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吾之 《老年世界》2011,(3):38-38
“104岁的李孟珠老太太,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兴凯路。老人看上去好像只有80岁,根本就不像104岁的老人。花白的头发虽然稀疏,但梳理整齐。老人听力很好,口齿清楚,思维清晰。女儿说,老人除眼花外,没有其他毛病,生活完全能自理。问老人有什么长寿经验时,老人只是嘿嘿一笑。她的女儿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打官司是为了争遗产,可郑州一位九旬老太打官司,却是为了"强制"养女继承房产。孝顺养女家住河南郑州的杨爱仙老人今年已是90多岁高龄,老人家思路清晰,她打官司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法庭为她和女儿刘玲分割遗产。不过,老人话锋又一转说,她和女儿可没有任何纠纷,就是想把老伴去世后留下的一套房产,提前让女儿刘玲继承,谁料想女儿就是推辞不要,于是她希望法庭强制女儿继承老伴儿留下的全部房产……这其中有什么原委呢?杨老太太原来在河南省洛阳市生活。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的爱     
冬雨 《当代老年》2007,(11):12-12
有一天,一位母亲向我抱怨她的女儿,说女儿不够体贴她,对她很冷漠,她伤心透了。我安慰她说:我觉得她很记挂你呢,每次出差,好像她都给您买这买那,我对自己母亲就没有做到这样呢。想不到阿姨竟然说:她那是内疚,就用东西来打发我,就像有些所谓成功的父母,不花时间和心思好好陪伴孩子,把孩子送到昂贵的寄宿学校,给孩子买各种奢侈品,孩子其实需要真正的爱。老人也一样,我有钱,我什么都不缺,就缺女儿心里对我的爱,非物质的爱。  相似文献   

4.
在湖南省南县茅草街镇,传颂着一个患难婆媳胜母女的故事。走近一座简陋的小瓦房,只见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妈妈起身相迎,一问,原来她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照料婆婆的聂翠芝。随她再进堂屋,看到一位白发老人正在津津有味地吃面条,她就是100岁老人毛新美。听说来了客人,她家左邻右舍的婆婆姥姥都围了过来,争相对我们讲起了聂翠芝孝顺婆婆的事儿。毛新美老人的一生很不幸。抗日战争时期,丈夫被日寇的飞机炸死后,她就用柔弱的肩膀支撑着家,辛辛苦苦地抚儿育女。待得几个女儿出阁,唯一的儿子黄少云又一病再病,没让毛新美少费心。儿子是她的…  相似文献   

5.
小参 《老人天地》2013,(6):28-29
“我们比亲人还要亲”“我要打官司,我要和女儿分割遗产……”2013年3月28日,家住河南郑州90岁高龄的杨爱仙老人走进了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福华街巡回法庭。杨爱仙告诉法官,她想把老伴去世后留下的一套房产,提前让女儿刘玲继承,谁料女儿目前就是推辞不要,于是就找法官来了,让法庭判令女儿继承老伴儿留下的全部房产……  相似文献   

6.
杨美梅 《老年世界》2008,(14):19-19
小朱十分注意母亲的精神需求,她给老妈制订了体育锻炼计划,老太太没有耐心坚持下去;她提出送老妈上老年大学,老太太嫌远;她又给老妈联系老年合唱团,老太太说没兴趣,而非要女儿每天来看望自己,认为女儿能够陪自己打麻将、聊天才算孝顺。有的老人甚至对子女“约法三章”:要他们隔三岔五回自己身边;在外地工作的子女,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2004年10月,我的邻居张风兰老人辞世了。可她没想到,因为她的两份遗嘱,她的子女们相互间打起了官司。张风兰老人生前育有5个子女。几年前,她的老伴去世后,她就一直和女儿赵晓风生活。2003年5月,儿子赵伟将老人接到自己家居住,老人在赵伟  相似文献   

8.
目前《武汉晚报》曾报道了一位孤独老父玩微博的故事。博主“墙角草qjc”,即墙角边不被关注的小草,是一位58岁的独居父亲。张大叔与妻子分居,23岁的女儿与妻子同住,几个月才来看他一次。老人称他为能知道女儿动态才摸索着学会了玩QQ和微博。”有腰疼毛病的他,因关节骨刺不方便长时间出门活动,所以每天在家除了上网,大部分时间都是一台旧收音机陪他度过漫长白天。老人其中一篇微博称,“我说自己是空巢老人,女儿不懂。送她出门,我问她几时再回?  相似文献   

9.
王颖 《当代老年》2011,(8):28-29
为了拥军,她把大量时间花在帮助军人家属身上;为了拥军,她把自己儿子、女儿的名字改为拥军、爱民;为了拥军,她带领一群鲜花般的孩子活跃在各大军队。这,就是于环,一个70岁却有着60年拥军经历的老人——原三门峡市幼儿园园长、三门峡市十大好军嫂”、“河南省巾帼拥军模范”。  相似文献   

10.
"要我放弃这两个老人,你就不值得我嫁。"陆玉珍,广西靖西县一名普普通通的女子,自愿上门去赡养两个非亲非故、无依无靠的老人:为了让老人得到照顾,她拒绝了众多男子的求婚,30年来一直单身。她书写了旷世奇有的大爱。因为她的大爱,网民称她是"中国的女儿"。2008年11月,陆玉珍被民众选入中国文明网举办的"中国好人榜"。  相似文献   

11.
薛宁 《女性天地》2010,(7):50-51
不把孩子推给老人:孩子她妈被洋爸爸感动 25年前,大女儿丹丹出世了,当时沈丹萍的演艺事业正突飞猛进,她常常是还没有和女儿亲热够,就被电话和电报召回了片场。而丈夫乌韦还在读书,也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女儿。于是,漂亮的混血娃娃丹丹成了沈丹萍的大“麻烦”。沈丹萍便提出,把丹丹送回江苏的父母家。这个在中国人看起来很正常的提议,却遭到了乌韦的强烈反对。  相似文献   

12.
寻觅着这样一位老人:她73岁却很硬朗,说话铿锵有力;她浑身散发着睿智、正直和文化的气息;她质朴,一身休闲装洒脱大气,常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游走于大街小巷;她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曾获"亚洲诺贝尔奖",被选为"世界杰出社会事业家".就是这位让人敬仰的老人,却极其平易近人,她就是吴青--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女儿.  相似文献   

13.
丁岚 《老人天地》2013,(1):26-27
2012年10月26日,朱官翠因病去世。临终前,她告诉刘芳和靳冰这一真一假两个女儿:“我死而无憾了……”安排好老人的后事,靳冰和刘芳一左一右地挽着杜方勤,告诉这位爸爸:“以后,我们还是每周六来看您,我们永远是您的贴心小棉袄。”  相似文献   

14.
101岁的王如意是一名烈士遗孀,在艰苦的战争年代,独自将两个女儿养大成人并送入大学校门。在她“读书自强”信念的影响下,8位孙辈也都成为了大学生。母亲的艰辛牢记在儿女的心中,他们用百倍的孝心回报着养育之恩,他们对老人悉心的照料和关怀便是王如意老人的长寿秘诀。  相似文献   

15.
方华 《老年世界》2009,(8):13-15
“要我放弃这两个老人,你就不值得我嫁。”陆玉珍,广西靖西县一名普普通通的女子,自愿上门赡养两个非亲非故、无依无靠的老人;为了照顾老人,她的终身大事一波三折,30年来一直单身。因这份大爱,网民称她是“中国的女儿”。2008年11月,陆玉珍被民众选人中国文明网举办的“中国好人榜”。  相似文献   

16.
在入院评估时,葛奶奶就引起了社工部的注意。葛奶奶,江苏籍,92岁,丈夫已去世半个多世纪,女儿最近也去世了,但家里人都瞒着没敢告诉她,现在老人被外孙女送入福利院寄养。初见葛奶奶,我就惊异于她的健康、利索,老人虽然身材瘦小,背部微驼,一双眼睛却闪动着精明、犀利,走路健步如飞,说话中气十足。据家里人介绍,葛奶奶什么药都不用吃,但喜欢喝酒,性格固执,不太好相处。  相似文献   

17.
吴子 《当代老年》2008,(6):32-33
海峡两岸深深企盼 柏杨的第一任妻子叫艾绍荷,两人唯一的女儿郭素萍今年已是69岁高龄。接触过柏杨父女的人都说,郭素萍长得像父亲。在骨子深处,郭素萍更是深爱父亲。尽管,在父亲病危的时候,她这个女儿没有守在病床前。自从知道不幸的消息后,老人就是满腔悲伤,尽管一直克制,但泪水还是不断地涌出,她哽咽着,眼睛红肿,声音沙哑,回忆起父亲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8.
草原的女儿     
红中 《老年世界》2007,(9):16-17
马庆祥老人要离开东乌旗到鄂尔多斯的女儿家住:临别之时,他泪流满面,紧紧拉住萨木嘎的手说:“我到了鄂尔多斯的女儿家,就怕永远见不到你这乌珠穆沁草原上的好闺女了。” 萨木嘎,锡林郭勒盟东乌旗旗委老干部局党支部书记,1991年从事老干部工作,2006年评为全国先进老干部工作者。她以老干部工作为己任,爱岗敬业,辛勤工作,热心为老干部服务,受到老干部的拥护和爱戴,老干部称她为:  相似文献   

19.
高井姣,一八九四年农历九月初五生于湖南省江永县夏层铺镇水源头村,现住夏层铺镇■咏村。老人中年丧夫,全靠给人纺纱织布养活三女一子,维持一家生活,解放前饱受苦难折磨。子女结婚成家后,对她孝顺有加,她才少了许多劳累之苦。现在,只有大女儿和满子健在,她由满子照料生活。   老人的生活特色是:穿,喜欢穿旧式开领大袖筒大裤腿衫;吃,一日三餐素食,最爱吃红薯,家中常年备有红薯干;住,喜欢独处,情愿住在老房子二楼那窄小而黑暗的空间里,每天踏着木板楼梯上上下下,走着漫漫人生路。   如今老人眼睛明,耳朵灵,身体健,…  相似文献   

20.
陈静 《老年世界》2011,(20):14-14
中年丧偶的顾女士,丈夫去世后悉心照料年迈公婆,其难得的孝心感动了两位老人,先后多次以字据、遗嘱和口头陈述等方式。表示将自己所有的一套房产赠予顾女士,并办理了相应手续。但顾女士的小姑、老人的三女儿吴女士却认为赠予行为侵犯了她的合法权益,就起诉到法院要求确认赠予行为无效。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吴女士的诉讼请求被法庭驳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