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同样作为女性叙事文本,<再生缘>与<玉钏缘>有着斩不断的血缘联系,<再生缘>中的男主人公皇甫少华与<玉钏缘>中的男主人公谢玉辉两个人形象有一些类似之处.但是,由于两种文本产生的时代差异和作者思想认识上的不同,皇甫少华谢玉辉相比有了许多变化.  相似文献   

2.
<黄色墙纸>中的主人公"我"与<一小时故事>中的主人公马拉德太太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她们所处时代的产物;她们都是男权文化中受压抑的女性,但她们的觉醒都是无意识的觉醒,她们的反叛也是无意识的反叛;她们都走向了相同的结局--终于自由了.  相似文献   

3.
长诗中,唐璜和女性都是诗人性格的外化,前者代表了诗人的理性,后者代表了诗人的激情.在<唐璜>这幅"人性图"中,女性群像丝毫不比主人公唐璜这一形象逊色.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不仅是<唐璜>表达主题的重要方式,而且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红楼"出典和<红楼梦>命意的索解,除了索隐派若干奇异的猜测,出现了一些会心的领悟和一个荒谬的循环.全面考察曹雪芹的生活经历并审视<红楼梦>文本所得七大证据表明,曹雪芹曾经寝食<全唐诗>,浸淫<全唐诗>.<全唐诗>中60例"红楼"意象,所含九种含义可归为五类意蕴,与此对应,<红楼梦>命意可作由浅入深、由面到点、由实写到哲思的五重索解,小说的主人公、背景、情节走向、主导线索、哲理追求一切都可以由<红楼梦>这一书名化入或展开.二百年来特别是20世纪末有关<红楼梦>书名命意的肤浅和乖谬之见可以去矣.  相似文献   

5.
"薰"与"驹子"--川端文学中两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薰"与"驹子"分别是川端康成早、中期代表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国>的女主人公."薰"的形象塑造奠定了川端康成整个创作生涯中女性人物的基本模式,是一生热衷于少女形象创作的川端康成的巅峰之作;而"驹子" 这一成熟女性形象的塑造,则是川端在女性形象塑造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自我超越",已达到了一种"非川端式"的境地."薰"与"驹子"是川端文学中两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十八春>与<长恨歌>中女主人公的生活际遇及其悲剧性的命运出发,审视张爱玲与王安忆在文本中表现出的悲剧意识,由此引发对二人生命审美意识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苔丝是"从罪孽中得到救赎"的"中介新娘"--<圣经>原型形象.这一形象既保留了最基本的<圣经>叙事单元和人物原型,又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带上了现代人的痛苦和反思.这个"中介新娘"原型形象反映了哈代对僵化的宗教道德说教的鞭笞以及对博爱、牺牲等宗教精神的讴歌,具有丰富、深刻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8.
杜拉斯和林白作为女性作家,都以自身特有的生命体验来抒写情感,在作品中,<情人>和<一个人的战争>中的主人公往往关注自我,有自恋倾向,但前者情感是独立的,后者则具有依附性,体现了中国女性的无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都市里的家族>和<流浪都市>两篇小说为例,分析了现代都市中对知识女性"现代形式"的几种误读.伴随着社会转型和道德价值体系的重构,都市的浮躁使得现代知识女性对自我价值及实现形式失去了正确的判断,亦使社会客体对现代知识女性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准则等方面的群体取向的解读出现偏颇甚至错误.  相似文献   

10.
"思无邪"别解及孔子的论《诗》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中孔子讲"<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从汉代到现代,学术界对其中"思无邪"一语解释纷纭,因而也就妨碍了对孔子<诗>论的理解.正确理解<鲁颂·駉篇>"思无邪"的原意,结合孔子论述<诗经>的系统和春秋时期研究<诗经>的总体趋势,孔子说<诗经>"思无邪",是说<诗经>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提供了广阔的应用手段,而这一点又进一步证明了孔子论<诗>系统的纲领是普及文化,运用<诗>提高"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沃克的小说<紫色>记录了一个典型的美国黑人女性茜莉的生活经历,沃克以其细腻的笔触给读者展现了一种坚忍不拔、顽强向上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茜莉克服千辛万苦,坚持从地狱逐渐走到天堂.这里通过茜莉与但丁思想旅程的比较,阐释了小说<紫色>主人公茜莉的人物形象,认为茜莉是依靠自己的信念最终到达天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下文称<苔丝>)中主人公之一安吉尔·克菜性格的深刻剖析,并将他与<圣经>中的天使以及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原型作类比,揭示安吉尔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双重人格特征,指出其抛弃苔丝的"可理解性".  相似文献   

13.
孙犁的小说追求"诗歌般的意境,散文式的格调".<荷花淀>则突出地体现了这种风格,这主要表现在小说中柔美的语言里.<荷花淀>的语言涓秀柔美,清新质朴.<荷花淀>的语言简洁流畅,舒展自如.<荷花淀>的语言凝炼细腻,神情并茂.她以散文化的笔触描绘出荷花淀湖光景色的诗情画意以及小说中女性的似水柔情.<荷花淀>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传神的对话描写,使人物性格十分鲜明.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描述,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唱出了女主人公心中柔美的歌.  相似文献   

14.
<推销员之死>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旅行推销员而并非一个卓越的人物,<推销员之死>主要涉及的是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内部的问题,所以本剧是一个关于普通人和普通家庭的现代悲剧.  相似文献   

15.
芥川龙之介和有岛武郎都是日本文坛上的著名作家.<蛛丝>与<一串葡萄>分别带有佛教和基督教的色彩.芥川龙之介的<蛛丝>通过主人公再度落入地狱,来解剖人的利己本性.有岛武郎的<一串葡萄>通过主人公犯罪得到基督教徒的宽恕,却拒绝忏悔,来强调人的主体价值.两篇作品的主人公皆不忏悔似有相似点,但心理结构相异,芥川龙之介在<蛛丝>中重在揭示人性中利己的丑陋根性和人生的绝望,他为此而苦恼,最后自杀;有岛武郎的<一串葡萄>重在强调人的不受外界制约的自我意志,以爱为核心,这样就会使人充实而有希望.  相似文献   

16.
贾木查主编的<史诗〈江格尔〉校勘新译>是目前中国和世界各有关国家<江格尔>研究的最重要的科研成果,此书对<江格尔>版本和研究成果的历史性考察和整体性研究,使<江格尔>研究达到一个新的科学研究平台.新译本<导论>对<江格尔>产生的历史文化原由、源流、主人公生活原型的考察和研究使该书在这些问题上的认识得到了深化和趋同,所提供的25章文本具有国际性、完整性、文学性、导读性和拓展性.  相似文献   

17.
<百喻经>中的"都"全为范围副词.按其语义指向,可分为四类.拿它与现代汉语范围副词"都"的用法相比较,有两点不同<百喻经>"都"语义指向谓语时,句子主语一般是表示个体概念的单数名词,"都"强调动作本身的彻底性、周遍性.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消失;<百喻经>"都"语义指向宾语时,总括宾语表示的全体对象,不受条件限制.而现代汉语范围副词"都"总括宾语时受限.<百喻经>中的副词"相"主要有三种用法"互相"、"递相"和"偏指",与现代汉语副词"相"的意义差不多,都主要表示"互相","递相"义和偏指用法很少.  相似文献   

18.
女性形象一直是俄罗斯艺术界着力塑造的群体形象之一.与刻画俄罗斯妇女的善良、美丽相区别的是现代的文艺作品更多地讴歌她们的勇敢和坚强.本文分析了在俄罗斯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出现的电影<芦花鸡>、<老驽马>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9.
西方现代心理学和宗教女性主义所标举的"双性气质"理论,对理解<红楼梦>主旨及其人物形象有着崭新的意义.以王熙凤和贾宝玉为个案,着重分析了"女性的男性气质"和"男性的女性气质",认为<红楼梦>所塑造的人物具有超越时代超越社会性别的"双性"人格特征,他们集中展现了小说家卓越的艺术追求和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20.
<觉醒>是美国女小说家凯特·肖邦大胆而成熟的作品,对女性的存在作了深刻而严肃的探索.本文作者主要是从五个方面分析<觉醒>中女主人公埃得娜的觉醒意识.在一系列的觉醒经历之后,她成为了一名完全独立的女性.然而,她的觉醒使她陷入到一种与众不同,完全孤立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