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中国文化进行基本判断时,必须观察她面对外来文化时所作出的抉择.中国儒道传统与印度佛教的交涉,是历史上非常经典的比较案例.那是一个改变了中国文化品格的重大事件.就中国文化史而论,比较并非一个近代的命题.汉魏晋以后的历史(包括各种专门史如文学史)之研究,学者如果仅将其对象圈定为中国传统文化,那就错了,因为那已然是佛教熏染下的传统.仅以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为例,缘起于佛教者占其半.……  相似文献   

2.
在近二十年来的文学理论界,还从来没有像"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一命题的讨论持续这么长久.有的学者想以"伪命题"的说法终结这场讨论,但事过几年,还是有认真的学者重提这一问题,并从中西文论融合的角度论述了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重要意义及其可能①.……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中国文论开始有了"回家"的冲动,产生了我们的乡关在哪里,我们的文学思想传统在哪里等一系列问题.20世纪由于西方文学观的巨大冲击,真正具有丰厚本土资源、富于文化"乡愁"的游子情怀,又兼思想家与文学家于一身的文论成功人物并不多见,而徐复观正是这样的新儒家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论这门学科是由传统的诗文评发展而来的.20世纪以前没有"古文论"的称谓,有的只是"诗文评"(见<四库全书总目·集部>),顾名思义,它指的是存活于那个时代的一种文学批评形式.事实确乎如此,我们看到,不仅唐人评唐诗唐文、宋人评宋诗宋文属于当时的文学批评,即便宋人评唐代诗文或明清人评唐宋诗文,皆是为自己时代的文学创作构建范型,亦属当代性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5.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曹顺庆先生提出文论"失语症"以来,学界对此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反对之声从未断绝.然而,如果冷静地理性地分析现当代文论的客观事实,会发现"失语症"确实存在着,并且由于文论的"失语症"而导致现代汉语批评某种程度的"失语".面对当今文论"失语症",唯有脚踏实地进行我国文论的重建,才是当务之急.要利用比较诗学这个诗学间会通和"互惠"的利器来充分地开掘我国传统文论及西方诗学的资源.在保持传统文论"异质性"的前提下,立足当下文学和文论发展的实际,建立起既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肥沃的土壤之中又具有世界眼光和发展前景能和西方及世界文论自由对话的生机勃勃的新文论.  相似文献   

6.
在学界普遍对中国近代以来的文论"失语症"讳莫如深的时候,国内一些睿智的学者开始致力于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清理和转换,这项工作自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但是我们认为仅靠中国古代文论的清理和转换是无法实现中国实现中国文论话语的重建的.还有一个必要的环节就是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文章对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前提条件、理论实质和深层动因作了深入的分析,并期望通过倡导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来实现以我们民族文化与文论为主的文论话语重建.  相似文献   

7.
"失语症"是我国当代文学理论所面临的困境,要想走出这一困境,唯一的途径便是实现中国文论的现代转换。本文站在转换支持者的立场,对这一话题的批判者进行反驳,试图从分析"失语症"原因入手,寻找解决困境的途径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曹顺庆教授提出失语症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最严重的问题后,在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失语症”是结合中国文论发展历史与现状提出的符合中国现当代文论实际情况和发展特征的命题,但命题本身存在悬而未决的问题,如古代文论的现代性转换等。解决失语症需群策群力,发展比较文学变异学,构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论话语体系。目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不断提升,亟需扩展翻译与国际发表渠道,构建中西文论对话机制,推动中国文论“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及本世纪初,中国文论学界的一个渐渐明朗的思潮,即"去西方中心主义".以近年来的若干现象为观察对象,分析了这一思潮不仅体现在明确的宗旨、口号和主张上,而且体现为深入的学术史反思,以及实实在在的考证材料和重建批评历史的工作中.认为,求用和求实相互歧异的两种学术取向,在这一思潮中的联手合力,有利于从单一的知识逻辑中解咒,有利于本土文学思想传统的强调,有利于参与当代文化实践,有利于中国文论在21世纪的正名.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在学术研究上充满了创新精神.在借鉴西方思想、继承传统文化中,坚持创新,是王国维文学理论取得成功的关键.可是,"失语症"论者将现当代文学理论的病态归罪于中西文化的碰撞与替换,而将出路寄托于对传统的回归,这是与客观的历史情理相违背的."失语症"论既缺乏表述的准确性,又缺乏病态判断的确切性,更缺乏医治的疗效性.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患的是"失创症",医治的良方是创新!  相似文献   

11.
<正> More than与rather than是两个在意义上容易棍淆的两种结构,初学者不易掌握,现试析如下,希同行指教。 一、More than这一结构表示比较关系,than为连词,引出一比较状语从句,而这一从句往往以省略的形式出现。(即:和主句相同的部分均可省略。) a、In a few years strangers observed that our people were better educated and had more knowledge than people at the same economic circumstances in other counties. 几年来外国人都评论说我们的人民比其他经济状况相同国家的人民受到了较好的教育,具有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信息文明带来了人类价值观的革命,信息大于物质就是新文明时代新的价值取向.这一新的价值视野使信息得到极大的看重和强调,使我们看到信息的有用性和强大功能全面体现在人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中.这一新的价值取向与全面的社会转型相伴随,构成了由信息经济、信息政治和信息文化组成的信息社会,人的存在和发展方式也进入以数字化生存和数字化发展为主导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由于"苛政猛于虎"的高频使用以及习语类推的作用,仿拟构式"XP猛于虎"得以生成,并重新分析为"XP︱猛于虎"。"猛于虎"语义泛化成性质形容词,压制了"XP"的语义特征,"XP"必须是具有量性特征的名词或动词。"XP"转喻与之相关的整体和部分,具有转喻性,符合语言经济原则。仿拟构式"XP猛于虎"的构式义是:主观评判"XP"的某属性具有极性程度义。"XP猛于虎"通过主观评价"XP"的属性特征,实现了语言的语篇元功能。源型构式的高频使用、意象图式在语言的投射以及语言模因的移植作用下,仿拟构式"XP猛于虎"形成。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现代层面的文化——网络文化,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受信息为核心的新文化。由于网络文化兼具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渗透性及共享性等基本特征,因而,在很深的层次上改变了人们的理解认知系统、价值意识建构的方式、内容和强度。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阶层结构变迁视角审视,农民中等收入者的出现是新时期中国农村社会民间主体力量兴起的标志。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是农民现代化,深层底蕴是培育农民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公民社会。农民中等收入者在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位置和占有资源的特征决定了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创造主体。从目标实现诉求与时间推进跨度两个层面分析,农民中等收入者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基本一致,培育农民中等收入者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合法价值主体。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 构建更加和谐的图书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正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保存和传播人类知识的图书馆,怎样才是一个和谐的图书馆呢?和谐图书馆,应该是全体馆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图书馆。本文从和谐图书馆的四个基本特征入手,论述了如何以人为本,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图书馆。  相似文献   

17.
生态主义课程是本世纪初我国培智教育领域兴起的一种重要课程形态,其核心思想发端于生物生态学。该类课程常见的定义有环境、学生、课程理念三种基本取向,相应地体现出环境依存性、学习者依存性、课程理念依存性和情境系统依存性的基本特征。从生态性强弱这一新视角来看,该类课程是由诸多具体课程类别组成的课程群落,其中环境生态分析课程位于该课程群落生态主义链条的中间位置,因此极具代表性。以现代主义课程论的核心框架为基本参照,从课程开发模式、目标、内容、组织、实施、评鉴等维度入手,可以构建该类课程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