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李安林 《学术交流》2007,6(7):26-29
政治权力制约问题,自古以来一直备受人们关注。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政治权力制约理论的梳理,批判性地吸取各种理论经验,提出制约政治权力必须从社会与政治的互动角度思考,即要将政治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置于多元均衡而和谐的社会结构之中考察。本文认为,这样才能推动政治权力制约理论的深入研究,从而促进我国政治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完善,进而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宋洪兵 《求是学刊》2015,(1):165-172
周秦之际的巨大变化之一,就是监察活动的制度化与专门化。在先秦诸子中,唯有法家能够为这种制度的兴起提供理论依据。韩非子秩序优先的前提下强调君尊臣卑伦理的绝对性,主张君臣异利,在政治领域强调以权力监督权力的重要性。韩非子的监察理论,强调以"法"、"术"、"势"一整套规则体系来规范和引导君臣关系,加强君主对人臣权力的监管。他的学说,对秦朝监察制度的创建以及汉代监察制度的实践,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完全的权力"和"绝对的权力"是现代国家主权理论最重要的理论渊源.教皇和教会在政治和法律理论领域作出创造性贡献是出于激烈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教皇英诺森三世发明了"完全的权力"论证其权力的至上性,以便在与神圣罗马皇帝和诸王的斗争中占据政治和法理上的优势;教会法学家约翰·条顿、劳伦修斯作出了有力的推动;奥斯蒂恩西斯则创造出"绝对的权力"和"普通的权力"这一重要区分系统地阐释了"完全的权力",深刻地改变了西方政治观念的走向,现代国家主权理论正是在这一理论脉络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2008年金融危机加剧了多国对国际金融体系权力分配不合理的质疑,坚定了金砖国家改革体系权力结构的决心。根据现实建构主义理论,权力结构能够协调体系内权力与认同的博弈关系,即约束七国集团的权力并使各国对体系保持认同,从而维护体系的稳定与发展。因此,金砖国家需要在当前权力再分配的关键期,增强金砖国家作为改革主体的实力,推动权力从发达经济体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完成权力结构的良性改革,从而推动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5,(3):89-91
本论文剖析了国家政治权力概念、权力来源、权力目的性与工具性。除了传统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界定的权力来源外,"软实力"和"政治行为体的叛逆行为"也是权力的重要来源。国际政治权力的本质即是国家利益,而国家利益的维护工具即是国际政治权力。国际政治权力具有目的性和工具性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6.
王晓慧 《社科纵横》2012,(4):126-128
州和县是清朝政治体系中最基层的单位,负责处理地方性的事务。官、吏和士绅作为地方权力的代表,在实际的权利运行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形成多重权力结构的局面,在相互的合作与斗争中共同实现着对地方的治理。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政治的发展史上,古代的日本政治长期在权力与权威分离的二元权力下运行,但在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 "王政复古"后,近代的二元化权力体系由古代单一的二元化权力体系嬗变为多重的二元化权力体系;战后,二元化权力体系表面上似乎已不存在,但依然在象征天皇制下的议会内阁政治中隐性存在.  相似文献   

8.
余新 《社科纵横》2009,24(1):68-69,7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权力运行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坚强决心,对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关注和研究执政中的权力、执政能力、执政基础、执政途径问题。一旦权力失去监督,必然会导致权力的腐败和滥用,严重影响党群关系、政群关系,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妻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决策体制是中国政治体制的中枢系统,也是决定中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决策体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创建新中国的长期历史中形成的,具有其历史合理性。决策体制从建立到改革开放前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决策权力日趋集中的体制,存在着决策结构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制度化程度低、偏重经验决策、决策过程封闭和缺乏自我修正与调节机制等弊端。改革开放后,决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在决策结构、决策方式和决策机制三个主要方面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建设。决策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以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为导向的决策体制改革,成功应对了中国由经济和社会迅速变迁所带来的各种挑战。从政治发展的角度看,决策体制改革呈现出的基本趋势是:从个人决策向民主决策、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从决策组织高度集中向决策组织结构分化、从封闭式决策向开放式决策、从被动参与决策向自主参与决策、从决策非制度化向决策制度化转变。一个中国共产党主导、多方参与、科学论证、过程开放、依法运行的决策模式在决策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
政治稳定涉及政治体系、权力结构、政治过程以及社会政治心理等四个方面.转型国家普遍面临政治稳定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社会转型所产生的社会分化和政治分化引起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制度性机制缺失而无法消解政治分化所造成的既定共享预期错乱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交流运行方式失范.在理论上,每个转型国家都具有不同的内部状况、面临不同的外部环境,因而其政治稳定的表现层次和形式也不同.目前,中国的政治体系和权力结构是稳定的,但政治过程和社会政治心理则呈现出隐性的不稳定运行状态,因而需要从权力结构的高度去调适政治过程和重建稳定的社会政治心理,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中国稳定地实现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与国家政权建设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 0世纪初以来 ,国家政权建设就是我国现代化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前半个世纪 ,由于不能消除赢利型经纪体制 ,各种国家政权试图进入乡村社会的努力都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新政权成立以后 ,国家通过人民公社体制将国家政权直接深入到乡村社会之中 ,实现了政治的一体化 ,虽然摧毁了旧的经纪体制 ,但也毁坏了乡村社会传统的“权力的文化网络”。村民自治则是国家政权在乡村社会重建的一种方式 ,通过它国家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和整合。  相似文献   

12.
公共权力监督的"软件系统"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权力监督"软件系统"中有权力特性系统、人性系统和政治文化系统等三个子系统.权力特性既存在于公共权力监督之中,又作为公共权力监督的对立物与公共权力监督彼此消长;人性是塑造权力特性的直接因素,而公共权力监督拥有引导掌权者的人性及其所支配的权力特性的巨大能量;同时,最有能力重塑人性并开拓监督空间的政治矢量当属政治文化的世俗化.  相似文献   

13.
海权概念的系统解读与中国海权的三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权可以分为狭义海权和广义海权,广义海权是一个概念体系,包括观念层次的海权、战略层次的海权、权利层次的海权、权力层次的海权、利益层次的海权。从政治学角度看,海权包括海洋权力、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三个部分。研究中国海权,可以从逻辑向度、历史向度、现实向度三个维度展开。发展中国海权,需要从观念层次、战略层次、权利层次、权力层次和利益层次全面推进。目前,我国海权在形式上表现为海洋权利的维护,在本质上则表现为海洋利益的维护,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能否得到有效维护,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强大的海洋权力,判断海洋权力大小的基本依据,则是中国能否建立一支强大的海空力量。  相似文献   

14.
如何全面提高领导班子的素质是摆在全党面前的重大问题.第一,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第二,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第三,加强团结,形成合力;第四,廉洁自律,塑造良好形象;第五,刻苦专研,全面提高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5.
崔保锋 《阅江学刊》2012,4(3):48-53
政党软力量与政党硬力量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共性在于二者都是政党对其他社会个体、团体施以影响的一种能力、一种方式;区别在于二者有不同的力量来源,且在性质、方式、资源上彼此迥异。政党软力量功能的发挥,寓于政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政策主张等政党因素功能的发挥之中,是政党应对社会政治生态变革挑战的利器,可以巩固政党的社会基础,改善政党形象。政党软力量观是指政党对于自身软力量的基本态度、观点及总体认识。正确认识并准确把握“政党软力量观”的科学内涵应着重把握三方面内容:一是政党对于政党软力量功能的基本认识;二是政党软力量在政党力量体系中的地位;三是政党文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十七大以后被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结合部分学者的理论思考,可以将软实力的概念理解为某种形态的文化及其蕴涵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感染力、吸引力与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助于消解文化冲突,推动综合国力的提升。可以从和谐世界理念推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华传统文化彰显三个方面着手,构建以文化为核心的中国软实力战略。  相似文献   

17.
蔡宝刚 《求是学刊》2016,(2):114-12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将法治社会建设提高到与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建设一体建设的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法治社会建设备受关注。法治社会的主旨是社会领域的依法自主治理,法治社会建设主要应由社会权力来推进,社会权力是催生法治社会的主要动力引擎,社会权力的健康成长和机制运行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关键因素。要认真对待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就要认真对待法治社会建设,要认真对待法治社会建设就必须认真对待社会权力的引擎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方海权理论带有浓重的海洋霸权主义色彩。中国海权是海洋主权、海洋权利和制海权的统一,具有自卫性和有限性。由于我国宪法未设"海洋条款",海权的法律保护存在宪法缺失、立法相对滞后及体系不平衡等不足。通过宪法保护海权有其必要性,解决海岛及海洋争端和提升我国海洋执法的正当性也需宪法提供明确的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为"海洋条款"入宪创造了契机,海权的宪法保护路径在于:增设涉海条款直接保护和授权普通法律间接保护。  相似文献   

19.
死刑渐废论者的逻辑是:死刑不合理、不人道,但是在当前中国,由于国情、文明程度的特定性,又具有合理性,这是一个矛盾的结论。不合理的就应该摒弃。将传统文化、文明现状以及民众的态度与死刑的废止结合起来是知识者的精神自虐。正如死刑存在的原因从来不是民意一样,死刑废止的阻力也从来不是来自于民意。哲学家并不掌握死刑存废的政治权力,正如死刑的存在最有利于政治权力的贯彻一样,终结的动力来源于国家政治权力,来源于国家政治权力的代表者——政治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