
<正>有一种文字形似蚂蚁,由女人创造、使用,专门写女性生活、情感,它只传女人、不传男人,她就是江永女书——全世界独有的女性文字;有一位老人年至耄耋,身居陋室,两度  相似文献   

10.
晓岸 《民族论坛》2002,(7):19-20
流传千年的江永女书,在强大的男权文化的统治下, 顽强地固守着一块属于女性的自由天地。它以一种孤独而鲜活的形式,浸润了女人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漫长的岁月里,它不仅见证了女人的快乐与悲伤,而且成为了女人生命中最温暖的精神慰藉。 要追索女书与江永女性生命的关联,就不得不提及到这一带妇女中流传已久的一种古老习俗:“结老同”(又叫“结老庚”)和“结姊妹”。所谓“结老同”,是指岁数相同的女性结为伙伴;岁数不同的则叫“结姊妹”。结拜的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论坛》2013,(11):56-57
女书习俗,俗称“女书…江永女书”,是人类迄今发现的唯一性别文字,是瑶族女性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用以表述其思想情感、道德取向、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独特形式,主要在江永县上江圩镇及其近邻一带流传。  相似文献   

12.
10年前的一天,成都女盲人张蓉用乞讨得来的钱帮助了一位被小偷偷了钱包的病人,她的这一善举由此打动了到成都旅游的台湾女教授李丽辉。从此,女教授全力资助这位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善良盲人。在李丽辉十年如一日的无私资助下,盲人张蓉不仅重见了光明,还成为了两家按摩医院的老板……  相似文献   

13.
<正>女书这种奇特的文化现象有太多让人难以解开的秘 密。比如它到底是怎样产生的?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为什么仅在上江圩及其周围方圆不到百里的范围内流传,而且独为妇女所使用?对于这些问题,史志不载,族谱碑文也不述。很多年来,它就象一支遗世独立的幽兰,静静绽放在都庞岭下的潇水两岸,孤独地芬芳着。  相似文献   

14.
尔孜古丽:中国第一位维吾尔族女伞兵肖阳,全瑞涌她本是一位普通女性,却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信念,超越了自我,创造出了惊人的业绩。尔孜古丽,中国第一位维吾尔族女伞兵,跳伞1988次,荣获10枚奖牌,4次打破全国跳伞纪录……1972年,中国“乒乓外交”打破了中...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1927年版的“雪冈”、1936年版的“新雪冈”和1949年版的“雪阿”3个品种共11枚藏铜币所作出的表面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杂质元素含量随着年代的推进而降低,这体现了冶铜技术的进步。结合文献中有关西藏造币所用铜料来源的记载, 笔者对清末至解放初期藏区内流通机制铜币的铜料来源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女书文化主要是以江永县上江圩镇及其邻近一带的妇女所专用的一种特殊区域表音文字体系为内核,当地妇女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用来表述其思想情感、道德取向、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地域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大家庭中独一无二的性别文化空间。女书文化是国家的瑰宝,是先辈们勤劳和汗水的结晶。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维护女书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继承、发展和创新,提高对女书文化传承与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任里 《民族论坛》2002,(7):21-23
<正>关于女书文字的起源,在上江圩一带流传着许多美丽 动人的故事。 一说很久以前,上江圩一农家生下一女婴,体重9斤,故取名九斤姑姑。九斤姑娘自幼天资聪慧,纺纱绩麻,织布绣花,无所不精,是她异想天开地创造了记载土话的女书。  另一传说是:宋朝时,江永上江圩荆田村出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叫胡玉秀(有的说叫胡秀英),因芳名远播,被选入皇宫为妃。进宫后不久,遭冷遇,胡玉秀心中苦闷异常。她想写信向家人倾诉苦情,又怕太监发现,于是心  相似文献   

18.
历代"女书"文本由于大多随着所有者的逝世而被焚化或作为了殉葬品,所遗存下来的"女书"作品数量并不算多,但是其作品内容却是多元化的,其具有的文化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本文拟从女子服饰与形象美、妇女娱乐活动、农家情趣、劝善戒恶、地方记事等五个方面论"女书"作品内容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女书"具有文字的基本社会功能,能够成为思想表达的工具和情感交流的载体,而且在以"女书"为纽带进行联系的江永地区女性群体里,"女书"成为提升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自作者来稿——《西游记中“西梁女国”故事的形成与素材来历探索》中的第八、九两部份。作者在原稿的《写在文前的话》中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将一个当时已流传几百年、渊源于民间说唱的“唐僧取经”的故事作胚胎,大加改造写成的长篇章回体市俗小说。其主旨基本上是对佛道等宗教持批判态度的。由于受历史时代局限,书中提到西陲地域、国、族乃至地方风物传说等,至今尚未多见有专文探讨过的就是“西梁女国”故事。作者认为,探明这一中古年代位于祖国西陲的“女国”与中原的交往、关系和影响,不仅可以对吴承恩创作选材、构思有进一步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汉藏两族人民留于民间的友好情谊。因而,无论从古典文学、通俗文学、民俗学研究角度,还是从民族史学研究角度来看,本文所进行的探讨,“未必就全无裨益”。基此,作者分别就:从《西游记》里的“西梁女国”溯谈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的“女人国”;“西梁女国”素材来例探源;“西梁女国”、“女人国”故事文字中反映出的汉藏人民间悠久交往情谊等内容分作九个题目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探讨,并“附带点滴建议”,全文三万余言。作者希望藏汉等各族学人、海内外专家和广大读者“多予绳教”。鉴于刊物篇幅所限,我们仅选登全文的第八、九两个部份,并冠以新的题目,供读者一飨。并向作者表示歉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