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吴鹏 《探求》2014,(1):13-19
对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可以从三个维度加以审视:一是超前的理论考察,清朝末年从西方传人中国的民主政治理念,被孙中山当成了通向大同世界的旗帜,继而被共产党人融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想,最终形成了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现实诉求的民主政治理论;二是滞后的实践分析,政治主体发育不成熟,国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不足,民主在操作层面缺乏完善的法制规范和程序安排;三是缺位的制度反思,理论与实践、精英与大众之间差距太大,导致民主政治制度定位很困难,制度运行不规范,制度创新遭遇强大阻力。  相似文献   

2.
韩玉玫 《学术交流》2004,2(4):23-2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创立这一理论和制度;第二代领导人完善这一理论和制度;第三代领导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一理论和制度。尤其是中共第三代领导人在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对多党合作制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有着积极的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用罕见的大段篇幅,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集中阐述了协商民主,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既是对以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成果的新概括,又是对下一阶段发展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具体指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的民主政治建设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尤其是在协商民主方面,创新实践十分活跃,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例如,浙江温岭首创的"民主恳谈"制度,成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典范,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较普遍的推广.以协商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是浙江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特点和基本经验,也是中国政治发展战略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9,(2):60-64
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探索路径和发展方向,尤其在政治社会化进程相对较弱的中国农村,探索出一种为群众所接受并具可操作性的协商民主制度形式来弥补当前村级治理困境意义重大,本文从新塘街道社区议事会的制度实践为研究对象,从制度设计、运行规范、实践成果及制度优劣等多维度立体分析研究乡村协商民主的制度范式与创新价值,并进一步探索其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5,(10):62-65
"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重要内容,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是体现了对于这个"价值"的追求。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开拓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发展新道路。不仅确立了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框架,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民主政治发展的诸多重要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而为新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主"价值目标奠定了理论与实践根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要什么样的民主,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等关键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意义深远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的理论特质集中体现为向度和力度兼顾,积极推进与稳健发展相统一;形实兼顾,人民民主和协商民主相统一;普遍与特殊兼顾,借鉴别国经验与立足本国国情相统一;柔刚兼顾,民主和法治相统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源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民主实践,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经过萌芽、初步形成、发展成熟等阶段。培育和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一要树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价值;二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三要推进"协商民主"向纵深领域发展;四要培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公共协商,强调对话、讨论、辩论、审议与共识。协商民主既肯定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又尊重国家与社会间的界限,力图通过完善民主程序、扩大参与范围、强调自由平等对话来消除冲突,保证公共理性和普遍利益的实现,以修正传统民主模式的缺陷和不足,所以具有规范意义和实践意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不仅仅属于西方,中国也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协商政治,但其中具有较成熟和完善制度架构的是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平台的政治协商制度,它既有明显的优势,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应该完善政治协商,促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我国长期秉持的人民民主理念相契合,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相呼应,是我国长期探索民主形态、建设民主政治的最新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坚持人民导向,不断与时俱进、自我完善,体现出鲜明的人民性、科学性和发展性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道路百年探索的重大实践创新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从实践效果而言,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超越了西式民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民主新方案。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以唯物史观为思想武器,提出了一系列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新观点。江泽民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他强调中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建设,最根本的是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着眼。判断新的制度是否成功,不是看制度的条文是否新颖,而是在实践中审慎地观察它的功能和效果。江泽民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核心。江泽民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着重点是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创新的基础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体制创新,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国家制度。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与政治学的使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伟 《浙江学刊》2004,7(1):99-10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和目标,意味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应当是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的统一.从21世纪的战略视野出发,现阶段应当加强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建设,把政治发展提到一个更加重要的地位,其中,民主相对于法治又具有目标上的逻辑优先性.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中国政治学应发挥应有的作用.与社会学、经济学等对民主政治发展的研究更多地侧重于国家-社会、政府-市场关系等"体制外"问题不同,政治学直接触及到政治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这一民主化的"体制内"层面."体制内"与"体制外"是一种互补和互动的关系,但又有各自的发展逻辑.政治学所研究的国家、政府和政党及其制度,对于民主政治有着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政治学的重要任务应当是建构中国21世纪的政治发展理论,探索中国的体制内民主化道路,特别是把党内民主提升到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11.
杨丹娜 《探求》2014,(5):5-9
"顺应世界大势",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是我们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探索中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新视角。我们要顺应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大势,实现中国梦以及中国梦与世界梦(即"世界人民的美好")的接轨;顺应世界新科技和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大势,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速中国与世界融合的进程;顺应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发展大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把握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潮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余金刚 《社科纵横》2010,25(8):9-10
操作性党内民主主要是指党员定期选出党的领导人的一种制度安排,通过这样一种制度安排某些党员可以通过争取其他党员的选票而获得党的领导职位。这样一个概念强调的是党内民主的切实可行性。这一实践路径是由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性质和模式及中国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首先,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性质在于它是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和推动的;其次,中国民主化的模式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体制内模式;再次,从中国的社会现实来看,历史上的中国缺乏政治民主传统,就现阶段而言,也没有发育出作为民主政治土壤的公民文化,而且政治发展极不平衡。这些都决定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只能先从中国共产党内部开始,走一条从党内到党外、从高层到基层、从精英到大众的渐进模式。操作性党内民主主要应体现为差额选举,以差额选举为主要内容的操作性党内民主符合现代民主政治的原则,是有效整合党内不同政策取向和思想分歧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党内民主和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叶蔚云 《探求》2005,(Z1):9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思想."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科学执政是前提.从理论上说,民主制度和法律规范都必须贯彻科学的精神,遵循客观规律和变化着的现实去设计和创设;从现实上说,我国的各项民主制度和相关法律规范数量之多之细,已直追西方发达国家,但其中不少的制度和法规却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就是在这些制度程式和法律规范的设计上背离了科学精神,违反了政治科学的客观规律.以笔者的理解,"科学执政",就是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探寻和遵循政治科学的一般规律,正确配置社会政治权力资源,获得和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实现我党长期持续执政的目的."三个执政"的思想是我国政治发展理论的重大成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动我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4.
民主政治: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理论或实践上看,民主政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民主政治就是用和谐的方式控制、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制度体系。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多元利益和高度的社会流动是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共同的根基。实现利益表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夯实和谐社会政治基础的关键。利益表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具有完善公共政策、消解社会矛盾、强化政治认同等重大意义。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夯实和谐社会政治基础的根本之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制度资源,也是直接承载法治发展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的研读和分析可以看出,达尔的民主理论就是美国政治实践的产物,与托克维尔、熊彼特、萨托利等民主理论一样,是西方政治发展逻辑的产物。西方的民主是一个竞争性、充满争议的民主,这样的民主并不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逻辑。中国的民主理论应该建立在对中国政治实践的总结和反思上,超越西方的民主,发展符合中国历史逻辑的和谐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治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变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改革实践与中国政治发展理论研究处于双向互动之中。近十年来,中国政治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集中在中国政治发展理论框架的构建、中国政治发展一些重大问题的宏观探讨和中国政治发展时政热点的分析上。民主政治模式、新制度主义模式和治理模式是中国政治发展研究所形成的主要理论解释模型,实现“善治”与“和谐”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目标,而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创新、推广基层民主、加强执政党建设则可以被视为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7.
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而言,成熟民主国家和后发国家这两种政治发展模式都有其时空条件的特殊性以及经验移植过程中的适应性问题。"哪种发展模式更适合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成为海内外中国政治发展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检视海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得出一个基本观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选择的研究要在既有政治理念的理论逻辑下进行规范的学理探究和学术性论证,从横向的国别维度和纵向的历史维度,总结评价成熟民主国家和后发国家成功的政治发展经验,汲取对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的深刻启示和有益因素,以及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的制度惯性和路径依赖。唯如此,才能把握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逻辑,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宽容是现代自由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内涵.它起源于宗教改革时期自由主义思想家为良心自由所作的辩护,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保障个人权利的制度安排,并成为现代民主的价值规范.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有必要批判性地借鉴自由主义的宽容观念及其实践的成果,把宽容作为政治价值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原则,走国家与市民社会良性互动的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理论层面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实践层面或制度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四项政治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富有生命力的。党的十七大明确解答了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走什么路的问题,并作了具体部署,意义十分重大。继续沿着这条正确道路走下去,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麦佶妍 《探求》2011,(3):113-117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中,人民政协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机构和主要载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形式和实践平台。我们要促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一是通过经验升华和理论借鉴来构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理论体系;二是通过制度健全和素质提高来提升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