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后稷本是其母姜嫄参加社祭后与某个姬姓男子野合而生,而史籍载为"履大迹"、"履大人迹"、践"巨人迹",完全是出于儒家崇圣心理而对野合的巧妙掩盖;为了更神异其事,乃日"履帝迹耳",因为当时尚无"帝"、"上帝"的概念.姜嫄生活的时代,相当于中国古史传说的尧、舜、禹时期.当时盛行普那路亚婚(即外婚制),民"知母不知父",因而后稷被其母姜嫄抛弃,既不是因为他无父而生,也不是因为他要接受图腾仪式的考验,而是因为他出生时"胎生如卵"(带胞生),形体异常,古人以为妖异而不祥,所以被抛弃.  相似文献   

2.
在拉萨,徐海波看到从北京来的记者,感到十分亲切,也勾起了他对北京的家和亲人的思念。对记者,他并不避讳说起雪域高原的艰苦:"西藏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内地人来这里工作生活,多说话、多走路常常会觉得气喘、心跳加速。在高原工作,身体付出远远大于内地。"即便如此,徐海波还是非常珍惜到拉萨援藏的这段时光。他希望在这3年中,能为拉萨做些实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仅仅一年多,徐海波就用他的"三板斧",为拉萨交通辟出了一个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家乡民俗学,既是对以家乡生活文化传统的观察与研究为基础而形成的学术研究取向的一种事实概括,更是结合新的学术思潮,对这种取向所生发和呈现出的视角与方法的总结,换言之,家乡民俗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视角与方法。它包含着如下几个突出的特征:平等交流,相互尊重;同情理解,理性批判;朝向当下。同时,家乡民俗学又是一种立场或态度。这种态度,基于比较的视野,具有鲜明的"间性"特征。在这种"间性"比较视野下,家乡民俗学者可以结合过去的生活经验与当下的学术实践,发现并揭示历史与现实的复杂关联,进而反思民俗学以往那种"朝后看"的问题和局限,推动民俗学更多地"向前看"并朝向未来。家乡民俗学由于是在与异乡、与他者的对比当中产生的一种有关家乡、有关自我的特殊研究范畴,因此能够使研究者更好地立足于自身,在认识自己的前提之下,更清楚地认识"我"在同"他"交往过程中的位置,从而更恰当、更全面地理解"我与他"的关系,更有效地建设包含了更多"我""你""他"的、朝向未来的"我们",也即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家乡民俗学核心概念的"家乡"在涵盖范围上的伸缩性,尤其为这种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时杜文秀有"卖国"的谬说,起于一张所谓"大理回教国"的传单和所谓"大理使臣"这两件勾当.前者是外国侵略者捏造的,后者则为刘道衡这个卖国败类干的骗局.那份以阿拉伯文所写的传单,是出自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捏造,其目的是要侵占云南.而所谓"大理使臣"则是刘道衡个人搞的骗局,刘在伦敦活动无果,被送经君士坦丁堡回国,他在君士坦丁堡的活动也毫无结果,待回到仰光,大理已被清军攻破,从此他便在英属印度政府下过活.根据考证,刘道衡并不是杜文秀义子,也非杜文秀部属,他是一个闯进大理的曾流浪外国多年、与英法殖民主叉者有勾搭的大骗子,他的所有行为与杜文秀无关.  相似文献   

5.
一、民族性民族性是对民族各种特征的总的概括,指各民族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它的外延与"民族特点"、"民族特性"等概念在含义上相近.早在十九世纪,恩格斯就注意到了民族性的问题,并进行了论述.他批评了当时忽视民族性研究的倾向,指出:"对各种民族性所占的(至少是在近代)地位,直到今天我们的历史哲学里还很少阐述,或者更确切些说,还根本没有加以阐述.欧洲大陆上所有论述英国的著作,卷帙浩繁,但却言之无物,没有一个想到去钻研英国历史和英国民族性和的本质."他接着阐述了英吉利民族的民族性,"英吉利民族是由德意志人和罗马人构成,其形成的时候,正值这两个民族刚开  相似文献   

6.
平常心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些草籽吧,好难看啊!"小和尚说。"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中秋,师父买了一大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突起,草籽飘舞。"不好,许多草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不会发芽。"师父说,"随性"。撒完草籽,几只小鸟即来啄食。"要命了!草籽都被鸟吃了!"小和尚  相似文献   

7.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代表作,被称为一部"犯罪的心理报告"。而小说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自身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塑造下呈现出三组二元对立。他既是一个哲人似的疯子,又是一个颇具理性的常人;他既身负罪恶,又善良高尚;他既是一个被蛊惑之人,又是一个被救赎之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体现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同时,也是借此来探寻人的心理、人性的奥秘、伦理道德的界限以及改良社会的精神层面的方法论,由此展现出小说《罪与罚》独具一格的艺术价值与魅力。  相似文献   

8.
正免去繁文缛节,两会返璞归真。没有隆重的迎宾仪式,没有警车开道;不提供纸质大会发言和简报,无纸化办公;不提供酒类饮料,自助餐"光盘行动";不举办奢华的庆祝活动,不发放礼品……政协工作报告用时47分钟,比去年缩短14分钟,23处突出使用数字,求真务实。政府工作报告用时1个小时40分钟,一共15000多字,比去年少了3000多字,"更短、更实、更近、更深"。"你的不称职就意味着67万人的缺席,你的失语就意味着67万人沉默。""我这个农民工代表不能白当,必须做点实事。""发言时少些表扬与自我表扬。"代表委员"角色  相似文献   

9.
正4月,暮春的湖湘大地依然笼罩在绵绵的春雨中,大巴车沿着刚刚大修贯通的桑龙公路,平稳穿行于高山之底、之腰、之巅,放眼所见,新绿整齐,雨雾缠绕,云雾升腾。遥想80余年前,那位被人们称为"活龙"的贺龙元帅,曾经于此山此岭中智勇转战,脑海中的春困便被赶得无影不踪,他的故事,他的踪迹,他的精神,让我们对此行的目的地,与贺龙元帅出生地桑植毗临,也是元帅曾经长期战斗过的地方,革命老区——龙山县有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多被认为是苏格拉底的反对者。他反对以知识谋取利益的智术师,也反对无所事事,空谈智慧的哲学家。他在反对的同时,其实也是在甄别、思考,批判和修正,借以传达他的哲学认知和体悟。喜剧《云》中,阿里斯托芬通过对苏格拉底的隐晦批评,潜藏着"自由"与"必然"两者关系的探讨。《云》中的"必然"俨然是内在及外在的束缚,它拘囿了无论哲人还是民众的"自由",虽然苏格拉底他们似乎找到了冲破必然的三个方法,但却是要以自身毁灭而告终。阿里斯托芬在《云》中让"自由"向"必然"进行了一次突围,表述出了自由不能突破必然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多被认为是苏格拉底的反对者。他反对以知识谋取利益的智术师,也反对无所事事,空谈智慧的哲学家。他在反对的同时,其实也是在甄别、思考,批判和修正,借以传达他的哲学认知和体悟。喜剧《云》中,阿里斯托芬通过对苏格拉底的隐晦批评,潜藏着"自由"与"必然"两者关系的探讨。《云》中的"必然"俨然是内在及外在的束缚,它拘囿了无论哲人还是民众的"自由",虽然苏格拉底他们似乎找到了冲破必然的三个方法,但却是要以自身毁灭而告终。阿里斯托芬在《云》中让"自由"向"必然"进行了一次突围,表述出了自由不能突破必然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2.
洁净和污秽是一种分类体系和原则,它在宗教、身份认同等方面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区隔,构建社会边界,将"我"与"他","好"与"坏"、"有序"与"混乱"等区分开来。不符合或者违背了某一文化的行为经常被视为"污秽"和"不洁"。所以,洁净观念可以被视为区分不同社会人群的边界符号。  相似文献   

13.
对于这次“法轮功”事件,党内党外、全国上下都在反思。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更有义务思考其经验教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提高认识能力,防止类似情况再度发生。下面谈几点个人看法:一、对“上当受骗”的认识绝大多数“法轮功”练习者本想通过练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却被李洪志的歪理邪说蒙蔽,相信了有神论和封建迷信那一套,甚至有人说了些错话,做了些错事。这些人只要认真检查,彻底海改,与“法轮功”彻底决裂,党和人民是会原谅他们的,也可以认为他们是上当受骗了。但是,对于一些党员、干部、高级知识分子来说,情况又当…  相似文献   

14.
察隅在清代被看作是“野人”居住区,卫藏的有关文献,几乎都写作“狢(犭俞)(珞瑜)”,间有写作咱玉、白玉或杂瑜的。故其地往往被误为康熙时岳种琪进藏才归属;赵尔丰督川才设治。但一经研究,唐慧琳《一切经音义》所记:取道“吐蕃界,更渡雪山南脚”入天竺路线,就包括有察隅的一段。而且唐樊绰《蛮书》所云“丽水出逻些三危山”,更明确提到了察隅地方。按丽水现称伊洛瓦底江,它的上源,有谓是独龙江(Tarou R.)的,也有说是驼洛江(Onam Tamai)的,由于前者较后者为长,自应以独龙江为正源。而独龙江源出察隅东山,足证《蛮书》言及的逻些三危山,就在察隅一带。  相似文献   

15.
赫尔德的"文化民族"或民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尔德将复数的文化观念引入德意志的思想体系,并且将语言、文化、历史与民族等相互关联的问题勾连成一体.他成为处于两条分水岭之间的人物,一条是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运动的分水岭,一条是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分水岭.赫尔德对民族文化,尤其是民歌、史诗,一生眷恋,文化意义上的民族被他视为真正的社会实体.这使得他的理论在其身后复杂的历史环境中被涂抹上政治色彩,"文化民族"逐渐被演化为激进的"民族主义".这一结局有违赫尔德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东南部与川滇交接处自称"培米"的藏族群体远古氏族问题一度被学界讨论,学者们提出了牦牛种说、白狼羌说、党项羌说和藏族说等不同的观点;然而,该群体本身也有自古流传下来的氏族叙述传统,有着自我的族群认知。本文将汉藏史料与本土历史文化信息结合起来,在他者和自我的双重视角下,对"培米"藏族远古氏族属性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7.
北宋时期,中国山水画及其理论已成蔚然大观,画坛之上人才辈出、群星生辉,从众多画家中脱颖而出的就是郭熙,《林泉高致集》就是其代表作品。南齐谢赫也是著名的理论家,他的《古画品录》就是杰出的代表,他提出的"六法"被历代画家所认可。"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三远"作为一种方法或是一种认识,不仅继承了谢赫"六法"而且又有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两年前,中国纪录片《船工》在第11届上海电视节上最为耀眼,一炮双响,获得"最佳人文纪录片"和"评委会奖"。《船工》的主人公就是本期封面上有着"三峡纤夫活化石"之称的三峡纤夫谭邦武。十年前,当《船工》剧组在巫峡出口的沙滩上拍摄时,巴东籍摄影家郑定荣跟随采风,拍下了封面上的这幅照片。照片定格的那年,谭邦武85岁,正是被海内外媒体包围的年代,谭邦武一家自三峡工程开始启动后,就常常被媒体记者包围着,名片都收了半箩筐,就连美国好莱坞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也邀请他在电影《熊猫与女人》里扮演过角色。而今,三峡蓄水了,昔日汹涌的波涛变成了平静的湖面,谭邦武也真正地老了,从他的脸上再也看不见搏击江水的自信,他的白龙舟也一天天任岁月剥蚀。前不久,当记者再次看见谭邦武时,他已经不能像往日那样走稳步子,从他布满刀刻般皱纹的脸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孤独、失落......就像《船工》的导演姚松平的拍摄心路历程一样,对一种将要逝去的文化形态、生存状态,怀着一种"仪式"般的敬畏,呈现出一种"挽歌"似的绚烂,我们本期推出的《封面话题》,再一次来解读三峡纤夫文化,并将在栏目采写过程中对三峡纤夫文化解读的新收获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9.
小竹桥     
515434320 354J.一桥嚼,︵哪一,J\6些恤3 13].2.村寨前必 ‘产尸一‘一一~、、5。6喂,5 5 313 50摇呀摇呀摇, 产尸一、、1 44。6苗汉少年退秘卿场训洲,甲!,5 1 11沪尸一、、1 30竹桥。竹桥。过过亲亲热热说说笑笑5一 .64 4 41‘0}些塑}‘‘尹一一-~、、少他叮他嚼.也叮他罗,罗,晴天让草互相来比帽,较,}过些通谊上舀友桥 53一飞 ‘.一吩吩罗罗1遏。清清河水清清河水桥下桥下笑,p昌,}些些{喧企 拍下张张友谊照嚼 团结歌儿桥下飘罗拍下张张团结歌儿1 2.二二二一夕l,些li’一}i一l嚼罗哎……33小竹桥@李光迪 @石刚 @罗浩 @索夫~~…  相似文献   

20.
认识夏帕克提·吾守尔的人,都会对这个维吾尔族"80后"有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是因其帅气干练的外表,也不单是他学习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在许多人看来,更多的则是一个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青年在清华这所国内学子仰慕的高校中,其成长所产生的表率作用。1983年出生于乌鲁木齐的夏帕克提·吾守尔,自2002年以新疆高考民考汉类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后,走过了"自己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学校的关心培养下,他学业优秀,成为清华第一位维吾尔族工学博士。其间,他还先后担任校团委少数民族工作组组长和学习实践部组长、政治辅导员、校团委副书记等职。凭借学习工作中的优异表现,2010年12月,他被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授予"北京高校成才表率"称号,同年12月至2011年9月又被推荐挂职任江苏昆山市市长助理。2012年2月,他离开学校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基层干部,任职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回顾自己的学习成长,夏帕克提感受最深的就是母校对自己的培养,而这背后体现的是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关心和重视。也正因为如此,他时刻感受到身上所肩负的职责,那就是建设家乡、报效祖国,并以此激励和带动更多各族青年奋发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