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刘涌案引起公众大量非议的重要原因是二审判决书论证不足和公开性不够.加强判决书的说理和论证并向公众公开是树立司法权威、建立为人民服务司法和实现理论界与实务界良性互动所必要的.判决书的论证应从证据能力、证明力、证据的综合认定及法律适用几方面进行.公开判决书可通过网上公布及公共场合展示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真理是真善美的统一出发,论证科学确立是经验论证、逻辑论证、价值评价三者的统一,指出经验论证是基本步骤和决定环节,同时,逻辑论证和价值评价均非仅仅是科学确立的手段,而且将论证和评价的结果融化在理论内涵之中。本文不仅阐释了科学确立的静态结构,也阐发了科学确立三要素在科学理论确立过程中动态运行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3.
民事判决书制作模式的改革,是当前法院推行司法改革的内容之一.在民事审判程序改革中,重视民事判决书制作方式的改革意义重大;特别是内容合乎理性、结构合乎逻辑的民事判决书,应该成为我国民事审判程序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现代法治社会公正司法的必然要求,影响着司法程序及裁判文书本身的公信度.  相似文献   

4.
藉由论证研究范式上的语用学转向,当代论证理论得以复兴和发展起来。在语用研究进路的主导下,当代论证理论关注特殊语境中的论证行为与交际互动,发展以实现特定语用功能为旨归的论证分析与评价理论,但却忽略了论证实践所具有的社会文化特性。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实践形态,论证不仅具有主体性、目的性、规则性等跨文化特质,而且还在其基本形态、行为模式和互动方式等诸多方面,展现出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拓展当代论证理论的社会文化维度,既要求革新论证概念的基本界定,也需要建构具体分析论证实践中社会文化特性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依据现行立法,由法院作出的民事“执行依据”文书主要有民事判决书、民事裁定书、民事决定书、民事调解书和民事命令五种。在司法确认制度试点阶段,地方法院曾使用过判决书、支付令、决定书、调解书和确认意见书等多种文书形式。理论界主要有判决书说、裁定书说、决定书说、调解书说和确认书说五种。2013年1月生效的新《民事诉讼法》规定司法确认文书形式为裁定书,这一规定面临诸多种困境,建议将调解书作为司法确认文书。  相似文献   

6.
冲突话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交际中意见分歧就形成争议,争议的过程就是话语冲突的过程.一个观点不能得到对方的赞成,就需要加以维护,这些维护观点、解决争议的说理过程就构成了论证话语.论证话语是冲突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就论题和论据这两个论证成分的线性关系而言,汉语冲突言语事件中的论证话语主要有三种论证结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混合结构.就论证结构的复杂性而言,冲突话语中不仅有单一论证,而且还有多重论证、并列论证和从属论证.另外,语料表明,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和举例论证是冲突言语事件中主要的论证类型.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研究言语行为在一审民事判决书法庭意见中的运用及其对实现民事判决书目的的作用.全文以一审民事判决书的法庭意见部分为研究对象,在收集一定数量语料的基础上,对其中的语句按照塞尔对言语行为的分类标准进行了归类,并展示了各类言语行为在案例中出现的情况,分析了其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断言、宣告、指令和承诺四类言语行为在一审民事判决书这种司法语篇中的确大量存在,且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实现判决书定纷止争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西方新闻界将"新闻论证"抽象出来作为一个独立概念加以研究并逐步进行了宽泛化理解使之涵化了诸如逻辑的、语用的、辩证的、甚至修辞(受众导向的)的、视觉的多个维度。这本质上就是不断增加其功能性内涵,以使其适应更广阔的、日常化的新闻论域的现代性演进过程。这一概念的泛化也反映了西方新闻论证评价标准的流变,最终形成的由语用论辩理论改造的新闻论证评价的"好论证"标准,解决了新闻论证实践的单调性和"明希豪森困境"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可废止逻辑具有线性的计算复杂性和有效的规则冲突处理机制,在处理非单调性的推理和论证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在可废止论证关系上,普拉肯(Prakken)、贝克斯(Bex)和萨托(Sartor)等学者采用的先建构完整的论证结构,再通过击败关系来分析论证的方法将会导致一些严重的问题.为避免这样的问题,在可废止逻辑中,应当将论证的建构和论证的评价结合起来分析论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于《老子》政治哲学论证方式的研究属于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层面上的更为客观的另种文本诠释学视界。具体考察《老子》政治哲学论证方式特点有三:偏否定论证、超经验论证和准概念论证。三者分别表征着《老子》政治哲学思维的三重突破,即对片面肯定的突破,对纯粹经验的突破和对含蓄和比喻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合同案件民事审判中法官自由裁量权主要包括举证责任分配的自由裁量,判断证据之证据能力即合法性的自由裁量和适用证明标准的自由裁量。当前,合同案件民事审判中法官自由裁量质量不高且比较混乱,基本没有规则可循。要搞好合同案件民事审判中法官对事实认定的自由裁量,必须在思想和组织上高度重视,加强对事实认定方面在判决书中的说理和公开审判制度,加强监督和对错案的纠正。  相似文献   

12.
运用逻辑基本理论知识对多数逻辑教材中关于论证、证明和反驳,关于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关于归谬法和反证法含糊认识进行剖析、修正,以促进逻辑学向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法律论证适用的人工智能模型是“人工智能与法”研究的核心课题。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法律论证建模方法已经进入法律科学领域,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建立多种规范模型,有助于人们识别、构造论证和比较、评估论证。文章主要从论证框架和论证语义两个层面探讨法律论证适用的人工智能模型。其中,论证框架相当于逻辑句法,关注论证的构造;论证语义相当于逻辑语义,关注论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界法律论证理论的研究对于推进我国司法改革和法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相对于司法论证理论的研究而言,对立法论证的研究则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立法论证研究不足,主要是由于受制于法律中心主义和法院中心主义的研究范式,同时也由于司法论证与立法论证研究对象复杂性不同和论证模式不同。目前,西方国家的法律论证研究的重心已经转向立法论证,鉴于我国立法论证研究基本尚属空白,为此需要借鉴西方立法论证理论,实现由司法论证向立法论证的转向,为我国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如今人们对"修辞"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修辞只不过是实际生活中的文字修饰,甚至是一种"为了说服而说服"的"毒药般"方法或手段。究其原因:一是对修辞研究领域的认识不清导致的概念混淆和曲解;二是在研究和分析修辞时放弃了以论证为基础的传统。现实情况是法律修辞无法避开这种贬义性评价之厄运。事实上,如果回归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不难发现法律修辞并非追求那种完全置法律论证不顾、一味追求"为了说服而说服"的"华而不实"、"浮夸连篇"、"玩弄词藻"的说服技艺,而恰恰是建立在法律论证基础之上的修辞。  相似文献   

16.
"两个正义原则"推论的主要依据是契约论证。在契约论证中,受到"无知之幕"与"终极性"等条件限制的订约者运用"反思的平衡"确定了保守这一风险原则,基于此,提出"两个正义原则"。契约论证是以一种思想实验的形式完成的,其结论的合理性支撑了论证的合理性。论证的合理性保障了思想实验本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法修改与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就如何修改和完善民事证据制度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一,文章首先论述了民事诉讼法修改中民事证据制度调整的基本视角,认为民事证据制度修正和调整应该立足于对证据制度基本结构的搭建;其二,文章对修正案中关于证据种类的规定提出质疑,尤其是证据的排序,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三,对证人制度的完善提出了批评和建设性的意见,认为保留单位证人的规定是不合时宜的;其四,针对修正案,对防止举证迟延的对策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宽松的举证时限制度应当予以肯定;其五,文章对必须在民事证据中加以规定的免证事项做了论述;最后,对有效应对"证据偏在"的法律措施——文书提出命令制度的基本规范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18.
论证图解是论证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论辩理论、谬误研究以及批判性思维普遍使用的论证分析技术。以直观的形式揭示论证的支持关系从而刻画论证的宏观结构,是论证图解技术的优势。然而,在刻画论证结构的过程中,组合结构和收敛结构的识别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逻辑学界一直试图对两者进行清晰的甄别,就现行的区分标准而言,主要有逻辑联合、推理链收敛、模态联合和相关组合这四种方法,但这些区分方案或多或少存在漏洞和争议。新的判别方案尝试从“前提是否可以单独推出结论”、“贡献均衡度”以及“当一个前提为假,其他前提是否能推出结论”这三个维度去探讨论证结构,并结合强组合、差异化组合、均衡收敛、差异化收敛、弱收敛这五种论证图解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案可有效地对组合结构和收敛结构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汉传因明研究大体呈现了经典注释型、佛教解读型和逻辑解读型3种研究范式,其中以最后一种为主流,这种范式的特征是依据三段论逻辑评判标准来断言三支比量是演绎还是归纳的性质.其实,对因明进行逻辑解读型的论证范式是不合理的.于是,基于论证的结构,从理由和主张两个层面来考察这种论证范式:首先,因明论证尤其关注对理由真实性的检查,理由为真的检验是靠规则来约束的.其次,因明论证对理由之真实性的把握是以主张为本位的,即通过对主张的确认来追溯理由的真实性,这就更体现了因明论证关注语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论证活动的影响.最后,基于三段论本身的形式结构,将三段论定义为是一种"空架子"的论证,理由的真实性以及理由对主张的支持程度并不是它关注的问题.因此,"逻辑解读型"范式在因明研究中并不合理.  相似文献   

20.
学术文章的论证方式多种多样,与人们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密切相关,无论是思辨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普遍遵循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性,而思辨研究则更强调逻辑性,以演绎论证为主.本文着重分析以思辨研究方法为基础的人文学科学术文章写作的三种常用论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