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道教美学思想是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特色从三个方面区别于其他民族宗教的美学思想:一是它的神性美具有“此岸”化特点,它的宗教最高美具有“朦胧”倾向,二是它的宗教美学—伦理思想,以“忠”、“孝”为中心,具有较强的民族文化精神,三是它美学人性“内省”要求的基点和内驱力,因“承负”、“即身成仙”而更富吸引力。这使道教美学思想呈现中华民族文化特点,因而更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美学范畴源流与体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美学范畴阐释的二律背反导入,概略描叙了中国美学范畴形成的渊源及其发展阶段,提出以八卦《周易》为起点,以儒、道、骚、玄、禅等美学思潮为动因的见解,分析了中国美学范畴体系的三大特色:不离美感的符号系统,多元兼通的网络体系和“天人和谐”的生命结构。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如何在日渐同质化的形势下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成了一个时代的课题。作为旨在整理中国传统美学遗产的中国美学史学科的建构与书写,也面临着同样的情景。为此,我们特约了长期从事中国美学史研究的相关专家来共同探讨这一问题。这里刊发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大都围绕中国美学史学科建构与书写的切实需要,从较为宏观的层面上展开探讨。各自的观点不尽相同,旨在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更为广泛的关注和更为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论成玄英重玄美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玄英双遣双非的重玄美学以“空”代“无”,解决了老庄滞“无”在美学思维方式上造成的偏颇,他所构造的重玄妙境作为最高的审美境界、人生境界反映了修道者的终极追求,而圣人的“妙契重玄”更是大道"圆融无碍"之美的具体展现。作为宗教学家,成玄英在他的美育思想中也始终贯彻了重玄之思。重玄美学不仅是对传统道家、道教美学思想的发展创新,对后来道教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抟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唐宋之交承上启下的学者道士,陈抟的美学思想是丰富而有特色的.他毕生追求自由自在的人生,以审美的态度考察宇宙的生成和自然万物,强调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陈抟的宇宙生成思想、内丹思想为后人所传承,他的淡然恬静、寄意于山林水泉的审美境界对北宋的美学风格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张万福的道教服饰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唐代服饰文化总体倾向的影响,以张万福为代表的道教学者开始注意到服装的审美特点,从以前对道服的纯粹宗教性规定,转向对服装本身之美及所蕴含的伦理美学思想的研究,并利用服装艺术的特点对道徒进行审美教育,表现出有道教特色的服饰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道教历来的修炼思想中对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明确地将山水之好与宗教的修炼活动相联系的,当推东晋著名的道教学者葛洪。他对修炼环境的选择体现了以"道法自然"为原则,以"长生久视"为最终目的,以"神秘主义"为特质的环境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谭峭是五代时期最重要的道士和道教学者之一,著有《化书》六卷,在道教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迄今为止,对《化书》这样一部很有影响的著作的研究尚显薄弱,有些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对于《化书》的研究虽然还不够全面,但是已经有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索。本文拟就《化书》体现的哲学思想、社会政治思想、美学思想以及科学技术思想等方面进行粗略梳理,还望各位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道教的审美思想在民间文化中得到较充分的表现。明清时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道教的审美趣味与世俗人情融合在一起,折射出明清文人的审美趣味,同时,对“至善”为“至美”的审美形象的描写及推崇;将“痴”人形象作为真实无伪、纯真不俗的象征,反映了道教美学思想对明清文学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南朝刘宋时范晔既是史学家,也是文学美学家。于《后汉书》,首辟《文苑传》,成正史文人传记之先导。善在文史合议中发论,于前人史著,不惟评其史学价值,而且论其文学水准。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是其文学美学思想的集中表述,也是中古文学美学史的经典文献。首言文意为主,首分文笔界限,首以文学审美之法撰写史之传论赞词。发论与撰述珠联璧合,史思与文情桴鼓相应。范晔于中国史学-美学实有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美学史研究中"说清楚"有不同的层次。首先,要以简洁、通俗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标示西方美学思想的演进。其次,对一些表述简单的命题或术语作具体的、展开的说明。再次,阐明隐蔽的问题。最后,阐明貌似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回族穆斯林的对外交往,谱写了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辉煌篇章。研究历史上回族穆斯林对外交往方面的成就,对于改革开放的今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陕西西安楼观台道教宫观园林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其空间构成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探寻精神空间的设计手法,并通过对道教宫观园林景观的研究,阐述了道教美学思想在其景观空间构成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弹歌》之“续竹”不可作“属木”,“逐害”不可作“逐肉”,《弹歌》非为黄世歌,《弹歌》只能是后世追记或臆测古代之情况而形成之作品,而且《弹歌》的产生不会早于周代。《弹歌》的主题不是猎歌,而是孝子驱赶禽兽的悲歌。褚斌杰关于《弹歌》的高论特别值得学术界反思,几部中国文学史关于《弹歌》主题的错误论述也值得学术界反思。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以来,新疆始终是祖国领土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现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民族观和宗教观的视角,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与交流的历史层面,试述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历史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随着国门的打开,中西文化交流已成必然之势。王国维成为这种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对时代作出回应。他潜心学术,对时代作一种精神层面的关照,透露出明显的人文关怀倾向,其远见卓识至今仍不失深刻意义。他把交流意识熔铸到美学研究中,以学贯中西的气魄和胆量,作出了创造性的理论贡献,为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维特根斯坦作为20世纪分析美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其美学思想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涵义。维特根斯坦的美学思想包括五个方面:论"美学"与其概念的使用;论"生活形式"及其文化语境;论"语言游戏"、"家族相似"及开放的概念;论"看见"与"看似"的视觉之分;"日常生活美学"的内在取向等。  相似文献   

19.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富于悲剧性的杰出人物,本文多层面地分析了谭嗣同思想及实践的特点,从“没有超越就没有悲剧”,“既冲决网罗又未尝冲决的悲剧”,“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人格恶剧”等三部分揭示了谭嗣同思想及实践所体现的悲剧性意义,蕴涵深刻而富于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