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选取28个二级指标,以我国少数民族八省区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竞争力评估测算.测算结果表明,公共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产业的经济和人力资源等要素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决定作用.在综合评价上,云南省因公共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产业的经济和人力资源较为充分等优势使其文化旅游竞争力居于民族八省区之首,而西藏、青海则由于文化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交通状况不能有效支撑产业需求等原因产业竞争力较低.  相似文献   

2.
一、民族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 1.资源优势.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最为明显,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如蒙陕宁河套地区以煤为中心的能源、稀土、特种钢材;陇海线西段及黄河上游的铜、镍、铅、锌、铂等矿藏;兰新线西段及准噶尔以石油为主的石油、煤、金、铬矿藏;塔里木盆地的石油;云、贵、川攀西及六盘水的煤、铁、铜、铅、锌、铅、磷储量;西南怒江、澜沧江及金沙江的"三江"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阿尔泰地区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宝石储量……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足以建立民族地区资源和产业的综合开发区.  相似文献   

3.
一、加强人力资源宏观管理是充分发挥我国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多"的负面效应及其带来的不少困难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当我们从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来看人口,特别是经济活动人口对生产力的作用时,不难得出结论:人口多并不全然是"负担",也并不绝对是"负担",相反,若对其善加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将会成为一种挖掘潜力巨大的优势资源.这是由以下两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一、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资源优势 我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耕地、林业、草场资源,其中水资源更占了全国80%以上.野生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等依托于当地资源的特色经济,成为西部农业发展的亮点.  相似文献   

5.
孟繁云 《青海统计》2007,(9):21-22,28
达日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这里有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自然优势,同时又由于受地理以及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当然,这种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的制约造成的。达日县是国定贫困县,经济制约教育,教育又反过来影响经济。目前,达日民族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今年又  相似文献   

6.
基于比较优势的长沙市区域品牌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长沙在区域品牌体系构建中的优势分析长沙作为湖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在人力资源、农业资源和有色金属资源方面有比较突出的资源优势;以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在西部民族地区的效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主要不是东西部城市地区之间的差距;西部地区落后,主要差在农村地区,差在少数民族地区。所以是否加快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缩小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发达地区的差距,当然是检验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主要以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对象,对西部大开发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效应进行评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目标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国的西部地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大多地处大江大河的源头,是中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态屏…  相似文献   

8.
一、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广东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技术浪潮不断涌现,使自然资源在经济社会中地位逐渐下降,人力资源的地位不断上升。广东经济要增创新优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把庞大的人口转化为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资源。这是因为:社会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核心,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关键的要素。丰富的、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和宝贵财富,这已被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明。各国发展事实证明,人力资源的开发已经…  相似文献   

9.
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民族地区要通过构筑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制订能刺激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建立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开发能形成支柱产业的资源项目和建立以中心城市为枢纽的大市场来全面振兴民族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地区科技人力资源是我国整体科技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人才问题依然是目前困扰和限制民族地区发展的因素之一。对民族地区的科技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分  相似文献   

11.
四川是中国的人口大省,要将众多的人口转化成人力资源优势,必须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其战略指导思想可概括为:立足四川省情,紧紧围绕“追赶型、跨越式”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及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需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的观念,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以职成教育的“优先、优质、加速”发展为主要途径,以提高全体劳动者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大力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顺应基本省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四川与沿海发达地区之间在资…  相似文献   

12.
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民族地区要通过构筑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制订能刺激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建立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开发能形成支柱产业的资源项目的建立以中心城市枢纽的大市场来全面振兴民族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13.
攀枝花:正在崛起的“钒钛之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枝花是一座年轻的城市,43年前,它还是金沙江畔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渡口.这是一座开放的城市,全市98%的城市人口由全国各地汇集而来.这是一座资源得天独厚的城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资源富集,钒钛资源优势突出.加多年来,这片热土上的人民依托优势资源、战略地位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攀枝花精神,在金沙江畔建立起一座现代化的钢城,并确立了西南钢铁工业基地的地位,正在崛起的钒钛工业更让攀枝花人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相似文献   

14.
资源诅咒假说自提出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区域效应使得这一命题在国外研究中颇受争议。针对这一特点,通过对国内油气资源的面板数据进行再检验,普通面板回归验证了资源诅咒并非普遍成立,资源开发仅仅祝福了东部地区而阻碍了其他区域,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别。进一步通过门限回归的探索,发现开发模式与制度质量是引发资源诅咒区域效应的重要原因。资源地区只有突破开发模式与制度质量的束缚,才能变诅咒为福音,以资源开发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鸿 《广西统计》2001,(3):21-23
20世纪已经落下帷幕,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仍犹如久治不愈的顽症困扰着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处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就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民族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治贫工作,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长期以来,人们大多将贫困理解为一种自然生态的伴生物,认为是由于能源、资源、土地等自然条件恶劣而阻碍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导致了少数民族物质生活的贫困。这种生态贫困观反映在反贫困的理论与实践中,就是只重视物质上的反贫困,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如何发展民族贫困地区的生产等,而很少人文生态的角度思考民族地区贫困的实质和反贫困的战略。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民族地区大面积的贫困落后状况得以延续至今且久治不愈的根源。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民族地区贫困的实质,在反贫困战略上实现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6.
赖斌 《统计与决策》2017,(5):112-115
文章将改善民生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将“民生感”作为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影响的内生变量,并将经济效应、社会文化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出了结构方程模型,从理论上厘清了旅游业在民族地区的惠民作用和归因路径.研究发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对民生感的影响机理包括:旅游资源开发对经济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是正向影响,生态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对社会文化效应产生正向影响,经济效应对生态环境效应有较弱的负向影响,社会文化效应、经济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均对整体民生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现代管理科学普遍认为,一个企业要发展,必须具备四个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在这四大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若一个企业缺乏必需的人力资源或在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方面不得当,即使有其它三个资源,也还是达不到目标.因此,国有企业要生存、要发展,不只是资产、利益、分配和经营等方面的重组和重新构建就能达到目的的,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重组和重新构建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一、丽水优劣势的再认识 以往在优势方面的提法是丽水有丰富的水利、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水利资源方面,通过数十年的开发,目前已建成了一批如紧水滩、石塘、玉溪等大中型水力发电厂(站),约投资50亿元的滩坑电站正紧锣密鼓地进入动工阶段,数以百计的小水电站遍布城乡,虽然丽水的水能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的理论数值仍较大,但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较低开发成本的资源已为数不多,若要继续进行大面积的水利资源开发,将面临开发的高成本和一定的市场风险,可见,水利资源的优势已不明显;森林资源方面,其优势已随木材经济时代的流逝而不复存在;矿产资源方面,我们有较多种类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贮存,但多数矿种贮量不多,开采价值不大,且大量资源流出的地区是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丽水真正的优势是较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四川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然而四川文化产业竞争力并不强,这与四川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称。如何把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甚至经济优势,是四川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近期,本刊专门邀请几位专家把脉四川文化产业,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四川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四川地处内陆,资金短缺,旅游业发展起点不高,资源规划开发水平较低,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滞后,全省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旅游总收入在全国所占比重较低。本文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