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当前学科意识僵化的情境下,文艺学学科建设应该认清过分强调学科意识的弊端,努力寻求文艺学研究中的问题,更加关注提问的方式,加强方法的结合和转换,走综合研究的路子,从而有效突出和深化问题意识。研究认为,问题意识的强化有助于打破已有的僵化的学科意识,拓展文艺学的研究视域,建立独立清醒的学科意识,而独立的学科意识反过来又能增强文艺学学科的吸纳能力;问题意识与学科意识相辅相成、有效互动才是推进文艺学学科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文艺学的问题意识与文化转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社会转型与范式转换的特定历史时期,文艺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关于问题的问题。阐释学的问题意识表明任何一个解释者都必然以一种前理解状态或前理解构架进入理解与研究。文学解释学对问题的首要性的认识则表现为对文学范式的高度关注和依赖。每一理解都是向文学对象提出问题,抛出问题,是理解主体(前理解)向对象的一种抛掷、投射和设计。世纪之交的文学发生了从语言论转向到文化的转向。这是社会实践向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和问题群,这种变化源于当代社会生活的转型,也是文学自身内部要素运动的结果。文学必须重新审视原有的文学对象,越过传统的边界,对文化的转向做出新的更为合理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确定我国教育的根本问题有其自身的理论逻辑,它建立在人才培养的本质归属上,关联着教育的政治和社会属性,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彼此相互联系并协同支撑,构成逻辑严密体系并具有基础性、本源性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紧密联系我国实际,形成了回答教育根本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本质要求,并对我国教育根本问题作出时代回答,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韦勒克文论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论是20世纪著名文论家雷纳·韦勒克(René Wellek)整个文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核心。韦勒克依据现象学哲学和文论对意识对象的四种划分,将文学作品的本质认定为一种“意向性客体”。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具有“本体存在”和“经验存在”的双重性。一方面,作品具有主观性、多样性,必须通过意向性的心理经验才能得以存在,另一方面,它又有客观性、统一性,不能等同于任何一次主观体验,而是一个先于主体经验的“符号结构”。  相似文献   

5.
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有用性。价值主体是人 ,价值存在于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关系之中。价值具有属人性和客观性两重属性。人的价值是人对人的意义 ,人作为客体的价值说到底是人作为主体的价值的自我创造、自我服务、自我实现 ,是主体人的社会历史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肖洒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2):143-144,151
主体、客体及相互关系一直是教育理论界探讨的基本问题,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提出了“教师主体”、“学生主体”、“双主体”、“三体论”等观点。本文论述了教育活动主客体问题讨论的三个前提。对已经出现的主要观点进行辨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着对教育活动主客体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与界定。  相似文献   

7.
关于公关学科建设理论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给公关学科建设提供了契机与方向。为增强公关学科的时代性与适应性,公关的目标应定位于组织与公众关系的和谐,公关的主体范围应当扩大,公关理论中的道德分析与道德引导应当增强。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 ,必然与自由这对范畴 ,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性质与任务 ,因而是哲学最终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并探讨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根本问题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中国文论的进展有目共睹,其弊端则一言以蔽之,曰缺乏有效性,或曰自说自话。建立有效的文论话语的关键是在学理中说话,接着古今中外的经典所开始的路数讲,而只有重建经典所提出的问题,我们才能进入学理。这种重建就必然已是当代的和中国式的了,因此,必须反对借“中国式”的口实避开对经典的刻苦研读,走捷径。值此理性与现代性一起遭受怀疑之际,这种倡导适度理性的学术态度庶几对矫枉过正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0.
实践证明,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制度。但是,我们的认识如果停留于此是远远不够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加强制度建设,不深入讨论究竟应该怎么办的具体问题,就难以把理论上的“应然”变成现实中的“必然”,党风廉政建设就难以真正实现标本兼治。加强对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民主法制教育,增强其民主法治意识,是实现依法治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社会条件。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制度的具体途径。这就要求我们把宪法规定的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重大事务的权利、义务、实现途径等进一步具体化,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司法制度,加强司法监督、防止司法腐败。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和文艺学学科建设是中国文艺理论界进入21世纪以来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那么,树立问题意识、间性意识、共生意识、发展意识等学术意识,对解决中国文艺理论的某些概念、范畴和方法与当下文艺实践脱节的问题,有效地把中国传统文论的资源转化为当代文论建设的因素,确立中国本土的问题意识、在中国语境下合理地吸收利用外国文论资源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柏拉图理式论、模仿说、灵感论的解读 ,集中论述了他对文艺的本质、特征和创作源泉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3.
学科建设是学校为应对教育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补充、完善自我的动态过程,建议河大生化系生物专业应整合为植物学、动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四大模块,并以此配备专业教师,完善教学设施,有序、规范地开展教学、实验和科研工作,积极向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育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逻辑起点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它的发生条件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既区别于传统农村社区,又有别于城镇社区,它是在当下中国数亿农民站在城镇化的入口处,整个国家由乡村中国转型为城镇中国的大背景下,城乡统筹、城乡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下的新事物。在当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环节中还存在一些缺憾,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许祖华 《南都学坛》2002,22(6):66-69
2 0世纪 40年代 ,是邵荃麟开始从事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的时期 ,也是他的文艺思想特色形成的时期。他这一时期的文艺思想主要包括 :“两大价值目标” ,即“宣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文艺思想” ,“为人民服务” ;“一论” ,即“平凡题材”论 ;“三统一” ,即真善美统一的文艺批评准则  相似文献   

16.
非犯罪化的要义在于遏制那些建构论唯理主义者扩张性地滥用刑法以型构社会秩序的冲动,即遏制犯罪范围的扩张性认定趋向。作为刑法谦抑性的一个重要表现,作为一种价值追求,非犯罪化要求在刑事立法、司法过程中,在特定情况下,对某些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逐渐)减少其反应活动。非犯罪化在今天不应只是一种价值理念,更应成为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努力态势。  相似文献   

17.
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之前,世界各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行政思想。亚里士多德、马基雅弗利、洛克、卢梭、密尔等政治思想家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这些行政思想构成了现代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来源。由于所处历史条件的不同,他们的行政思想各有侧重,但围绕公共权力这个中心共同构成了一个理论构架,即国家理论、政体理论、法治思想和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18.
翻译传播学:理论建构与学科空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翻译传播学是对翻译学学科理论建构和学科空间的一种新尝试,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学科研究范畴,即从传播学的视角对各种翻译现象进行外观式的探察。借用传播学的基本信息传播模式,对翻译过程中各个信息传递阶段进行逐一论述,指出翻译学科的研究可以从控制研究、文本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等几个方面入手。翻译传播学是翻译学学科向更为精细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对翻译学的理论建构和学科空间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9.
论现代校对的理论创新与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学是编辑学的分支学科 ,校对立学既是编辑学科建设的内容 ,也是校对学科建设的内容。校对立学本身就是校对的感性知识升华为校对理性知识的飞跃 ,必须理论创新。校对立学之初 ,应着重在研究对象、学术体系和学术观点上创新。理论创新应具备科学性、专业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当前校对创新的主要途径是 :不断解放思想 ;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站在校对改革的前沿 ;建立健全理论创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经典的焦虑--当前文艺思潮的审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学中的经典是指那些在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代表作品.文学经典在文学发展史上既具有确定文学标准尺度的作用,又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同时代读者的审美需求.文学经典作品在近年来出现大量重版、改写和重评,成为当前文艺思潮的突出现象.这既是消费时代社会心理对于经典作品的需要的反映,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精英文化层对于当今经典缺失的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