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性城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性城市彼得·霍尔二十世纪末期,似有四种主要力量正在促成城市地区的增长和变化:第三产业化,即从制造业到服务行业的转变;信息化,即日益以信息作为经济的基础;区位分离(locationaldisarticulation),指生产过程中发布指令。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
东亚各国城市发展中对物质文明的强化,出现了东亚城市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分离倾向,带来了东亚城市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城市特色趋向淡化等问题.但东亚艺术在全球化的潮流中仍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形成东亚城市空间艺术和建筑艺术的珍贵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从亚洲观点看全球性城市杨汝万过去20年来全球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若干大城市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管理、经营和金融中心。这些城市因其功能而区别于其他,称为全球性城市。全球性城市已出现在亚洲,特别是在西太平洋周遭地区。本文就它们所扮演的特定角色,以及它们如...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实证:全球性失业问题能够解决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失业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世界各国政府多年来致力于失业问题的解决,但理论与实证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非自愿失业,失业问题是无法在世界范围内解决的.因此,我们解决失业问题应有新思路,与其花大力气去解决现存失业问题,不如致力于解决自愿失业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自愿失业机制,从而真正最终解决世界性的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详细介绍西方全球性城市理论及其特征,在对纽约、伦敦、东京、洛杉矶等全球性城市考察的基础上,揭示出全球性城市形成中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东京、首尔为代表的东亚大城市,在城市广场建设方面既吸收欧美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又结合东亚社会及历史文化的特点,走出了一条兼容东西方广场建筑功能的独特之路。概其要就是充分考虑到东亚城市生活变化的特点,注重城市广场的实用性。尤其是近代以来的东亚城市广场开辟,逐渐放弃了照搬西方城市广场样板的倾向,转向关注市民生活的便利性,也越来越注意广场的设计与城市生活的和谐性,使得城市广场成为东亚城市新面貌的象征,这对于当代中国城市广场的建设有着直接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最难捉摸而且应该抓住的要点。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东亚与拉美文化中传统价值观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发展模式的作用进行具体分析,得出儒家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取西方先进文化后对东亚发展起了积极促进作用;而拉美传统的天主教文化对拉美经济发展则产生了消极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城市规模与城市经济效益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所实施的城市发展政策,尽管各时期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遵循“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轨迹。但是,政策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呢?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城市效益的高低。其中,城市经济效益是城市效益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东亚金融危机与东亚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经济发展的出色成就,亚洲人确实风光了一阵。头上顶着光环,在世界经济的大家庭里引来无数羡慕的眼光。这是因为连续30多年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亚洲奇迹”,它们的发展道路被誉为“东亚模式”。当1994年底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时,亚洲人还浑然不觉危机正在逼近他们。风水轮流转,不知明年到谁家。孰料1997年7月亚洲也发生了一场金融危机。不仅当事国历尽沧桑,苦苦挣扎,而且还影响到对亚洲的评价。如今好象一切又要翻过来了。不但“亚洲奇迹”受到怀疑,而且“东亚模式”也似乎人去楼空随之终结了。究竟应该怎样认识亚洲的过去和未来?怎样认识金融危机同亚洲奇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法律效益的概念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法律效益的规定性 法律的效益是法律形式主义运动的一个必然结果。反过来又成为法律形式主义运动的重要根据之一。法律形式主义运动要求通过立法活动制定出来的法律能对社会活动产生实际的影响。从而表明法律是有效益的。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法律效益化,是现代法制与传统法制的重大区别之一。这是因为。法律的效益状况反映了法律权威性程度。它是通过法律实施后的社会效果来确证法律自身的价值,法律的高效化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表现,而法律的低效化则表明人治主义居于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法律实效是一个重要的法学范畴,它具有实然性、变动性、可控性和可测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梳理、归纳、分析股票期权概念的表述方式基础上,从概念构成要素的视角阐述了股票期权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梳理、归纳、分析股票期权概念的表述方式基础上,从概念构成要素的视角阐述了股票期权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赵小鸣 《东岳论丛》2003,(3):120-122
由于无效法律行为不是民法上的法律事实 ,可撤销法律行为和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不是独立的法律事实 ,其有转化为有效法律行为或无效法律行为之可能 ,所以不能把这三种行为作为法律行为 ,因而认为民事法律行为仅是表意行为是错误的。由于可撤销法律行为和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的存在 ,从而持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之说失之准确 ,笔者认为应确立民事法律行为是依法行为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法律秩序概念的学术之争 ,确立了法律秩序概念的基本理念 ,即法律调整、形式合理和进化理性 ;同时 ,描述了法律秩序概念的外在特征 ,即具体历史进程中多元化型态。基于以上分析 ,最后对法律秩序概念作出了科学阐释 ,以助于人们完整地把握法律秩序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东欧的转型超出了 1 990年代初人们的普遍预期 ,我们对此做一回顾。这矛盾重重的转型是对全球趋势的反应。它包含了西方规范和制度模式的输入与消化。本文讨论四种全球性趋势 ,以及对本地区产生的具有争议的影响。首先是工具行为主义 ,它强调决策与行动的效益 ,但与可持续的理念和实践相抵触。其次是现代个人主义 ,它在该地区的官方集体主义垮台后一马当先。然而 ,由于它可能需要较高的社会成本 ,而且实行起来要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 ,因此具有破坏性。第三是全球性的组织理性 ,这种趋势将经济、政治和文化一一分离 ,给该地区带来了意料之外的组织病变和社会动荡。第四 ,转型固然带来了价值体系的普世化 ,但其中的张力与矛盾 ,却又维持了特殊主义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趋势要求建设与国际范围的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相适应的公共行为准则。全球性德育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人)公共行为准则的研究、体认、确立和普及。全球性道德是现代道德的基础部分,社会主义道德应在这个基础上构建现代道德景观。  相似文献   

18.
<正>思想史研究是“现在和过去之间无终止的对话”((1)),这一对话所以有意义,是因为思想史负载着历代思想家的观念,这些观念体现着以往时代的人们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理解和思想家的道德诉求。我们有理由假定,历史上的思想家和我们一样,都有着对于优良的社会生活的强烈追求,只不过由于社会历史环境、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人们对于优良的社会生活有着不同的理解。就政治思想史的视角而言,古往今来的人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9.
王向远 《江海学刊》2023,(1):191-199+256
因为“东亚”一词带有一些历史阴影,中国学界一直较少正面使用它。近年来中国学者曾在不同层面上对“东亚”概念予以批判、考察与清算。20世纪90年代,“东亚儒学”概念从境外传入,激活了中国大陆儒学界的“东亚”话语,学者们通过“东亚儒学”认同东亚,对各国儒学的不同特质予以辨异。同时,中国学者还参与国际性的“东亚共同体”讨论,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东亚共同体”建构的可能性,并在“共同体”与“社会”的性质区别中,认识到“东亚共同体”必须建立在“东亚认同”特别是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东亚儒学”传入与“东亚共同体”的讨论是中国“东亚”话语建构的两个主要契机,形成了独特的“东亚”话语体系,是中国“东方学”理论建构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始于泰国的东亚金融危机,引起人们对东亚发展模式的重新认识,这是十分自然的。在此之前,对东亚经济发展的评价尽管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但总的来看,占主导的观点是肯定和赞赏,并把东亚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上升为东亚模式。那么,在东亚发生金融危机之后,又如何来评价东亚模式呢?我们认为,东亚金融危机的发生与东亚模式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由此推断东亚模式已经过时或完全失败,东亚模式经过适当的调整肯定可以再次发挥作用,为东亚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作出贡献。一、东亚经济发展的成就及其原因ZO世纪下半叶以来,具体地说从6O年代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