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类精神生活及其同一性是人类生存的最后文化防线,这道文化防线以伦理忧患的方式伴随着人类发展进程。在文明史上,伦理忧患常以"道德咒语"的方式对历史发展进行反思。中西方文明中具有终极意义的伦理忧患是"如果没有上帝,世界将会怎样?"和"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当下的"后"意识是人类对自身延续的精神链和文化链的伦理忧患。伦理忧患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对以物质力量为主导的发展方式进行伦理诊断、道德批评和文明预警,是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平衡力量。  相似文献   

2.
陈俊 《兰州学刊》2007,(9):91-94
毒品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存在除了政治、经济和心理层面的原因之外,更有其深层的思想文化根源.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反主流文化运动以及体现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药品文化"使吸毒得以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而技术理性统治下的"现代性"社会所造成的人性危机则是毒品得以存在和蔓延的根源.毒品泛滥是技术时代人类的必然命运.人类只有对技术时代进行深刻的人文反思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毒品,从而建立一个人道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战"实质上是一场科学与人文之战.科学与人文对人类的福祉与危险所能承担的责任都是有限的,促进"两种文化"的沟通与融合,是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必须予以面对的问题.这对于我们反思教育体制的专业化局限、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文化构成人类全部的生活方式,通过对文化的反思和观照,人类洞悉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解读人文奥运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和自然价值,促进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与重构,使人类生活方式的各个层面具有一种全新的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5.
《色,戒》:从小说到电影的演绎与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色,戒>,是激荡着生命意识的可读性作品,王佳芝复杂的人性是特殊历史语境复杂的表现.李安的影片<色,戒>,站在对传统权威价值观解构的文化视角,对王佳芝的"人性弱点"作了重新的诠释与放大,其审美意义就在于:人类对女性飞蛾扑火般的生命境遇作了深刻的反思,人类由此加深对自己的理解和对人性的终极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对长期以来支配思想史研究的"集体无意识"观念进行反思,以促进思想史研究从自在走向自为,促进民族的理性自觉和理性的成熟发展.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一是通过对思想家如何从自我崇拜走向圣王崇拜和自我沦丧的反思,揭示"认识你自己"的真正哲学内涵及其对思想史研究的意义;二是通过对传统的阶级划分标准是否切合中国社会史和思想史研究实际的反思,揭示泰汉以后中国社会关系的真正性质、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对思想史发展的影响;三是通过对思想家如何以多元论消解一元论、又如何不自觉地陷入文化相对主义的反思,揭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应该达到怎样的一种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既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因为无论在政治和社会制度,还是哲学、伦理和艺术层面,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都富含着"生态智慧".而这些生态智慧在思维方式、方法论及其样本意义上客观地构成了现代生态文明的培养基.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孵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反思的后现代状况——从再思的延伸到思维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是人类特有的生命活动,人类的理性使人具有了反思的自觉.怎样规定反思和如何反思一直是困扰现代思维的重要课题.在后现代语境下,反思呈现出新的面貌,表现了传统式反思的延伸和现代思维向原始思维的回归.挖掘和阐发后现代反思中"反"的内涵,可进一步拓展反思新的规定性,探明新的语境下人类的思维路线,从而使人类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小说人物的文化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人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结果,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过程中的形象投射,因而在小说人物身上必然烙下人类文化的痕迹。我们凭借小说人物可以对自身及文化进行反思,基于这样的认识,对新时期小说人物进行文化学的考察,其意义在于,通过对构成了一种为生产形式或生命活动形式所制约的生命表现形式的文化的体认,获得深刻的对该社会经济、政治的理解,还在于通过文化反思获得对民族心理,性格的文化层次上的理解,达到重构民族精神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0.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对中国文化的非理性特征进行了明显的"误判",中国式"无神论"、实用理性和当代中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的利益驱动,以及中国同中东伊斯兰教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不同选择和文化观念上的差异,是构成双方结成"反西方联盟"的深层障碍.但从自我反思的角度看,国际文化交往中的中国式非理性言行也可能带有偏狭和狂热.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需要各自有"文化自觉"和反思意识.反思意识首先可以将文化的差异感和相互不满从情绪性的宣泄引向理性的思考和认真的相互审视.其次,文化的自我反思以及反思成果的交流,可以帮助和促进文化间的谅解和合作.再次,通过自觉的反思,我们会发现所有现存的文化都有自己的弱点和盲区,都会出现行为模式不同的非理性狂热,谁都不可能单独地引领未来的世界文化主流,并且还需要相互制约和清除"可怕的错误"才能共同继续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11.
财务文化是财务管理的灵魂。构建我国高校财务文化体系,不仅是高校财务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同时对提高财务管理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根据财务文化内涵,结合高校实际,就高校财务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绿色、人文、科技、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既是老问题也是新问题。自“大学文化”这个概念出现以后,大学校园文化只能作狭义的理解,特指为大学顺利完成治学育人任务而营造的一种校园文化环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实现,近几年来出现了一批大学城和新校园,面临着新老校区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如何以充实内涵为重点相互衔接和融合的新课题。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高品位,把我国大学校园建设成为自然美与人文美、科学美和谐发展的绿色校园、人文校园、科技校园和和谐校园。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建设问题在当前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水平已成为当今教育界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分析了我国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心理健康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意义,说明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强调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如何增进和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戴军  娄小平 《学术探索》2013,(7):145-148
教育理论界,对于师生地位的探讨,有“单主体论”“双主体论”“主体主导论”“复合主体论”等观点。孙俊三教授把师生关系类型分为“老师知道,学生不知道”、“老师不知道,学生知道”、“老师知道,学生知道”、“老师不知道,学生不知道”四种类型,突破了对师生关系研究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这种崭新的视角体现了传统的教学相长、教育平等、自由教育,还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之间的生生互动,让人耳目一新。通过教育学、生命理论、社会学、哲学等多维度对这种类型的师生关系进行审视,分析研究这种分类方法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职生是目前现代企业转型升级、寻求蓝海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后备力量。对高职生进行先进文化教育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教育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教育理论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结合后现代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探讨该理论在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生关系、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践意义,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试析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世界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职业生涯辅导在高校应运而生,并且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社会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学生自身发展、家庭三方面阐述了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学校软实力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作为社会发展竞争中的重要软实力因素,其本身的发展就存在一个软实力问题。因此,打造和提升软实力是当前高等学校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软实力的内涵入手,强调高校提升软实力的迫切性和意义,分析目前我国高校软实力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高校软实力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提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面临的前沿问题入手,论述科学发展观对中国高校发展的意义和作用,由此确定中国高校发展战略选择的基本原则、设计框架和战略系统以及如何坚持科学发展现统领高校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