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拉卜楞寺院经济模式初探──藏族寺院经济现状调查之一东噶仓·才让加近年来,笔者带着“当前我国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藏区寺院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问题,分赴青海、甘肃藏区进行了社会调查,得出了藏区寺院经济的发展中,良性循环模式和恶性循环模式,市场经...  相似文献   

2.
藏族寺院经济是封建农奴制社会的历史产物,并且随着封建农奴制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至到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性质虽然发生了质的变化,但藏族寺院经济仍以其特殊的形式在藏区社会存在。这就不得不使我们从理论的高度对现阶段藏族寺院经济产生的根源、发展的环境、寺院经济制度以及寺院经济各构成要素的质的变化等问题加以研究,以了解和认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一特殊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川、甘、青、藏部分藏传佛教寺院经济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就新时期藏区寺院经济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如何“以劳养寺,以寺养寺”,兴办经济实体,减轻人民群众负担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发挥寺院特色经济的优势,促进藏区经济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院经济是藏传佛教寺院在藏区发展的产物。历史上,寺院经济曾是藏族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其初期和中期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到晚期则逐步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5.
试论卓尼大寺在安多藏区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卓尼大寺是安多藏区一个较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它在推动、引领安多藏区文化以及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卓尼大寺的教育制度不仅影响着安多藏区的寺院教育,还影响着安多社会的发展和藏族文化的进步,因此,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现代化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 ,藏区的经济发展缓慢严重地影响了藏区的现代化建设。藏区的经济要腾飞 ,必须实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指教育的进步和发展。藏区的现代教育经历 50多年的发展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 ,由于历史发展的特殊性 ,藏区教育的现状、发展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推动藏区社会进入经济、社会、科技现代化发展等方面 ,寺院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是无法相比的。改革和调整藏区的学校教育目标 ,制定藏区教育的发展战略 ,采取结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 ,培养适应藏区经济建设发展的人才 ,把藏区的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规模庞大,寺内组织严密,学经制度完善,成为格鲁派的势力中心,在藏区有重要的影响。探索新时期藏传佛教寺院的发展模式,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维护藏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试论魏晋南北朝寺院地主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院地主经济的产生与佛教传入我国有关却并非同步,寺院财产的私有化和富有僧人的出现是寺院地主经济形成的标志。寺院地主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寺院地主经济是添加了佛的风韵的封建地主经济。本时期的寺院地主经济呈现出一种渐起大落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藏传佛教寺院及其僧侣的经济活动日趋活跃,但在指称这种经济现象时,学术界同仁的用语不尽相同,有的叫"藏区寺院经济",有的叫"藏族寺院经济",有的叫"喇嘛教寺院经济"……概念上明显有欠规范和一致.笔者经过推敲认为称"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最为贴切,并对其内涵和外延作了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10.
清代广东省衙门档案中一件名为"一间修道院的财政账目"的档案,实为未知其名的寺院的财务档案,其中的财务记录体现了道光三十年该寺院以经忏为主的寺院经济结构。档案中的敦仁馆与光绪五年广州爱育善堂管理的敦仁馆实为一处,这为证明该间寺院有可能为长寿寺提供了证据。此件档案所反映的是晚清广州佛教寺院经济的一个片段,敦仁馆经营权的转让也反映了组织薄弱、经济匮乏的寺院和僧人在慈善事业中参与度的降低乃至缺位,更是佛教寺院社会功能变迁的写照。  相似文献   

11.
元朝时期,佛教兴盛,元朝诸帝,为尊崇佛教,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建造大量皇家佛寺,向寺院赏赐巨额田土和其他财产,封藏传佛教领袖为帝师、国师,减轻甚至豁免佛教寺院的各种赋役负担等.有元一代,围绕僧人、佛寺的纳税、免税和当役、免役问题,一直存在争论.帝师、宣政院要为僧人、佛寺争取尽可能多的利益;中书省则为了保证财政收入和统治机构的运转,对僧人、佛寺的经济活动加以必要的限制.元朝诸帝经常依违于两者之间,既要给佛教寺院种种优遇,又要使国家机器能够运转,于是有关僧人、佛寺赋役的政策,便不断改变,多次反复,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从僧人、佛寺赋役的前后演变,可以说明佛教在元代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2.
西藏昌都强巴林寺的辩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经是藏传佛教僧人修学的主要方式,起源于印度佛教的论义,完善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改革。西藏昌都强巴林寺是格鲁派的重要寺院,保持着完整的辩经传承,其辩经的核心内容是“五部大论”,在特定规则的要求下展开“立宗辩”或“起坐对辩”。强巴林寺辩经具有鲜明特点,在寺院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促进僧人潜心修学、探究佛理、提高思辩能力,而且也是僧人考取学位、寺院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藏族信仰文化的历史变迁与藏区社会进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族的信仰文化随着藏区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近几十年来,藏传佛教的政治作用,寺院经济结构以及群众的信仰观念、程度和信仰方式等均发生明显变化,而这种信仰文化的历史变迁充分反映出藏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宋代佛教寺院和道教官观中大量出现御书阁、本命殿。御书阁、本命殿的寺院宫观同官方联系密切:或为了得到官方的庇护,许多寺院和道观的僧人和道士主动出资兴建御书阁、本命殿;或由于官方(或皇家)对本命说的尊崇贯穿整个宋代始终,使得一些寺院、宫观中出现了专门为皇家作法事的本命殿。作为官方同佛教、道教联系的中介,御书阁、本命殿的出现不仅反映了政治权力向宗教领域渗透,而且反映了僧人道士向统治者寻求庇护的动向,更是佛教、道教服务于当时社会,实现其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5.
习惯法是指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通行于某一特定民族或地区的,依据某种社会信仰或组织确立的.具有强制性的惯常行为规范。而藏区存在着寺院裁判的习惯法,该习惯法使藏区的寺院具有裁判纠纷的权力,与法院的司法权产生了冲突。而解决此类矛盾冲突,应当从不同层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近日,何孝荣先生的大作--<明代北京佛教寺院修建研究>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洋洋洒洒75万余言,首先简要论述了明代以前北京佛教寺院的修建、明代北京城的营建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和考证了明代北京寺院的修建情况及具体演变,并深入分析了帝王、后妃、宦官、僧人、士庶人的佛教政策、信仰等在其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四川藏区,在艰苦的生存条件和陌生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得到了藏族民众的理解、接受和支持。这是红军长征顺利跨越雪山、横穿草地的重要保证和依托。其中,在藏民族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影响的藏传佛教僧人从对红军的模糊认识转变为支持红军,对长征的继续推进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现代革命进程也产生了特殊的历史影响。其间,红军审慎地关注并认识藏区社会的特点和僧人的特殊社会地位,初步制定了正确合理的民族政策,为今后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作了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8.
榼山大云寺从北朝至民国历经千年风霜,抗战时不幸被日军炸毁。清初沁水人张鋡编纂的《榼山寺志》,记载了大云寺历代僧人事迹、寺院兴建历史、士僧交游的题匾诗文以及寺院的自然文化景观。通过寺志,可见大云寺创于北魏,唐代获敕,历宋金元,至明清时,在寺内僧人与本地士绅的合力下,寺院臻于极盛的历史。考察大云寺的变迁过程,可见明中叶至清前期是寺院发展至为关键的一段时期,其时大云寺俨然成为沁水县内的佛教中心,官员、士绅、僧人交游频繁,《榼山寺志》亦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寺院经济,通常指的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以寺院为基本单位经营的一种僧伽经济,它是整个封建经济形态中的一个特殊成分。这种僧伽经济是怎样发生和发展的?前后经历了哪些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对佛教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和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东汉末年至唐代末年寺院经济的历史考察,叙说其中的大致。佛寺(伽蓝)作为僧人供佛、布教、修行和安居的处所,最早出现于东汉。相传汉地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2013,(6):69
很多人提起禅茶就以为是寺院的茶,其实这都源于大家对禅茶了解的不全面。禅茶狭义上是指寺院僧人自己种植、采制、饮用的茶。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禅茶广义为开启智慧、净化自心、明见佛性、昭示佛理的茶及茶文化。这个就不仅仅限于寺院和僧人这个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