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现代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来讲,也是企业培训的竞争。未来企业,获得优于竞争对手的唯一途径,就是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重视培训、重视员工全面素质的提升和企业文化的认同,把企业建成学习型组织,通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是企业获得发展的最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培训工作,以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然而许多企业在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开展培训后,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经过仔细考查后,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都制定了自己的培训计划,但“真正”行之有效的并不多:有些企业还建立了自己的培训课程体系,但未与需求“真正“进行很好地匹配。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要从建设良好的企业培训文化入手。  相似文献   

3.
国内企业,在观念上重视培训的越来越多,各类培训项目“呼天抢地”地在企业问风行,但是真正从中尝到甜头的企业却没多少,许多企业迷失在一个又一个培训的陷阱中。企业培训之所以会迷失在陷阱中,就在于培训的目的和观念不明确。因此,企业在培训之前,有必要先明确培训的目的和观念,然后针对培训目的和企业特点采取相应的培训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泰善 《人才瞭望》2004,(6):40-40
国内许多企业对培训的态度是“我们自己来培训”.拒绝与咨询公司合作.在企业内部培养培训师或聘请专业培训师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进行培训。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但是这种闭关自守的做法长期下去.企业文化容易固化,企业员工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丧失了活力,积极性受到打击,与培训的目的背道而驰。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并走出了这个误区,更多采取了与咨询公司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5.
企业中人才的高流动率使培训工作面临这样一种困境: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培训工作上,培养了需要的人员,但却留不住,最终是为别人做嫁衣,得不偿失。这样一来,即使企业高层管理者认识到培训对企业的特殊意义,也会减少对培训工作的投入。另外,对于“没招好人“这个问题,有些高层管理者认为只有通过人员调整来解决,而不是通过培训来解决。  相似文献   

6.
蔡文 《人才瞭望》2005,(11):68-69
关于培训的投入产出关系,时髦的调侃是:“如果培训是可以的,那还要老板干什么?”不是说培训一点用没有、一分钱也不该花,培训也无法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症结在于企业是否能够区分“培训的能与不能”:每一阶段、每一层面,哪些事情是培训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培训做不到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而培训作为人力资本的增值方式备受企业青睐。但在许多企业的培训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培训不培训一个样、培训后员工流失等不合理现象,企业虽然将培训提到重要的高度,但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提升培训的效果呢?这就要抓住培训中的几个关键点,从而使培训工作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开展,  相似文献   

8.
苏华 《人才瞭望》2005,(12):74-74
“人力资源”这个词进入我们的意识也就几年的时间。在我们还没有弄懂这个词的意思的时候,似乎所有企业的人事部都已经改名了,叫做“人力资源部”。无论是“人事部”还是“人力资源部”,企业培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培训是企业生存与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营销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很重视营销培训,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企业领导们总是把对培训的重视与投入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营销决策者也不知道怎样去定位自己的企业培训。  相似文献   

9.
李开云 《人才瞭望》2003,(10):35-35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培训都能提高员工的素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作者李开云就“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培训”这一问题,对三位嘉宾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0.
如何使员工培训成为“有解”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工培训是企业为提高劳动力的产出水平而进行的针对员工素质的投入过程。有投入就要有产出,这是顺理成章的,然而不少企业的培训却是“无解”的,即培训没有对事后的企业经营产生作用或作用甚微。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活动,要想克服单位工作性质、教员水平、培训场地和职工队伍实际状况的影响,提高培训效果,就要注重“活”。  相似文献   

12.
陈科  吴绍琪 《人才瞭望》2007,(11):78-79
一、企业培训工作瓶颈的成因 (一)缺乏对培训地位的足够重视 搞好企业员工培训不仅需要具体从事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人员的努力。而且更需要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领导的重视。事实证明,一个企业培训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领导。但是,目前一些企业领导未能将培训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缺乏与企业改革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培训观念,对“员工开发需要投入”也似乎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现代管理必须注意发挥“人”的作用,围绕“人”来构筑企业的核心能力。培训作为开发与发展人力的基本手段,已突破其原本的纯教育意义,而是一种学习,一项组织职能,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照我国企业的实际,培训工作的开展还相当不够,企业培训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到位。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企业培训在总体规模继续扩大的同时,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对培训的需求,由原来的学习知识逐渐转向解决问题。适应培训需求的总体增长,越来越多的机构进入到培训行业。但是,相对于培训需求的转变,培训机构的转型则明显滞后。于是,很多培训班招生人数渐趋下降,培训机构戏称“培训的春天已经过去“。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政企人本管理研究院率先推出了“知识零衰减“工程,其中包括“双修特训”、“诊断式内训”等多种培训项目,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受到企业广泛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向征  李志 《人才瞭望》2005,(4):76-76
一、民营企业领导应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培训工作 企业优秀的人力资源是认同组织目标、愿意与组织共同奋斗的人群,而这些人力资源必须要靠企业自己来培养。研究表明,在培训中,企业高层领导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计划是否周密,对培训效果起着主导作用。民营企业中培训制度往往体现着高层领导的管理理念,也决定了培训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成功的培训管理尤其需要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参与和支持, 否则培训工作一开始就会夭折。  相似文献   

16.
《人才瞭望》2005,(6):76-76
在培训这个领域,尽管有不少企业经常让员工参加各种名目繁多的培训,把培训当成一种福利提供给员工,让企业与员工在学习中共同进步与发展,但也有另外一些企业,因为某些员工在培训后选择了另谋高就,让企业“损失”惨重,因此将培训拒之门外。针对企业对培训这两种较为矛盾的观点,我们不能否认其中存有一定的道理。对于不敢为员工制定培训计划并实施的企业,经过笔者整理分析,部分企业对培训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企业培训“外包恐惧症”有七大表现:一是一些讲师的组织性太差了,完全是按照自己的理论,不明白我们需要什么,不能根据现场的反馈及时调整。二是很多培训供应商都会将旗下的讲师能讲的课程汇总,做成一份菜单供我们选择,强调“他们有什么”,而忽略了“我们要什么”。三是在培训样品的提供上,培训师讲得有血有肉,很精彩,听起来也很实用。一旦让他们为我们正式培训后,味道完全走样了。  相似文献   

18.
陈适 《人才瞭望》2006,(9):71-72
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态势,而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关键在于如何对管理人员进行正确的培训、选拔、使用和考核。企业的管理人才也只有通过系统的培训才能获得,因此企业必须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方式有两种,即外部培训和内部培训,这两种培训方式不是绝对的分离,企业可根据情况搭配采用。出于企业内部培训在针对性、成本控制、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且可行性强,所以企业更应对其加以重视和研究。本文围绕内部培训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综合竞争能力,顺应当今世界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国有企业大都在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培养“知识型员工”活动,企业的经营者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培训工作形成的种种误区,造成了有的企业经营者一方面大讲员工培训重要的同时,另一方面既不愿也不敢进行培训投入,使得这些企业的培训工作方式陈旧、水平低、效果差,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剖析了国有企业培训存在的一些误区及其危害,以期对国有企业改进培训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相信每位培训者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每次都会挖空心思地用一些事例、数据来证明培训对企业的价值。有时真觉得郁闷:公司业绩好的时候,不会有人说培训有贡献,公司业绩一旦有点风吹草动,首当其冲的就是培训。培训似乎除了给企业增添一些好名声外,就是花钱。当然,现实情况不至于如此让人灰心丧气,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培训,进行有计划的投入。但是,企业经营者的质疑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培训到底给企业带来了多少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