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的利益协调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以满足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利益协调的价值取向和衡量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统筹兼顾等基本原则,立足国情与时代发展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深化政治经济社会改革,加强利益协调、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为改善民生提供制度保障。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是由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利益矛盾调处机制、利益约束引导机制、公民权益保障机制等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运用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积极探索处理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途径、方法和措施,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一是必须正确分析和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二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三是必须构建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四是必须提高党和政府化解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能力;五是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做好群众工作。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于协调和化解人民内部各种利益矛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统筹协调利益关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是继续推进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社会利益关系呈现出利益需求更加复杂化、利益获取途径更加多样化、利益矛盾更加尖锐化等新特点。为此,统筹协调利益关系应做到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科学机制等基本要求,并努力提高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西部民族地区实现科学发展不能走其他地区的老路,而要在合理的利益机制中生成。由于受历史、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当前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利益驱动机制相对比较薄弱,利益协调机制功能发挥不足,利益矛盾日渐突出。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的科学发展,需要建立健全能够把一切社会生产要素调动起来并加以整合的利益驱动机制,需要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健全利益整合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对市场竞争过程中弱势群体获取分配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走向多元治理化解:新形势下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新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就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明确指出,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需要不断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从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层面加强对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研究,健全社会矛盾化解的政府公共机制,创新社会利益的整合机制和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完善政府对社会矛盾化解的调处机制与权益保障机制,推动和完善社会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调节作用,探索建立多元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的新型机制,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从根本上预防与化解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的重大实践。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运行的调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必须构建和谐社会系统运行的调节机制,包括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完善社会保障机制、顺畅社会流动机制、培育公共协调机制、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机制与加强舆论宣传机制。只有建立了有效的调节系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才能构建并始终又好又快地和谐运行。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的是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因而认同的主体是人民.然而改革开放以来财富的累积没有给所有的人带来同样程度的幸福感受,发展的成果在现阶段还没有真正惠及全体人民.因此,要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就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机制的主体性构建,遵循人民主体性原则,构建评价表达机制,保障每一个认同主体的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的权利;构建利益整合机制,协调不同群体的经济利益关系;构建示范推动机制,发挥先进群体带头示范作用,创新激励机制,大力提升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随之出现的利益分化带来各种冲突和矛盾,为政府的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只有构建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才能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一、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提出与内涵  相似文献   

9.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各地方政府从竞争转向合作,共同治理跨区域公共行政事务是共赢发展之道。府际合作能否成功,取决于各地方政府能否就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行有效协调。促成府际间利益协调从政策调整向法律调整转型,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时势所需。作为一项制度安排,府际间利益协调当以法制协调为导向,关涉府际间利益协调的立法,可以采取"综合立法—单行立法"相结合、"中央立法—地方立法"相结合的立法体例,并遵循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原则、互信共赢原则和公开参与原则,通过构建利益表达机制、利益磋商机制、利益协议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协调监督机制与利益纠纷裁决机制,从而将府际间利益协调纳入法律规制范围。  相似文献   

10.
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的利益协调机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涉及到利益关系的调整,要协调利益关系,就必须构建利益关系的协调机制。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利益导向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约束机制和利益矛盾疏导机制。本文把利益矛盾疏导机制放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当中来叙述,把利益补偿和约束机制放在利益调节机制当中来叙述,重点阐释利益导向、表达、调节三个机制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群众路线。邓小平强调,贯彻群众路线,必须保护人民的利益,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依靠群众克服现代化建设中的困难,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发扬民主,改进工作方法,加强群众监督;要把握好群众运动的规律,不能混淆群众路线和群众运动,解决思想问题不能搞运动;必须从制度上加以规定,克服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干部特殊化。  相似文献   

1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和力量之源。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科学制定并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体现和实现人民的利益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必须切实加强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主题的作风建设 ,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13.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确立了党的一切为了人民,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根本宗旨,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一系列基本的行动准则:着重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关心群众的物质利益与代表人民的全面利益的统一;向人民负责,坚持人民标准观。同时确立了一切依靠人民的人民利益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个体化社会的来临与包容性社会政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军 《社会科学》2012,(1):81-86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逐步从"总体性社会"转向"个体化社会"。以往的社会政策关注的重点往往是大多数人的权益,但随着个体化社会的来临,传统的社会政策遭遇了许多挑战,必须增强社会政策的包容性,以关注更多的个体或少数群体。在社会政策包容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关注更多不同群体的权益,重视底层群体及弱势群体的赋权,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事业。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巩固新中国和发展新中国的实践中,在处理国家内政外交中的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这一对极其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时,根据中国具体情况,有时意识形态占主要地位,有时国家利益起主要作用,有时又是二者的重合。从总体来看,毛泽东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体现出国家利益不可动摇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员智凯  李博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4):54-56,108
随着我国在海外投资的日益增多,我国海外经济利益所面临的风险也开始明显增加。眼下,中国的海外经济利益主要面临政治、金融、市场和自然灾害等风险。加强中国海外经济利益的安全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海外投资风险评估机制、有效利用国际法律保护自己、健全政府关于海外投资的保险体系、提升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影响力、加强驻外领事机构保障职能建设、对国有企业在海外的亏损投资问责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社会的利益格局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人们利益关注的重心也从精神利益向物质利益转移,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发生了从"价值认同"向"利益认同"的转变。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决不是一个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能整合不同利益冲突并把冲突控制在有序范围内的社会。一切社会冲突的根源,归根到底都与利益有关。能否发挥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具体来说,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价值导向的同时开展主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对话,在沟通中实现对多样利益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改善民生是中国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善民生与强国共生、联动,是强国之本。必须充分重视保障民生和持续不断地改善民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必须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权力来源于人民,应该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有权力的人容易滥用权力,所以必须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要有效地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就必须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人民群众的监督是基础党内监督是关键法律监督是保障。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作为传播科学知识、创造高新技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生产者和推动器,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我们必须从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高等教育在"三个代表"中全面性、先导性、基础性作用的认识,把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论述作为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办好高等学校的关键来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