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建党一百年来,中国养老保障制度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历史阶段,实现了从"血缘亲养"到"国家—单位"保障制、"国家—单位—个人"保障制、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的跨越性改革,形成了别具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体系。剖析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以公平正义为价值理念,采取与经济发展和时代任务相适应的渐进式改革策略,努力建立了符合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需求的养老保障制度。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应遵循共享发展的原则,打造高质量为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
王英  谭琳 《人口学刊》2011,(1):32-41
如何提升老年人口的生存发展能力、促进其社会参与和全面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是老龄化社会必须要面临的挑战。老年教育作为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正在引起普遍关注。"赋权增能"的中国老年教育定位通过制度、机制、环境和心理的赋权,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利,通过提升老年人生活掌控能力、变化适应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实现"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并最终保障老年人与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正安县流渡镇把破解农村计生"两户"养老难问题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探索创建计生老年公寓,组织实施计生"两户"老人集中养老制度,为实现农村百姓家庭期盼的"老有所居、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障"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4.
《人口文摘》2016,(6):72-73
古人多少岁可以退休?“退休”一词,最早见于唐宋。官员退休后,国家为了使其老有所安,会发放一定的退休金。金额的多少,与其官职、功绩和皇上的恩宠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未富先老"?还是"未备先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民 《人口研究》2007,31(4):52-56
"未富先老",是目前中国政府以及大多数研究老龄问题的学者对中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基本特征的一致判断,并视其为中国老龄化挑战或者老龄危机的根源(田雪原,2004;于学军,2003;邬沧萍、杜鹏,2006;杜鹏、杨慧,2006;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006).笔者曾就中国是否"未富先老"的问题与杜鹏教授在《人口研究》2006年第6期的论坛上做过讨论.但笔者认为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还不能就此止步,因为还有更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回答:"未富先老"这一判断能否揭示中国老龄化挑战的真正涵义?该判断的政策涵义是什么?该判断能否作为中国应对老龄化战略和政策的前提或者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为解除计生家庭养老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河北省元氏县积极推行政策扶助有保障、多元服务有保障、看病就医有保障和构建社会化关爱联动格局为特色的"三保障一关爱"计生家庭养老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破解计生家庭养老难题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李建民 《当代中国人口》2008,25(1):10-13,29,30
“未富先老”不是中国老龄化的本质特征。当一个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为老年型人口时,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就进入了老龄社会。只有当人口老龄化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产生实质性影响的时候,我们才能称其进入了老龄社会。  相似文献   

8.
"未富先老"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特点①,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学界和社会大众普遍认同的观点①.关于"未富先老"问题,最近学术界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乔虹,2006),为此《人口研究》2006年第6期刊发了李建民、杜鹏两位教授的文章,对"未富先老"进行了专题讨论,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也促使我们对"未富先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出现的 ,因此这种非自然转型的养老问题 ,不论对个人、家庭 ,还是社会、国家 ,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社会成员个人角度出发 ,探讨作为个体如何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提早安排。笔者认为 :这种安排是在与国家正在建立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的目标政策相适应的前提下 ,通过个人的关注 ,全社会的努力来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既使个人的老年生活有所保障 ,又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发展。一、养老保障方式的变革要求城镇劳动者对未来的养老作出提前安排养老 ,从个人的层面上讲 ,是一种消费行为 ,是…  相似文献   

10.
人口增长率:整个亚太地区和几乎所有东亚、南亚、大洋洲各国家的口人都有了很大增长。但在此期间人口总数的增长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平均年增长率都上升了。实际上,本地区许多国家十年来或者是维持了原来的增长率,或者是出现了增长率下降的趋向。在亚太经社理事会成员国中,人口增长率有所上升的国家同有所下降的国家,在数量上一样多。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及其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借助各省区人口老龄化的演变过程及其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相关程度变化,来判别中国是否出现"未富先老"、"城乡倒置"或"人口红利"消失阻滞经济发展以及区域差异化演变等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发现:(1)中国各省区的人口老龄化演变阶段差异很大,但基本没有出现"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并没有妨碍经济发展,这既与经济转型、开放经济等有关,也符合全球人口老龄化演化的一般规律;(2)勾画中国各省区人口老龄化演变特征,可将其划分成四类不同的人口老龄化类型,其演变历程的地域推移与地域集聚现象十分明显。就目前的演变过程来看,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地区经济发展有明显相关性,经济发展成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苏南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工作模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首要的问题在于认真研究构建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保障内容的工作模式。苏南农村坚持将老人的社会保障职能融汇到农村整体工作中去,纳入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促使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3.
人口是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常变量”,其长期趋势不仅影响“十三五”时期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更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当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及其占全部人口比例双双持续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老龄化速度居于世界前列,“未富先老”特征明显。人口变化的这一趋势必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长期、深刻而巨大影响,适时全面放开二孩生育,让生育水平有所回升,已经成为发展之急和民生之需。当前人口变化基本态势及其  相似文献   

14.
2009年,甘肃省清水县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问题,破解人口和计生工作难题,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重新审视中国人口“未富先老”的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富先老”得到普遍认同。“未富先老”是在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发布后提出的命题,旨在向全社会提出中国生育率迅速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必须对人口老龄化做好思想、理论、舆论准备,物质准备,制度准备,人才准备和健康准备等,居安思危,有备才能无患。在上世纪把中国人口概括为“未富先老”是被普遍接受的,所讲的“老”是指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16.
<正> 现在开展的老年人口研究,已提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等问题,这几老当中,关键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为,可减少纯消费的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可增加社会财富,他(她)们又是知识和经验较丰富的“老师”,在实践中可以帮助培养后代,对于本人可达到老而不识老,感到自己是社会上有用之人,有利于健康长寿,度过幸福的晚年。旧社会是老与无用相联系的,今老而有用,老人则不觉其老,给社会继续作贡献,事实上变成老而年轻化,即缩短了老年,延长了壮年。如人生75岁,以60岁为老年,如果多数人劳动或工作到70岁,等于延长青壮年10岁,即缩短老年10岁,这10岁,不是一般的10岁,是一个人一生中经验最丰富的时期,也许比他在20-30岁阶段,更能有所作为。这种作为的重点,不在体力,而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未来发展的人口基础将是重度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老龄化速度是发达国家的2倍以上,且是"未富先老"。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将达顶峰4.87亿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接近2亿的国家。老龄化发展规模大,速度快,结构复杂,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信息天地     
中国痛苦指数排名世界第51位英国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公布了一项由失业率和通胀率组成的"痛苦指数"。马其顿的"痛苦指数"在受调查的92个国家里排名第一,被称为"最痛苦国家",委内瑞拉和伊朗紧随其后。欧债危机的中心——西班牙和希腊分别排在第6位和第13位。相对于负债沉重的欧洲国家,"金砖四国"略好一些。中国的"痛苦指数"最低,仅排在第51位。  相似文献   

19.
2007年6月2~3日,中国人口学会、国家人口计生委政法司、辽宁省人口计生委在辽宁省沈阳市辽宁政协会馆联合召开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准确认识把握我国人口老  相似文献   

20.
王琼 《人口研究》2016,(1):98-112
文章利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的城市老年人数据,研究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试图从需求层面探索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受到限制的原因.研究表明,城市老年人有较高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然而需求被满足的程度却较低.影响因素方面,崇尚节俭和为子女着想等传统文化因素确实抑制了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而"未富先老"限制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却是一个过于笼统的论断,在某些细分产业内,"未富先老"的负面作用并不那么明显.此外,健康状况是老年人对医疗保健和康复护理服务需求的硬约束.儿子和女儿则在为父母提供养老服务方面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