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学翻译中审美的“陌生化”取向要求译者避免将文本归化为译入语读者所熟知或显而易见的形式,而是采用异化的手段将源语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保留下来。赛珍珠的《水浒传》英译本采用了能够保留异国情调的异化或“陌生化”翻译手段,从而使译入语读者不断有新的发现;或者说译本通过延长审美时间和增加感觉难度而增强了读者的审美快感,并最终使其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中化习见为新奇。  相似文献   

2.
九叶派诗歌陌生化的多重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生化"是一种对日常语言加工、变形、扭曲的艺术手法。九叶诗派诗歌中的"陌生化"手段,重新构造了对对象的感觉,扩大了读者认知诗歌的难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觉。文章从诗歌的话语、形象和意蕴三个维度研究九叶派诗歌内含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3.
移就作为变异修辞格,完美地利用了陌生化手法,通过颠覆常规语言形式,以新奇的形态实现了其独特的修辞效果,也展现出其创造本质.陌生化作为一种艺术手法,是对旧有规范和标准的挑战与背离,从而造成理解和体验上的陌生感.借助于陌生化手段,移就创造性地设置认知上的障碍,拉大了审美客体与主体的距离,突破惯有的审美规范,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4.
英语诗歌中的陌生化手法增加了诗歌的阅读难度,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时间和审美体验。在翻译英语诗歌时,译者可采用类比翻译,模仿原文的语言特点和形式特点,再现原文中的陌生化手法。  相似文献   

5.
诗歌生成过程所发生的语言选择与交流使诗歌批评对语用顺应论得以敞开,即诗歌生成是诗人与隐含读者进行交际,在不断形成的动态认知语境中关照隐含读者的认知水平与审美诉求,进行语言及文学策略选择的过程,而诗人语言与文学策略的选择使诗歌携带了文学顺应性.若从文本逆向审视诗歌生成,通过分析诗歌的语境顺应、语言结构顺应以及以文学策略为载体的顺应意识度,便可实现对诗歌文学顺应性的讨流.  相似文献   

6.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托马斯·坎皮恩的代表作《有座花园在她脸上》与汉乐府诗《陌上桑》同是描写美人的诗歌。通过对两位美人的美丽容貌及高贵品质的陌生化描述的比较,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来探讨陌生化手法如何凸显诗歌语言的张力,进而分析其在诗歌中人物描写效果和主题烘托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陌生化理论对文学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翻译的审美客体的异域性及杂合性能给审美接受者以新奇的审美享受,赋予文学翻译的陌生化特征。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意味着避免将文本归化成译入语读者所熟知或显而易见的内容,而是将源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的保留即异域化、将陌生化的手段保留或将源语文本的语言文化差异与平行文本的诗学特征杂合即杂合化,使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接受者不断有新的发现,从而延长其关注的时间和感受的难度,增加审美快感,并最终使其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之中化习见为新知和新奇,产生新奇感。它包括翻译选目陌生化和翻译语言文化的陌生化,是翻译审美和翻译伦理的要求,其本质特征是违背特定时期的翻译规范,特别是审美接受者的期待规范,造成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8.
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存在,象征则是其总的结构特征和艺术倾向。这可以从现代主义的诗学主张“对应契合说”、“感觉交错说”和“象征比兴说”中得到证实。综合三种界说,本文认为,象征是一种意义结构。这个结构是双重的,并且重合在能指的象征本体层面。象征体既自足,又以其隐喻和暗示能,预示着象征的深层精神内涵。这个意义结构在功能上具有象征的通约性和统摄作用,使现代主义诗歌与生命形式同构,融通生活世界,并向神话历史延伸成为可能。而这种同构、融通和延伸,是在诗歌文本的象征结构中自主实现的。这种体认在大量的现代主义诗歌文本研究中获得,并升华为一种诗学模式。这一模式使结构与功能在现代主义诗歌文本中具有不可剥离的特性,从而达到诗学理论和艺术倾向的互动和契合。  相似文献   

9.
2 0世纪的新批评派从文本的角度分析济慈的《希腊古瓮颂》 ,而 80年代以来的批评更多地从历史主义的视角来分析这篇诗作。文本分析和历史主义的研究在济慈诗歌研究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但二者是割裂的 ,各有偏颇。事实上 ,诗歌审美在这里生成于诗歌文本与其历史语境的相互交流与相互渗透。济慈在作品中表达了历史与现实、时间与空间、静止与运动以及真实与美的互动关系 ,并使这种关系通过读者的开放性阐释得以实现 ,从而表明诗歌审美的魅力在于多种关系及因素的交流与创造性的阐释中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陌生化"表现手法广泛地运用于诗歌创作和翻译活动,往往造成读者欣赏诗歌时的认知困惑。"陌生化"手法在诗歌的语言、形式、意象和思维等各层面的具有多元表现。在关联顺应模式关照下来进行陌生化翻译,能在把握好"陌生化"翻译的"度"和协调译文的"陌生化"的可接受性平衡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兰色姆提出的"构架-肌质"理论引起了文论界的普遍注意.在此之前的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与"构架-肌质"理论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些主要针对诗歌建立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小说.小说的肌质生成,语言"陌生化"是方法之一,但更多地还要依靠渗透着特异性体验的个性化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2.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打破传统文论的樊篱,从理论到实践实现了文艺学研究方向的内转,对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探讨"陌生化"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审美突破,进一步从3个层面分析了达到"陌生化"审美效果实现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翻译的过程主要为理解和表达的过程。要正确理解原文的含义或作者的意图, 就得依赖于译者的认知在原文语境中进行判断和推理;恰当表达原文作者的意图, 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神似与形似的表达效果, 取决于译者对译入语读者的语言和世界知识结构认知程度,因此译者认知能力的培养在翻译实践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陌生化理论,分析了通过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陌生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现代汉语课程的易接受性和应用性,以最终改善"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局面,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宋代之前的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已经看到了在人的认识发生的过程中,心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被人之感官和理性所中介的性质。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和“离坚白”论、邵雍的“体用交”论揭示的正是人的认识被人的神经生理结构所中介的性质,而程颐的“理由心上得”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则深刻揭示了人的认识被人的认识结构(先已形成的认知图式、理性框架)所中介的性质,至于张载的“内外合”理论则更是对人的认识被人的神经生理结构、认识结构所中介的性质做出了统一性论述。  相似文献   

16.
将自闭症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n=4)和对照组(n=4),两组均接受特殊儿童机构的整合治疗,实验过程是采用箱庭治疗对4名实验组儿童进行干预。实验干预前、后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自闭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实验组在社交性、感觉/认知的认识得分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语言沟通和行为改变两个因素上,差异不显著。结论:对自闭症儿童的综合干预中,箱庭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性、感觉反应/认知的认识的改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屏蔽意指遮蔽、阻挡,旅游景区也存在形象屏蔽现象。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旅游者对景区的认知决定了旅游景区的形象屏蔽实质上是旅游景区感知形象的屏蔽。旅游景区形象屏蔽发端于旅游者对景区的认知,形成于旅游者对景区的比较和选择。所以,旅游景区形象屏蔽是在旅游者对旅游景区的感知中,通过旅游决策行为里的景区感知形象排队所表现出的景区选择次序上的先后和选择结果的去留。"先者"感知形象影响力大,屏蔽"后者";"留者"感知形象影响力大,屏蔽"去者"。旅游景区形象屏蔽的演进表现为三个阶段,即原生性景区形象屏蔽、现实选择性景区形象屏蔽和实地感知性景区形象屏蔽。旅游景区形象屏蔽对于旅游者来说会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保持某种稳定性,但当条件变化时,旅游景区感知形象屏蔽也必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从“政治认知”的视角入手,讨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之内在框架的基础要素。首先对“身体政治”作了较明确的界定,在此基础上阐述中国传统思想中“身体认知”的三个主要方面,最后讨论这种思维方式的认知效果和政治后果。“身体政治”的认知路径,一方面具有简化和直观的基本特征,以“身体”为基础,通过“感性移情”(empathy)方式去推论和说明那些抽象、宏观和复杂的问题,实际上缩短了思考的时间,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另一方面又具有强烈的“经验论”倾向,形成明显的“具体性思维方式”的特质。此种“中国思维”的思想脉络,与建基于契约论基础之上的现代政治理论相比,具有本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明确以数额较小财物为目标实施盗窃而误盗数额较大财物,但实际违背行为人意志的,属于对象错误而非对象偏离,不能认定行为人具有盗窃罪犯罪故意。对象偏离不是客观要件错误,不影响行为故意的成立;而对象错误可能构成客观要件错误从而成为排除行为故意的根据。犯罪故意是指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统一。一方面,犯罪故意在行为人的行为中,而不只是在行为人的头脑里。另一方面,行为人的行为是犯罪故意的表达过程与实现过程。对故意犯罪而言,主客观相统一,正是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代表理论,认为"文学性"在于使熟悉的事物感知和语言表达陌生化。而沈从文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陌生化特色。《边城》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代表作,文章以小说《边城》为例,分析其在语言组合和意义表达层面的陌生化,研究《边城》中语言作用于视觉、声音和情感所造成的阅读的难度和时延性,以此探究沈从文"陌生化"写作所带来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