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与<史记>有着密切联系,它从互文性的角度对<史记>文本进行了历史诗学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现代作家通过母题的重组,建构了文学性的情节形式,同时还把个体经验融入<史记>人物及事件中,在丰富和发展这些情节形式的同时,也表现了对世界的新的看法.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审美特征在<史记>母题与小说情节形式的互文关系中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醋葫芦>是明末清初的一部以"疗妒"为主旨的劝善类世情小说,其中有占两回文字之多的游冥情节.这些游冥情节反映了明清时期民众的冥界信仰.在小说功能上,游冥情节作为小说情节链条,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主人公死而复生的冥府游历过程也成为主人公性格转变及解决矛盾的契机,帮助完成作品的大团圆结局.<醋葫芦>地狱受罚的的"疗妒"手段在明清妒妇题材小说中很有代表性,超现实的"疗妒"手段表明多数男性对这一普遍存在的家庭现象的无奈.  相似文献   

3.
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以全景式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展示了当今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文本细读并结合德波的<景观社会>及相关评论,本文旨在探讨小说<白噪音>中展现的景观社会特点及其对于人的存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揭示景观社会的意识形态本质.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空间叙事艺术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志异>创设并利用形态丰富的拟实空间、虚幻空间的空间叙事手段,借此贯彻叙事意图,推进情节的发展,凸显人物性格,实现诗意叙事,使空间要素成为小说叙事的有机组成部分,增强了文言小说延伸事件的功能,反映了作家对文言小说艺术表现力的发掘与拓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方面:因果关系的规定,"意外"的制造,"悬念"的强化,阐述了情感讲述语词在<红楼梦>情节设置中承担的功能.意在说明: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情感讲述语词对于促成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情节的紧凑精练,以及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李自成>是著名作家姚雪垠耗时42年创作的一部反映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在小说艺术表现上,为了实现其"笔墨变化,丰富多彩"的审美目标,姚雪垠化用古典小说的一些情节,创造性地继承古典小说运用诗词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运用动静相衬、声色相映的传统艺术方法营造意境进行景物描写,充分体现出古典文学艺术传统对<李自成>创作的影响.继承古典文学艺术传统是姚雪垠小说追求民族风格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以讽刺世相来揭示生存的荒谬和人性危机的<金瓶梅>与<唐吉诃德>,都采取了传统小说既成的"戏拟"叙事谋略.但基于各自不同的文化境遇及美学价值指归,两部作品又各有其讽刺的具体内涵.因这一缘故,读者从两部文本同一性的"戏拟"叙事方式中获得的审美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蝇王>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本文将<蝇王>的主题、人物塑造与<圣经>进行对比研究,从小说题目、儿童的本性以及耶稣形象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该小说对<圣经>的逆向化用以及通过这一表现手法所达到的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清华简《(旨阝)夜》《蟋蟀》诗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清华简<(旨阝)夜>所记载,<蟋蟀>一诗为周公在武王八年伐耆后所作,但这种说法在先秦典籍中找不到任何证据.清华简成于战国中晚期,应为"战国之士私相缀续"之作,所以<蟋蟀>为周公所作之说可能是战国之士运用的一种史事比附.<诗小序>是战国至汉初有关<诗>的"教学提纲",其自身也蕴涵有一种附会历史情节的解<诗>倾向,<诗小序>既然可以运用史事比附,那么<(旨阝)夜>同样也可以.基于以上种种,我们对清华简<(旨阝)夜>中的<蟋蟀>诗为周公所作之说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0.
《论语·侍坐》真实性献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语>里的<侍坐>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与全书的"语录"体例大异其趣.它不是生活实录,而是艺术虚构,堪称中国古小说萌芽.如果以生活实录的标准来衡量,它在情节上有不少硬伤,在思想观点上与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不符.但是,朱熹等宋明学者夸奖狂士曾皙,宣扬<侍坐>的玩世态度,把"各言其志"误读为各言其乐,以休闲娱乐取代儒家的人生之"志",其消极影响于今尤烈.  相似文献   

11.
中国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酒虫>,日本的芥川龙之介据此创作了小说<酒虫>.芥川的<酒虫>与蒲松龄的<酒虫>是题目相同、故事相同,而体态、气韵却大异其趣.蒲松龄是用散文小品的手法来写<酒虫>的,芥川是用小说创作的手法来写<酒虫>的.芥川的<酒虫>有从外在转向内在的人物心理刻画,有极具功力的氛围营造手段,由于时代所限,却还没有完全走出传统的樊篱.因此,芥川只是站在二十世纪小说转移的门槛上,还没有登堂入室.  相似文献   

12.
亚东版<红楼梦>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始至终都伴随着新红学的进程.标点本是一种新的小说文本,标志着<红楼梦>的新的文本形式的产生,也标志着用现代方法处理小说<红楼梦>文本的开始.胡适在重排<红楼梦>过程中着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晚清吴趼人的<恨海>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它在中国小说的古今演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文章介绍了故事梗概后先从内容上分析<恨海>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特征,认为它有三点突破:首先,在其取材上.其次,<恨海>中为言情小说介定了新的"情"观.再者, <恨海>在主题上有创新.接着文章分析了<恨海>的形式特点, <恨海>不同于以往小说的鲜明特色体现在心理描写、叙述时间、打破大团圆的结局、环境描写这些方面.在指明内容、形式的现代性之余,文章分析了这篇小说的传统性.  相似文献   

14.
<儒林外史>是清代中叶著名的长篇白话小说,其语言成就比较高.它不仅反映了所处时代语言的特点,也带有所创作地域的方言色彩;其语言具有承上启下的特征.本文选取<儒林外史>中的是非疑问句和选择疑问句作为一个封闭范围,采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系统地进行研究,以期有助于揭示清代中期汉语疑问句系统向现代汉语发展演变的线脉.  相似文献   

15.
伏涤修 《江淮论坛》2008,(3):156-161
<西厢记>问世后除了有改续之作外,在戏曲创作领域它还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影响:一是有些剧作刻意模仿剽袭<西厢记>的写法、直接套用其情节关目;二是有些剧作沿用<西厢记>的创作模式、部分化用其情节、手法;三是有些剧作如<牡丹亭>等在主旨上继承<西厢记>重情反礼的思想精髓;四是有些剧作时常引述<西厢记>剧名、人物名、曲词,剧作家借助剧中人表达他们对<西厢记>的认可与钦敬.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世说新语>一般被认为是小说,然而也有人认为它是史书或史料,出现这种争议的原因主要是:<世说新语>本身所特有的文体特征和古今对小说、历史概念的不同理解.对待<世说新语>既应尊重其小说地位,又要科学分析其史料价值,而不能偏重其中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对于新时期中国小说产生了重大影响.从传播与接受心理的角度,<百年孤独>在"寻根文学"、"先锋小说"、90年代"新历史主义小说"、"家族小说"中都能找到诸多影响因子.从某种意义上说,<百年孤独>为中国当代小说确立了一种文本典范.这一带有明显"契合"和"创化"的历史进程,体现了<百年孤独>与中国当代小说之间的"历史会通"关系.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资源,它所确立的文本典范意义,还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掘空间.  相似文献   

18.
刘鹤 《浙江社会科学》2008,1(6):112-116
郁达夫与川端康成在家庭背景、创作思想、艺术表现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多相近之处,特别是郁达夫的短篇小说<迟桂花>与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艺术特色、美感特征等方面存在更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两篇小说的美学风格、审美意境和女性美的独特的审美视角进行比照,以期从美感特征和审美意识方面研究郁达夫与川端康成这两位文学大师在小说创作中美学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陈才训 《天府新论》2008,(1):148-153
作为最早成熟的史传作品,<左传>对古典小说产生了明显影响.<左传>高超的志怪艺术及其从中表现出来的开创性描写,给后世志怪小说以直接启示,使它成为后世志怪小说的重要渊源.<左传>还是古典小说重要的素材渊薮,一些古典小说在素材的选取上与<左传>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其中许多情节就明显地借鉴和模仿了<左传>.许多由<左传>开创的叙述手法如"记言中断法"、化实为虚法、行人辞令艺术等,也被古典小说很好地继承.  相似文献   

20.
福特·马多克斯·福特是20世纪初对小说创作进行革新的作家之一,倡导在小说中运用印象主义的表现手法.福特的代表作<好兵>集中体现了其小说必须展示印象的创作理念及其印象主义创作方法.叙述主体的主观道德印象主义、跳跃式的时间转移、色与光的视觉效应,这些印象主义创作技巧的运用,不仅使<好兵>具有丰富的现代主义意味,也是小说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