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类书引论     
一、“类书”一词的演变类书是我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它采录群书中某科、多科或各科知识及资料,以类相从,注其出处,为便于人们翻检查考的重要工具书。  相似文献   

2.
从类书的沿革看我国编辑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编辑史的发展中,类书编纂具有重要地位。它所具备的“资料汇编”性质几近于现代的“百科全书”。同时,类书在文化的积淀与继承中因其规模宏大、影响深远而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探讨类书的沿革,不仅可以拓展我们研究编辑史的思路,而且还可以从中悟出某些道理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蒙学读物的编辑艺术焕发出旺盛的创新活力,表现在韵语、歌诀、偶句及散文体编辑方式等方面。在散文体蒙书编辑方面,“事类赋体”读物继承了前代类书及蒙书的编辑经验,且多有创新突破;散文故事类书借鉴类书编辑体例之长,又多有拓进。推动明清蒙书编辑艺术创新的动因有:社会教育发展及人民高涨的读书热情是终极动力;著名文士及鸿儒巨卿参与编写蒙书,促进了蒙书编辑质量的提高;民间出版业的发达和出版技术的进步为蒙书编辑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类书是古人读书治学的万宝全书, 但类书与文学、科举结合一旦太过, 或者是读书人为了功名利禄而滥用类书, 类书必然走向僵化, 成为“獭祭”、“饾饤”、“剽窃”、“腐烂”之书而被有识之士口诛笔伐;读书人的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使类书流弊日甚, 但类书的生命力却是顽强的, 存在的重要性也是无可替代的, 这就是千百年来类书绵延不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古代的类书 ,起到今天百科辞典的作用 ,是通过多方面的收集和记载 ,获得丰富的资料 ,为利用者做参考而专门编辑的图书 ,是传统图书的一种类型。类书的价值与类书的内容有关 ,即与情报的选择范围、标准以及读者的便利有关。本文意欲以传统图书即类书编辑的方法为线索 ,探讨类书在韩国的利用情况 ,以及类书的变化、发展、现代继承方法等 ,从而加深对中韩文化交流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古代类书概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书是辑录古典文献资料,按类或按韵编排,以供寻检和征引的一种工具书.它是一定时代、一定范围的知识总汇,相当于今日的百种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在介绍世界百科全书历史时,列举了我国古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20余种古代类书.英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我们经常查阅的最大百科全书是储今图书集成》.”足见类书是多么有用的一种工具书.类书源流和发展我国古代类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按朝代先后顺序简述之.三国来王应因《玉海》卷五日:“类事之书始于《皇览》.”可见,《是览》是我国类书之鼻…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歌的“学问化”,与类书的编纂及类书编纂中形成的“类”的观念是密切相关的;通过类书的编纂,以及“类”的观念的渗透,古典诗歌的“学问化”才得以实现。所谓“类”的观念,其实包含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相似材料的模拟与联想、对接;二是类聚群分,分门别类。这种“类”的观念,贯穿在类书编纂者抄书和分类的活动中,成为古典诗歌“学问化”的运作机制。首先,文人们通过编纂类书来裒集“诗材”,积累典故和辞藻,丰富自己创作的“语料库”,从而将一定时间内诗人所采用的语汇固定化、模式化;其次,类书的编纂者为了方便文人创作诗歌时使用,将采集来的语料以属对、联缀的方式加以编排,反过来完善了诗歌的形式美学,推动了诗歌创作的形式主义倾向;最后,类书的编纂者在“引譬连类”思维的指引下,将纷繁的物象组织成一个庞大的象征符号网络,从而完善了诗歌的象征美学,也促进了诗歌的类型化创作。  相似文献   

8.
《世说新语》产生于类书尚未真正兴起的时代,与类书本来没有什么关系;至于齐梁类书勃兴,而类书两大显著的特征,又恰与该书“纂辑旧文”“分门隶事”的撰述方式暗相契合。宋人误将其视为类书或类书之滥觞,应即着眼于此。然而《世说新语》在类目划分上以精神为旨归,而类书则泥于外在物象;在纂辑旧文时既述且作,与类书述而不作的纂述方式也迥异其趣。一度走向类书,又驾类书而上之,《世说新语》纂述方式的成功,正是通过对类书性的超越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清官方立场,四库馆臣通过撰写《四库全书总目》,刻画了明代类书“饾饤稗贩”的形象,并在批评中重重渲染,使之成为“定论”。进而又以文献内容和纂修体例交相结合,构建了看似严谨实则严苛的类书批评体系,将明代类书纳入其中大肆抨击。清人以“俯视之眼”构建的类书批评体系,终究难以逻辑自洽,以至在评价标准上前后割裂,在历史叙述时自相矛盾,在论证过程中引据失实。以《四库全书总目》为代表的清人明代类书批评,既显示出卓绝的学术眼光,也存在学术缺失和时代局限,有必要予以“正本清源”,以更加审慎和理性的态度,回归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语境,重新审视明代类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赋是适合分类辑录的文体。从《文选》赋以类相分开始,历代赋集编纂也多类分。部分赋集重选,学习《文选》赋编类以文附经;另一部分赋集则辑录求全、体量倍增,故亟需更圆融完备的体例。赋集与类书都“穷尽”文献知识,分类也多以物名类兼有“百科”特征,这使赋集趋同于类书。赋集学习类书,对类书编类整体迁移。类书的纂书体例集分类之大成,以文本自然之旨的观点编类,以天地综括万物,实现了纂书分类的文学“原道”,适合与类书功能趋同、以赋体特点进行编类的求全赋集。  相似文献   

11.
中越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层文化。中越民间文化之比较研究 ,具有重要意义。女娲是中华母亲神 ,越南也流传 ,但“越南化”了。“灰姑娘型”故事是世界性的。采录最早的是唐代学者段成式 ,采录了壮族先民李士元讲述的《叶限》。 2 0世纪广西学者采录到壮族《达稼和达仑》、京族《糠妹与米碎姐》 ,越南留学生采录了越南故事《糠妹与粞姐》 ,几篇故事极具可比性。越南阮朝诗人阮攸 ,出使中国后 ,把明末清初小说《金云翘传》改编为同名越南民歌体长诗 ,长诗流入民间 ,化为故事 ,流入中国京族 ,广西学者采录到《金仲与阿翘》 ,这是中越文化交流的硕果。越南采用中国农历。中越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时间相同 ,节日活动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2.
具有“包括宇宙,总览人物”铺张特色的辞赋,是作家学识渊博的表现。他们凭借深厚的小学功力,在赋作中大量运用玮字,罗列世间万象,故许多作品可以作为名物制度的专著。辞赋作品取材广博,按事排比,在类书出现以前,客观上承担了类书的作用,出现以后相互影响,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3.
[摘要]宋元时期的《千家诗选》采用了类书的编排体例,并在门类上经历了不断增补的过程,工具化、实用化倾向明显;明代日用类书的大量刊行,使得《千家诗选》的影响力降低,经过大幅删削而成的《千家诗》在明代成为广泛采用的童蒙教材,编辑风格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清代对明代流传的《千家诗》进行了重订、增补甚至重新进行选注,除了继续用以训蒙外,更多地呈现出学术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由政府组织缩纂的《太平御览》堪称古代类书的代表,被后人称为“类书之冠”,该书分类合理,结构宏大,引用资料翔实,对后世学者的研究工作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但是,一直以来,学界对于该书使用的多,研究的少,诚为憾事,而能够弥补这一缺憾的当数周生杰博士的《〈太平御览〉研究》(巴蜀书社2008年12月版。以下简称“《研究》”)。  相似文献   

15.
类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工具书。类书作为典籍之荟萃、知识之精华 ,创体两千年来对于文献保存、知识传播和学术研究产生过重要作用。《尔雅》可视为类书的萌芽。编纂类书起始于三国曹魏 ,最早见于著录的第一部类书是三国黄初元年 (2 2 0 )的《皇览》。隋唐时期出现了大型的官修类书。宋元类书种类繁多 ,北宋初年出现了著名的“宋初四大类书”。明清时期类书走向兴盛和衰亡。清代的类书编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 ,类书的体例益精、种类、数量益巨、检索愈方便 ,是对历代类书编纂成就的总结 ,以《古今图书集成》为代表。清代中叶以后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自然科学的兴起 ,有些事物已难以用简单的事类来概括 ,类书的编修由盛转衰 ,逐渐销声匿迹 ,其间达百余年之久。  相似文献   

16.
谈《古今图书集成》的“参见”裴芹完整流传到现在的古代类书中,《古今图书集成》规模大、篇幅多、内容丰富、分类细密,结构体例也相当完备,代表了古代类书的最高水平,不仅为检索古代文献提供了方便,其组织处理资料的办法,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本文仅就《古今...  相似文献   

17.
类书对一时代普通人的知识结构、文化趣味以及思维方式均有影响,所以通过唐代三部类书对陶渊明事典与诗文的辑录情况,考察类书与陶学的关系,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唐代对陶渊明的认知与接受。唐代类书接受了钟嵘关于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论述;对陶渊明诗文的辑录方式,使其具有选本批评与摘句批评意义。唐代类书对陶渊明事典与诗文的辑录,为读书界提供了相当的知识与思想资源。从比较中可以看出,唐代类书的编者见识高,选录全面,评价公允。  相似文献   

18.
宋四六是骈文在宋代进一步定型化后所获得的专称。它应用广泛,更是科举应试的通用文体,其矜尚用事、典赡精工的特点对类书提出了强烈的吁求。而类书在提供临文之需的同时,也不免使宋四六走上程式化的道路,逐渐丧失活力,沦为“类书外编”。  相似文献   

19.
公元977年开始,宋太宗召集了一些原前朝各国的文臣儒士,连续编成了几部大书:历代小说类编的《太平广记》,百科性质的类书《太平御览》,文章分类汇编的总集《文苑英华》,接着宋真宗年间又编成一部政事历史的专门类书《册府元龟》。后来统称它们为宋代“四大书”。 这四部大书的前三部均为李昉主持编辑的。李昉(公元925—996年),字明远,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后汉乾祐举进士,为秘书郎。后汉和后周时,李昉曾任翰林学士等职。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间文学采录研究的黄金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0— 90年代是中国民间文学史上 ,采录研究的黄金时期。从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全国普查及其省卷的出版 ,论述采录的黄金时期。从民间文学诸领域之研究及其理论创新 ,论述研究的黄金时期。鼓励中青年学者为中国民间文学“可持续发展”尽力尽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