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企业不完全契约的性质描述,揭示了企业治理的起源。从企业剩余权力安排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产权特征的比较以及对利益相关者专用性资产投资的分析,在逻辑上分别推导出股东单边治理和共同治理理论。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经验:企业本质是一种各要素所有者为了获取合作收益通过契约方式联结的集合;财产所有权是企业剩余权力安排的最终决定因素;无论股东的单边治理还是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都有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以总经理为研究对象,以总经理的企业任期作为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替代变量,研究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与企业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对于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而言,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与企业资本结构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以资产负债率度量的企业资本结构先上升后下降。因此,随着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应适当增加员工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相应的减少企业负债的比例,这一方面可以保护和激励其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另一方面则可以防止其管理防御行为;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控制权市场,完善企业的内外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的加剧及IT技术的普及等企业经营的内外环境的剧变,企业组织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人力资本相对于非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上升尤为显著.吴爱华博士所著的<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企业组织与公司治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在理论上对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创新型企业治理关键在于对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的激励与品牌声誉资源的维护.以进入权理论为基础构建创新型企业的共同治理机制,可通过剩余收益权分享、剩余控制权配置、风险共担、分工与授权等几个方面实现公平与效率.合作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共同治理机制可实现企业内资源配置的均衡与稳定,能够对研发人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形成有效激励,对品牌声誉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维护有助于保持企业的资源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不能在企业和员工之间转移的特性使得控制权纵向一体化及企业和员工共同持有公司股票两种办法无法根本解决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产生的套牢问题.但是,在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博弈中,收益分配的比重和高水平的股票未来收益的预期会提高双方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公司产权结构下,委托代理关系的主要矛盾之一是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或者说是对公司控制权的监督.在控制权失控和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具有物质资本专用性投资的大股东或创始人及其具有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管理层将出现相互敲竹杠以及侵占对方利益的可能性.国美公司内部创始人股东和CEO之间对剩余控制权的争夺及其管理层引入的外部不可更改的投资条款方案较好地诠释了这一点.文章通过修正Holmstrom-Milgrom模型,讨论国美集团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安排的效率问题,得出了合理的公司制度可以有效保护委托人财产权利的结论.该结论说明,提高代理人分享的剩余利益有利于降低专用性人力资本敲竹杠的可能性;股权制度安排应该遵循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专用性人力资本与非专用性人力资本共存的企业中,不管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专用程度如何,出资者与专用性人力资本拥有者共同分享企业控制权是一种有效率的制度安排;而不具有任何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普通雇员,只可能获取由外部劳动力市场决定的合同工资,不可能参与企业控制权的分享。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用2009-2011年沪深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纵向一体化和股权联盟两类专用性投资治理模式的治理效率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专用性投资治理上,相比纵向一体化,股权联盟这种混合治理模式效率更高;随着专用性投资的增加,更多的选择纵向一体化治理模式,并不能显著的提升企业绩效,但是,更多的选择股权联盟治理模式,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绩效。本文的研究深化了交易成本理论对于专用性投资治理模式选择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本特征与企业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本作用的角度分析了人力资本三方面的特征:人力资本是高科技企业价值增值的源泉,高科技企业的成长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本的投入;高科技企业中人力资本承担的风险高于一般企业;人力资本由于其专用性使其具有特殊的垄断力。基于人力资本的这些特征,提出在高科技企业中应该建立人力资本参与制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本的积累与投资。文章运用合作博弈理论,在对人力资本如何有效嵌入企业战略规划中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后,认为企业必须充分重视人力资本对物质资本的专用性,促使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较好地结合起来。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允许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将成为企业激励人力资本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特殊重要作用。然而,人力资本投资存在产权障碍和计量障碍,这导致其投资激励不足。因此,必须对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和人力资本核算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企业人力资本产权问题及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工作为企业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应享有使用、投资、收益等权利.然而,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等因素影响,造成企业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地位不平等,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产权不明晰、权益缺失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有关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的制度,明确劳动者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地位.并着力完善人力资本产权市场,以消除人力资本产权问题对员工激励以及企业发展造成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结构具有三方面特征:农地所有权主体的土地权利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弱化、土地产权存在着较大范围的公共域、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内涵不够完整。在这种产权结构约束下,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未来预期收益远高于现期收益,土地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在整个产权结构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会对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土地的剩余索取权价值包括社会保障价值、资产投资价值和未来增加价值。由于在现有制度安排下农户只能获取土地增值收益的小部分,因而农户倾向于采取等待策略,即拥有土地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土地流转差异,主要形成原因在于土地剩余索取权价值的实现程度不同。应该改革现有土地产权制度,加快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给予农民包括剩余索取权价值在内的土地流转收益,加快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速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制度经济学视角下,SPS契约表现为不完全契约,从而决定了剩余控制权的存在。由SPS剩余控制权结构产生的危害表明,国际管制组织对发达国家的剩余控制权要进行全面管制。中国受SPS契约剩余控制权的危害深重,因此,有效防范和化解发达国家设置的SPS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其必然选括。  相似文献   

15.
防止企业人才流失的人力资本产权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使我们重新审视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从而引出人力资本的产权概念,在阐述确立人力资本产权地位对防止企业人才流失的作用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确立人力资本产权私有制度、构建人力资本市场化定价制度、完善人力资本投资制度、创建完全的人力资本收益权制度、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制度和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本产权运行的法律制度等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流动的“马太效应”及政府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于人力资本地区之间流动的“马太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政府干预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必要性,认为人力资本产权权能受到限制或被删除是造成“马太效应”的根本原因。政府应认真研究人力资本的产权权能并加以维护。在此基础上从转变观念和职能、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发展教育、人才战略和发挥NGO作用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政府在解决这一关系经济发展全局性的问题上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产权界定及其经济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人力资本具有"人力"和"资本"的双重属性,这个特性决定了人力资本产权界定应遵循人力资本的特殊性质.人力资本产权包括所有权和收益权,承认人力资本所有权的私有性和人力资本收益权的可交易性是界定人力资本产权的基础,科学界定人力资本产权可以提高人力资本效率,优化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18.
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之间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风险投资中的控制权分配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以及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的个人利益.本文通过简单的模型分析了风险投资合同中控制权的分配和转移,认为控制权尤其是剩余控制权是一种"状态依存权",并且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是可分离的,且不必完全对应.这些结论基本符合融资控制理论的预测并得到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9.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产权及其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人力资本登上了历史舞台,而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所蕴含的生产力更是不容忽视。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使用是复杂劳动、无限劳动和创新劳动的统一。人力资本具有和物资资本不同的特征,产权特征是两者的核心差异之一。产权安排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企业管理效率的高低以及企业家努力水平的高低。人力资本的产权安排既是约束也是激励。如果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产权存在“残缺”,其价值的发挥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甚至会由于企业家对其人力资本的不当利用而对企业和社会造成损失。因此,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产权及其激励的研究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从产权角度出发,研究家族企业融资结构问题。以家族产权、财务资本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为基础构建家族企业产权治理的动态模式,分析家族企业产权治理模式的演进,那么初创期宜采取家族产权主导治理模式;成长期宜采取家族产权与(职业经理)人力资本产权协同治理模式;成熟期宜采取家族产权、(外部)财务资本产权、(职业经理)人力资本产权协同治理模式。家族企业融资应该是"家族资本"、"员工资本"、"社会资本"三位一体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